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八年级 期中 2023-03-06 6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班级采风组在清明节期间在秀丽山水中漫步,约你一起完成任务。

清晨一声杜鹃啼

叩开夜的寂静

ǎi____—行将消散

带走一切huì____

河畔苏醒的树木,邀来清脆的雀啾

栀子花泛起的幽香,mí□漫在晨风里

黎明的帷幕被拉开

世界一下子开阔而明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雾ǎi________                    huì________
(2)填人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迷B.弥
(3)由短诗的最后一行。你联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3-0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翻译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班级撷英组翻阅典籍,搜集了以下语句,请你一起给加点字注释。
(1)便还家(      )                    (3)答之(      )
(2)处处(      )                    (4)太守(      )
2023-03-0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3. 班级辑雅组对古诗文进行归类,邀你一起补全下表。

出处

古诗文名句

批注

《诗经·蒹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1)________,(2)________爱情的忧伤徘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3)________(4)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5)________,(6)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生活的安宁和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________,端居耻圣明。求仕的含蓄告白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面竹树环合,(8)________。凄神寒骨,(9)________情感的抑郁惆怅

2023-03-0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阅读名著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小启摘抄了《傅雷家书》的一些文段,请完成笔记。

摘抄

笔记

【甲】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傅雷对拉近父子关系感到欢喜,他认为两代人的相处中应互相理解。划线句子表现了傅雷是一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乙】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得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阅读《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和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一谈。
2023-03-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2021-08-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 【2021.5.20】【WZ】【初二下】【初中语文】【WZ00021】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达古的春天

阿来

①春天了,这些年的春天里总想回乡。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之一。

②高原的春天来得晚。在成都,繁花开过,眼看就是绿色深浓的夏天,家乡那边才传来春的消息。达古的朋友来信说,高山柳开花了,落叶松和桦树发芽了。所有这些消息,都在诱惑着我。

③我要回去看家乡的春天。达古在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在小时候常常仰望的那座大雪山的北边。大雪山的南边是我家乡马尔康县。

④从成都去黑水县城,将近300公里,一路都沿岷江峡谷而上。一路上,见有道路宽阔的地方,我就停下车来,爬上山坡去寻找开花的植物。

⑤春天进到岷江峡谷已经有些时候了。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但我知道,这些枯瘦的灌丛里一定有早开的花朵。这一路,走走停停,爬上爬下,果然遇见了好几种开花的植物。其中有一种开满细小黄花的带刺的灌木丛,叫做堆花小檗。米粒大的小黄花一簇簇拥挤在一起,抢在绿色叶片展开前怒放,很符合它的名字里“堆花”二字。小檗的根茎中可以提炼一种叫小檗碱的物质,也就是平常所称的黄连素。还有耐旱耐瘠薄的带刺灌丛沙生槐也开出了密集的蓝色花。我一次次半蹲半趴地摁着快门,累了,便坐在山坡上,翻看相机里的花朵,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

⑥傍晚时分,我到达黑水。第二天,大家坐观光车游览达古冰山景区。这一天,我们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达古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

⑦我已是第三次来这里,不急于和同行的人们马上冲向外面的雪山。我为自己在雪山小屋中要了一       杯香喷喷的热咖啡,在宽大的观景窗内落座。窗外的情景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有些奇异。海拔5200多米的达古雪峰覆盖着厚厚的雪被,横卧在眼前,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7、8两个月,积雪融化时才可以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下冲的冰川在雪峰下几百米处刨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夏天和初秋,那是一湖碧水。

⑧喝完咖啡,走到窗外的雪野中。瞭望台上,雪深盈尺。瞭望台外,雪深就有三四米了。在这个高度上,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只有身边几座山峰超出我们所在的高度——海拔5200米。在这里,惟有搞地质出身的李栓科兄面不改色,为大家指点冰川在这雪山之巅造就的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地理学名词叫脊线,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叫冰漂砾,而在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汪湖水,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⑨我总觉得,达古冰山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地理之美,植物之美,共同构成自然之美。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⑩达古景区冰雪覆盖之下的达古雪山,其自然之美真是无处不在啊!

