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湖北 八年级 期末 2015-06-16 7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xī)息(chāi)使日(bó)西山
B.(qǐ)丽(yīn)红转弯(mò)角
C.(fān)篱匀 (chèng)锐不可(dāng)
D.(cāng)俗 (qiǎng)迫惟妙惟(xiào)
2016-11-18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伎俩惶恐狼藉根深蒂固
B.脏物造形蔓延张皇失措
C.斟酌取缔琢磨不可明状
D.杀戮佛晓荒僻穷愁潦倒
2016-11-18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开展读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一群四五岁孩子表演的《猫》剧十分有趣。他们或唱或跳,或打或闹,将猫的各种举止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2016-11-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所写的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充满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石壕吏》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渡荆门送别》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
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2019-01-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在网络的炒作下,使“醉了”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4年的网络热词。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2019-01-3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真题 名校
6.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 ;仁慈, ;同情, ;关怀, 。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__ 。(王绩《野望》)
_______ ,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⑤月下飞天镜,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 ,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⑦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016-11-1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4)
8. 综合性学习。
参与“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战争,期待和平。
(1)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
成语:                                    
(2)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一句话新闻:                                                                            
(3)和平时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
2016-11-18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9.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各标一处)
(1)其 间 千 二 百 里        (2)念 无 与 为 乐 者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沿溯阻:_____ _______________ ④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景色的文章,但思想情感有差异。请说说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16-11-18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那个叫豆豆的孩子
①这是朋友讲的一个故事。
②那年,朋友远去辽北乡下的一所小学支教。那里的天空,总是纯蓝纯蓝的,不见一丝杂质。校园里的空地上,长满胳膊粗的白萝卜。石头垒成的院墙上,终日里爬满牵牛花,开得率真而热烈。很入景。
③入景的不止这些,还有那个叫陈豆豆的孩子。起初,她根本没留意那个孩子,他不在她所教的班级。但她知道他,因为同事们经常拿他作笑谈——读小学三年级了,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做作业全是画圈圈。一次课堂上,老师让用“水”这个字造句,他造的句子竟然是,水里面有狐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④事后大家遇到他,就逗他,陈豆豆,水里面真有狐狸吗?他瞪大两眼,认真地看着问话的人,说,真有,还有大灰狼。大家笑着摇头,一致认为他是弱智。可他的身世却令人堪怜。三岁那年,母亲病故,父亲很快再婚,他有了后妈。后妈不待见他,把他一脚踹给年迈的祖父。祖父衰老体弱,无力照顾他,他成了草芥一棵。一帮少年顽劣,拿他当猴耍,大冬天的,把冰疙瘩放到他脖子里。他不恼,还一个劲地嘿嘿傻笑。
⑤一天,朋友在校园里看见他。那会儿,他正趴在一堵院墙上,对着一朵牵牛花唱歌。歌声乱七八糟着,却单纯极了。太阳照着他,他小小的影子,很像一朵牵牛花。几个孩子,打闹着从他身边跑过,雀儿似的,欢声喧喧。——这样的热闹,却与他无关。
⑥朋友的心里,生起一丝怜悯。她的手,触到口袋里的一块硬糖,那是同事给的,她不爱吃糖,便随手搁口袋里了。她掏出那块糖,招手叫那孩子下来。孩子有些吃惊,从院墙上磨磨蹭蹭下来,跑到她跟前,迟疑地问,老师,你是叫我吗?朋友笑了,拉过他脏脏的小黑手,把那块糖,放到他的手掌心。
⑦孩子显然受了惊吓,张大嘴巴看看掌心里的糖,再看看朋友,眸子里,泛起清清的波。朋友温柔地说,给你的,吃吧。孩子受宠若惊,他迫不及待把糖塞进嘴里,连糖纸也未剥开。他很响地咽一口唾液,仰起小脸告诉朋友,甜。朋友只当他好玩,拍拍他的头,笑笑走开了。
⑧打这以后,陈豆豆便天天守在校门口等朋友。每次看到朋友走近,他都无比激动,小马驹一样地跑到朋友跟前,脆脆地叫一声,老师好!而后,飞快地跑开。朋友起初也没在意,以为那只是碰巧遇到。那天,她因事晚到,当时,学校的课已上到一半,整个校园静悄悄的。却见那个孩子,独自站在校门口的风里面,踮着脚尖朝远处张望。冬天风冷,他的小脸蛋,冻成了一个褶皱的红苹果。
⑨朋友疑惑,远远问他,陈豆豆,你怎么不去上课?守门的老人接话了,说,这娃儿不乖,不让他站这里,他偏要站,说是在等人。孩子不理守门老人,径直走到朋友跟前,仰起小脸蛋,脆脆地叫了声,老师好!还没等朋友反应过来,他已转身快乐地跑开。
⑩朋友看着他瘦弱的小小背影,眼睛慢慢湿了,这孩子原来一直在等她,他在用这种方式,来报答她随手给出的一块糖的好。他让人望见,卑微的生命里,住着的最美的纯良。
15.本文在写豆豆的同时,也写出了“朋友”对豆豆的情感变化。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没有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二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品位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进行简答。
(1)几个孩子,打闹着从他身边跑过,雀儿似的,欢声喧喧。(这一句在文中可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2)冬天风冷,他的小脸蛋,冻成了一个褶皱的红苹果。(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18.文中的陈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作简要概括。
19.对于文章结尾处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2016-11-18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查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20.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1.21.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                    )→(沙漠)
22.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大约”这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3.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
①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门,有形的,无形的;开着的,关着的;正确的,错误的……门的内涵不同,引发的故事和感想也不同。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6-11-18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4字音
20.64字形
30.64成语和熟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5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8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四、诗歌鉴赏
9-100.64
五、文言文阅读
11-140.64
六、现代文阅读
15-190.64记叙文
20-240.64说明文
七、作文
25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