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九年级 期末 2022-10-10 10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国纷争,墨子以智huì_______非攻之道;人生纷rǎo______,你能否以智huì______守心灵之道?一怒成心奴。辱不惊,才不会迷乱心智。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便能于平淡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美好,感受生活的诗意。空山阻雨,何必烦zào______,不妨在胡琴低中获得寂深沉的趣味:生离死别,何必伤痛,书画相xié_____君子相伴的回忆会给你心灵的慰;现实xuān______嚣,若能以绿竹做矢,带míng____想入虚空,便能听到袅乐音。忠实于自己的情感,行走在真实的光明中,智者在精神的富足中获得幸福,在与人为善中获得双赢。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智huì_______                    ②纷rǎo________
③烦zào_______                    ④相xié________
⑤xuān_______                  ⑥míng_______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辱(A.cōng     B.chōng)_______          ②低(A.yín       B.yíng)_______
③寂(A.1iáo     B.liāo)_______             ④慰(A.jí        B.jiè)_______
绿竹(A.1ǜ       B.1ù)_______               袅(A.niǎo       B.1iǎo)_______
2022-10-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3. 文段中标序号的句子分别有语病和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滋润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屹立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①通过心怀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提升。②心怀敬畏,不能只是高谈阔论,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令尊已是花甲之年,晚辈理当前来祝贺”中“令尊”是名词,又是敬词,“花甲”指的是六十岁,“祝贺”是动词。
B.“振兴乡村”“逆行者”“国泰民安”“生命至上”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句中的“发展”充当此句的谓语成分。
D.“人民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员,更是书写民族史诗的作者。”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择题 | 较易(0.85)
5. 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丰盈着我们的灵魂,砥砺着我们的情操,丰腴着我们的生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②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③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④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
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③①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2022-01-23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6. 右面这幅漫画是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请你指出该作品获奖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②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③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④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⑤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⑥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7.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2022-10-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也,弗难矣。

(《题峡山寺》)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怀乡(离开)B.至若春和明(美景)
C.然后知峡山之于世(出名,著名)D.去其所(通“缺”,指缺点)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不物喜                                          全石为底(柳宗元《小石潭记》)
C.未言其所不足                                           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D.有其故                                                     置土石(《愚公移山》)
11.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两处)
峡 山 亦 少 平 地 泉 出 山 无 所 潭。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
2022-10-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