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九年级 期中 2022-11-22 2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与运用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行路难》)
(4)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紧张之时,我们见到了无数身边普通人,心怀“_______________”的抱负投身抗疫事务中去。(用《岳阳楼记》中句子填空)
2022-11-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2.甲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欧阳修,我们今年还学习了乙文作者的词《________》(词牌名)。
3.解释下列的加点字。
(1)亭者谁(           )       (2)之心而寓之酒(           )
4.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喜也。
5.【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6.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镜头逐渐拉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说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C.乙文中百姓们起先不担心下雨与否是因为一场春雨让人以为今年是丰收年。
D.乙文第二段写了官吏、商贾、农夫庆贺下雨时欣喜若狂的场景。
7.甲乙两文中触发作者的“乐”与“喜”的原因有一定的异同点,请尝试分析。
2022-11-20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                                   ”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瓶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选自光明网2021.12,有删改)

8.结合语境,在第④段横线中填入合适的诗句(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论点一:中心论点:③
分论点二: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
分论点三:
10.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鉴赏家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有个学名,叫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叫辻听涛的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鉴赏家》,有删改)

1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关于叶三的事

叶三的情态或表现

儿子们建议叶三不要卖果子
赞叹不已
季陶民要送叶三不题上款的画
人们要买叶三的藏画断然拒绝

13.文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根据上下文,赏析句子的妙处。
【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A.季陶民画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意。
B.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陶民画的价值行情。
C.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正是高山流水,恰遇知音。
D.叶三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又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15.你觉得小说中除叶三外,还有谁也可以称为鉴赏家?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叶三除了对艺术具有鉴赏力,对生活也无不处处留心,甚至洞察入微。作为果贩待人真诚,作为鉴赏家说话真心,能鉴赏画作,更能鉴赏生活…… 汪曾祺把普通的市井百姓写成了鉴赏家,寄寓一种独特的审美和人文理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鉴赏家,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份高雅真挚的情怀。

(《<鉴赏家中>的“真”味道》)

2022-11-20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