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 九年级 开学考试 2023-02-21 2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                。                    。                   。                。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的时候,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难道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③但是虽然这样说去,却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A xián qíng yì zhì,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④而所说出来的多么深远,所含蓄的多么简单!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             ,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            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B xiāo xiāo。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选自《无言之美》

1.写出文中A.B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chuàng   pín      àiB.chuàng   píng      ài
C.càng   pín      nuǎnD.càng   pín      ài
3.根据语境,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惟妙惟肖   浮光掠影   栩栩如生
B.栩栩如生   轻描淡写   惟妙惟肖
C.惟妙惟肖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D.栩栩如生   浮光掠影   惟妙惟肖
4.下面四句是文中划横线部分的一段文字,语序已经打乱,以下四个选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②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③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④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A.④①③②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5.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几句话,绝没完全表达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B.难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
C.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D.而所说出来的多么深远,所含蓄的多么丰富!
2023-02-2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6. 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水浒传》研读实践活动,请完成各题。

(1)小语认为杨志是水浒英雄中的自强不息者,对其人生轨迹用线形图进行梳理(如上图所示),为A、B两处补充情节: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推测小语将杨志列入“自强不息者”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7. 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5)《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正面提出人能舍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023-02-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司马光

邵佰温

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

(节选自邵伯温《那氏闻见前录》)


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
(2)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2023-02-16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12.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