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末 2022-12-18 3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刚刚落的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牢记党和人民托,敢于挑战、勇于争先,作风顽强、技艺精湛,斗志昂扬、品德高尚,勇夺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钢牌,取得赛成绩和比赛道德双丰收,极大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团结奋斗注入强动力。尤其是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自信自强、包容达观,敢于胜利、战绩人,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良好形象和勃勃生机。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shǔ   jìngB.zhǔ   jìngC.shǔ   jìnD.zhǔ   jì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慕   ②竞   ③娇B.①幕   ②竟   ③骄
C.①幕   ②竞   ③骄D.①慕   ②竟   ③娇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2. 古诗文默写。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可以在浩瀚的古诗文中得到共鸣。少年时,前往三峡,我们可以体验“__________, 不以疾也”(《三峡》)的惊险刺激;青年时,意气风发,我们有着“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的豪情壮志;年老时,物是人非,便有“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浣溪沙》)的落寞。离乡远行,不免怜惜“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的依依深情;遭遇坎坷,不免庆幸,有知音陪我们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的美景;风浪过后,幸福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的悠然、恬适。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3.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李丽读完《昆虫记》后,给法布尔笔下的昆虫写了一些小诗。请你任选一种昆虫,参考示例,分析李丽写诗的灵感来源。
示例:红蚂蚁——你是行走的导航仪,从不担心迷失路途。
灵感来源:红蚂蚁具有神奇的记忆力。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即使他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能记住回家的路。
A.蟋蟀——为什么你的歌声如此美妙?能让我看看你的乐器吗?
B.大孔雀蛾——美丽的舞者,你总是受爱情的召唤而来。
C.圣甲虫——你是大自然的美容师,你是绿色的清洁工。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阅读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是为人生绘就底色的事业。阅读往圣哲思,心灵深处不觉增添了参悟世界的思想之力;___,___;___,___,___。各类经典著作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文明的智慧,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阅读的回馈是丰厚的,含英咀华不仅能够让思想和心志充满澎湃能量,还能口齿生香。


(1)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阅读唐诗宋词
②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③阅读红色经典
④胸中悄然生发俯仰天地的文化豪情
⑤心中自然涌起蹈厉抗争的斗争气概和为国为民的奋斗热情
A.①④③②⑤B.③②⑤①④C.③④⑤①②D.①④②⑤③
(2)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022-1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讯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1)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有网友说,中国航天人,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大家发现:①登月探测器叫“嫦娥”;②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③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这些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示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悟空:有领悟的意思,悟空寓意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3)下图是中国探月工程标识——“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提示: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组成)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7. 文学性文本阅读。

有多少智慧,才能走进父亲的内心

①那个夏日黄昏,西斜的太阳像一把火,开始燃烧周边云彩,先是金色,再转黄,转橘红、樱桃红,后来渐渐多了茄子紫、葡萄紫,有的甚且在紫里镶着金边。因为有风,云的形状也随着颜色千变万化,诡谲多端,整个天空成了万花筒的伸展台。

②火,是想烧出云的寂寞吗?

③斜阳将家中摆设、盆栽、灯罩,一一投影在白墙上,随风摇晃,恍恍惚惚。父亲就在这黑夜、白日交错时分,焦躁不安地在屋子各处游走、打转。

④他从客厅转到厨房,又从厨房转到餐厅,眼睛四处搜寻,不放过任何蒙尘的角落。他经过大门好几次,但似乎没有出门的打算。

⑤父亲刚来我家时,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自行开门往外跑,让我和先生非常紧张。父亲想出门,是想回他自己的家,总吵着要回去看看,我知道他要回去找已经去世两年的母亲。什么都忘记的他,却牢牢记住我为他编的母亲坐飞机去美国的故事,他说母亲该回来了。

⑥一生好脾气的父亲一再压抑他内心的渴望,直到某个早上他再也捺不住了,大声呛我:“为什么要等你,我可以自己回家!”

⑦在照顾父亲的日子里,我学会不和他讲道理,不纠正他的错误,不让他生气,所以看着激动的父亲我只能妥协地说:“好吧,今天您自己先回去。”

⑧父亲像是领到糖果的小孩,开心地去穿皮鞋出门,我指示外籍看护紧紧跟随,也把娘家地址塞给她,说先坐车在附近街道逛逛,不到最后关头千万别拿出地址。父亲快乐出门,我在家中忐忑难安。

⑨不到十分钟,外籍看护牵着打败仗、垂头丧气的父亲回来了。一看到我,父亲竟流下他从不轻弹的眼泪,哽咽地说:“我没有能力单独回家了,我忘了自家地址,怎么都想不起来……”

⑩我紧紧搂着泣不成声的父亲,一面替他擦眼泪,一面安抚再安抚,像是安抚好多好多年前,一再从单车上摔下来的六岁儿子。儿子沮丧地大哭大喊:“我永远也学不会骑单车!”

⑪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父亲很少再吵着要自己回家,也不开门往外跑了。

⑫现在,他在屋里焦灼地转圈子,最后终于转到我眼前,问:“女儿,你这房子的屋主呢?”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愣愣地回答:“我就是屋主。”父亲仔细看我一眼:“不是你,是这房子以前的屋主。”

⑬我纳闷这房子以前的屋主和父亲有何关系,只能回答:“以前的屋主还是我啊。”“不对,不对。”父亲开始急了,双手左右挥动,有些语无伦次地说:“不是你,是以前,以前,我的人,我的人,都去了哪儿?

