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八年级 期末 2023-03-01 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归(xǐng)     怀(miǎn)     挑拨离(jiàn)       然而止(jiá)
B.水(fú)        (shòu)     词夺理(qiáng)     安营寨(zhā)
C.缈(piāo)     (jiā)        阳奉阴(wéi)        不绝(yì)
D.死(pián)     默(jiān)       而至(zhǒng)     销声迹(nì)
2023-03-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C.不只语文,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的。
D.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D.《送友人》——李白——唐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试题。
(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_________


(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试题。

【材料一】

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 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

【材料二】

“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      ”,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材料四】

“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①在文中材料二、三、四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协和万邦   b和实生物   c礼之用,和为贵
A.abc       B.acb       C.bac       D.bca
②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
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
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
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
③第④段结尾画波浪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目的。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城镇“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低碳生活”下个定义。
(2)分析材料二,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6. 根据古诗文默写填空。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虽有嘉肴》)
(6)《小石潭记》中写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快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鹏”的形象深深影响着后世诗人。从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到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都源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于大鹏乘风上天的描述。(庄子《逍遥游》)
2023-03-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