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七年级 期末 2022-05-09 38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2)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喜悦,qǐ pàn(     )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3)突然间,我huǎng rán dà wù(     ),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
(4)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022-05-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B.秦晓东和秦晓刚是双胞胎兄弟,连他们的妈妈都很难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他们长得大相径庭
C.这位同学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D.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2022-05-06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谁也不能不否认袁隆平、吴孟超等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B.“拾荒老娘”于化玲,九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C.而对卷土重来的疫情,我们只要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
D.运动会上,九年级1班和九年级3班角逐男子篮球赛冠军,最后他们班取得了胜利。
2022-05-06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

【材料二】

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时期有《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已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35字。
(2)好家风如化雨春风,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请根据对联常识,挑选其中的四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东海白鹤   出世风   德勤孝义   传家宝   和善信诚   万载春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         )                    
(2)躁则不能治性(         )
(3)淫慢则不能(         )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2022-05-06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识李·观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王戎: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折枝:压断枝条。③承间:趁机。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树在旁而多子                 羊肠小
B.百姓观之                       即逝
C.王戎往看                       有朋自远方来,不乐乎
D.无惧色                           一走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尝 与 诸 小 儿 游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诸 儿 竞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1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阅读中走向人生开阔处

张贺

①“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南宋诗人翁森曾写过诗歌《四时读书乐》,认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读书各有独特的乐趣。但事实证明,在平淡的四季转换中读书,或许不如某些特殊时期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无论是读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平时。据一家社交媒体发布的《2020网民阅读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56.2%的受访者表示读书量有所增加,三成多网民的读书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而另一家主营电子书的网站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有超过七成读者反馈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阅读量较平日有所增加。

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迫使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以往匆匆流逝不知去往何方的时间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抚卷细思。虽然病毒阻挡了外出的脚步,但阅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最能代表这种阅读主张的,莫过于那张流传甚广的照片:在武汉一所方舱医院里,一位戴着口罩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仍然手捧书籍、专注阅读,将喧嚣与不安隔在了书籍之外。有人说,“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枯萎”。的确,在困境中寻找方向,在逆境中寻找支撑,还有什么比书籍更能抚慰心灵、鼓舞斗志呢?

③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无疑足够幸运。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人们似乎又离书越来越远了。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跳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

④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特意精选了《四书章句集注》《乡土中国》《梦的解析》等电子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送给读者。这些严肃的经典著作再次引起读者的兴趣,目前已收到师生们的上百篇书评。类似的阅读不断叠加,就能引领更多的人游向书海的深处。

⑤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是承载知识和记忆的宝库,探索这座宝库里的珍藏,需要耐心、沉静和时间。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我们暂别了匆忙、浮躁,为我们创造了亲近经典的机缘。很多人利用这段特殊时期,拿起了曾经想读而没有时间读、读过还想重读的书,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慰藉与知识的提升。而在更长远的人生之路上,我们需要涵养更多的沉静与耐心,让一本本好书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让书籍成为一块块铺路石,引领我们稳稳地走向人生的开阔处。

(《人民日报》2020年06月10日05版)

12.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问题?
13.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疫情期间读书多,又分析了读书多的原因和读书的作用,接下来分析了目前读书让人担忧的状况和改变的措施,最后照应开头疫情中读书,并鼓舞人们多读好书,走向人生的开阔处。
B.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我们告别了匆忙、浮躁,为我们创造了亲近经典的机缘。
C.我们需要涵养更多的沉静与耐心,让一本本书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让书籍成为一块块铺路石,引领我们稳稳地走向人生的开阔处。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疫情期间读书多。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写出你的发现,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

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在网上引起热议。还有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韩国人均年阅读量约为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8.4-8.5本,美国8.7本。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连1本都不到。北欧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达到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

2022-05-0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2016-11-18更新 | 2754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柳州卷)语文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作文。

一道慈祥的目光,一个轻柔的抚摸,一次嗔怒的斥骂、一次兄弟的打闹、一张小小的饭桌,几道简单的饭菜,每一个角落,每一次相聚,家就是充满爱的地方。


请你以“爱在我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你的幸福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③叙事具体完整,感情真挚,字迹清晰,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

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20.文段选自___________(作者)所著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朝花夕拾》是一部___________(文体)集。
21.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22.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吗?为什么?
2022-05-06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名著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85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选择题
30.6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综合性学习
50.85对联  提炼与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6-80.65诸葛亮(181-234)  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9-110.65小说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140.65立论文
15-180.4散文
七、作文
190.65全命题作文
八、名著阅读
20-220.65《朝花夕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