⑭是父亲语言能力退化,还是和他住久了,我也陷入一团糊涂,怎么就听不懂他的话?脑筋急转弯好几次,努力猜想他要找的人是谁。

⑮太阳下山了,整个房子暗了下来,父亲一句接一句的“我的人,我的人呢?”夹在倦鸟归巢的呱噪中,平添好几分的凄然。我远望窗外湮昏时空开始遐想,莫非在这既不是白日,也不是黑夜的模糊地带,父亲错搭时空列车,去到我不了解的远方?还是他拿错钥匙,错开了记忆库仓的小房门,在一片漆黑中,摸索不属于我家的烟火?莫非父亲在我家找寻他那一天到晚闲着,只负责吸水烟袋,打小牌,买菜包子给他吃的爷爷?在找寻忙完农事,又忙着在院落那颗老槐树下,打零工,锯木头,替邻舍做木板凳的父亲?在找寻个性开朗,一面剥玉米衣,笑声不断的母亲?

⑯父亲储存的库仓很多,我不知他打开的是哪一扇小门。父亲好像蜜蜂,凭着记忆中的香味,在寻觅他人生盛开而我从未参与的花圃。

⑰我的人,我的人呢?我抬头望天,不知要有多少智慧,才能走进父亲的内心。

⑱当亲爱的人都远离,当黄昏时刻的天地只剩下自己,那种孤寂,岂只是失智者的恐慌症候,该是世间所有人终将面对的悲凉。

⑲窗外完全黑了,人似乎也就安静下来。父亲早忘记他黄昏时刻的焦躁惶恐了,倒是我仍被困在“我的人,我的人呢?”的泥流里,载浮载沉。

⑳凝望窗外,云藏一朵月,我心低回:“母亲,我也想问您在何方。”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⑦段写出了“我”对父亲无理取闹行为的不理解和不得已的让步。
B.第段画线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失智父亲思维的混乱和内心的不安。
C.第段中写了“我”一系列的遐想,表现了“我”对“走进父亲的内心”的渴望。
D.本文语言清新,意味深长,以文学之笔娓娓述说照顾失智父亲的酸楚和困惑。
(2)文章第⑤~段插叙了父辛刚到“我”家时,“我”和他相处的情况,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事情父亲的心情“我”的心情
父亲吵闹要回去,“我”拖延压抑_____
父亲坚持出门,“我”妥协__________
_____伤心心疼

(3)做批注,是精读文章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心理、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给文中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4)有人认为把本文题目“有多少智慧,才能走进父亲的内心”换成“我的人呢”更好,你赞成吗?说明你的理由。
2022-12-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来自“淘票票”)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4月16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联合出品的电影《悬崖之上》发布“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特辑。

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的电影《悬崖之上》,将目光聚焦于人的情感,刻画了被逼入绝境依然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志士,也是心怀爱与牵挂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但正是他们的隐忍、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于和伟、张译等演员在特辑中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对曾在隐蔽战线做出牺牲的无名英烈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追思之情。

(选自2021年4月16日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三】

《悬崖之上》:勿忘那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田卜拉

①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纪录。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票房表现不俗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

②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为保护“日本开展反人类实验”人证,四位在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乌特拉”行动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的做法,《悬崖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这一点首先激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观影群体主力青年观众的好奇心。

③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物,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的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面对更加理性也更加挑剔的观众,制作方清楚地知道,只有塑造真实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激发共鸣,才能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

④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赚足了他们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的生死离别,“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和王郁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然而,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

⑤“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唯有接力前行,才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⑥“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年轻战士小兰问地下工作者周乙:“我们能看到黎明吗?”周乙回答:“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其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

(选自202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8.你从材料一中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
9.阅读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不超过20字)。
10.阅读材料三,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11.材料二画线句与材料三第④段文字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能否用材料三第④段文字替换材料二画线句?为什么?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1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无夫子_____
②威武不能_____
③民之矣_____
④必不得已而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比较【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孟子和孔子各自强调的是什么?
(4)结合【甲】文内容,联系你的认识,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2022-12-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词风和早期的作品大相径庭。
B.词作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幸福安定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C.词中“归”字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的具体体现。
D.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鸟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游仙思想。
(2)这首词被评论为“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请结合本词内容分析其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2022-12-15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徜徉在语文世界里,我们收获并思考着。班级公众号准备推出以“阅读”为主题的系列推文,请你根据作文题目,向相应栏目投稿。
请以“那次____的阅读之旅”为题,讲述你阅读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向“精彩故事会”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12-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5. 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华说:“读书可以使我们畅游千山万水,读书可以伴我们走向理想的征途。”

小静说:“读书能让人增长智慧,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深刻,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能让人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从容淡定。”……

小晴说:“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不一定能让人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读了许多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给公众号的读者们写一封信,分享读书对你产生的影响,向“有话对你说”栏目投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12-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1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形  注音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衔接与排序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名著阅读
30.65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40.65名著导读  法布尔  《昆虫记》
四、综合性学习
60.65徽标类  拟写新闻标题、导语
五、现代文阅读
70.65散文
8-110.4非连续性文本
六、文言文阅读
120.65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30.65李清照(1084-1155)  词
八、作文
140.65半命题作文
15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