⑪海拔3000多米处,积雪刚刚融化,落叶松柔软的枝条上就绽放出了簇簇嫩绿的针叶。而刚刚从冰冻中苏醒的高山柳、报春花已经忙着开花了。再往下,开花植物更多。路边草地上,成片的小白花是野草莓,星星点点的蓝花是一种龙胆,那是比蓝天更漂亮的蓝!到了达古村附近,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那些花朵也真正漂亮。

⑫大家散去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的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理清“所至”】
7.“所至”即游踪,它是游记的线索。请根据上文。补充下面作者的行程图。
成都→(1)_______________→黑水县城→(2)_______________
【关注“所见”】
8.“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本文作者着力描写的“所见”有哪些?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赏析“语言”】
9.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
(2)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
【体悟“所感”】
10.“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文中提到:“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请结合句子中的加点词和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童话“打假”: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

上小学三年级的弟弟正在阅读一本童话故事书。小语发现书中《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一文,不符合基本科学真相。于是她搜集材料,准备写一篇说明文向弟弟说明白其中事理。


材料一:

《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故事内容

有一只衔枝鸟想飞越太平洋。这一天,这只鸟在地上含了一长树枝就向太平洋飞去了。在旅途中,那树枝起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累了,把树枝扔进水里,站在上面休息;饿了,把树枝扔进水里,站在上面捉鱼吃,最终它成功飞越了太平洋。真正的强者能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机会,就像飞越太平洋的小鸟,仅仅依靠一小截树枝就能立足,飞翔,成就自己的事业!

——选自《睡前故事》,有删减


材料二:

鸟儿的飞行能力

需要飞越太平洋的鸟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飞行能力。对一些远洋海鸟来说,飞越大洋不在话下。如信天翁,可以利用海浪起伏带动的气流毫不费力地滑行,累了就漂在海面睡大觉,反正羽毛是防水的。

【A】2007年9月,二只代号E7的斑尾塍鹬(Limosalapponica)用了8.2天的时间斜跨太平洋,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从美国阿拉斯加直达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代价则是体重减半。

【B】2020年,一只代号,4BBRW的斑尾塍鹬再次刷新记录,自9月16日从阿拉斯加起飞后,途中遭遇了大风,11天后才降落在新西兰,整整飞行了12200公里。

这种鸟的标准体重在190~400克之间,身体像喷气式战斗机,有着长而尖的翅膀,飞行起来轻盈快速。这只雄鸟身上被安装了5克重的卫星标签,用来进行GPS追踪。它在这趟跨越南北半球的旅程中,飞行速度最大可达每小时89千米。它飞跃过了浩瀚的甚少有落脚点的太平洋;而且,虽然不能确定,但研究者认为它应该也没怎么睡觉,因为飞行途中的大部分时间它都在扑腾翅膀。

这些斑尾塍鹬会在每年3月返回北半球。

——节选自“网易科技·科学探索”


材料三:

多大木头能载动一只鸟?

如果你想让一块木头能载动一只鸟,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条件:木头产生的浮力≥(木头本身的重力+岛的重力)。

为了能让木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假设木头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木头的体积×(水的密度-木头的密度)=鸟的质量。

根据海水的密度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头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间,我们权且当这个鸟很聪明,找了比较轻的一种,木头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

可得出;鸟的质量/木头的体积=500千克/立方米。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结论:

如果鸟是1千克重,那么,木头的体积=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所以结果显而易见了。

——节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四:

鸟类的迁徙路线

全球鸟类迁徙路线已知有八条,有两条迁徙路线上的鸟可能飞越太平洋。其中北极燕鸣迁徙路线从北极洲到南极圈,可以穿越太平洋。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鸟类。就目前没有记录表明北极燕鸥在太平洋上飞行的时候嘴里是衔着一根树枝的。

——节选自“维基百科”


【构思】
11.如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将事理说明白?小启邀请你一起探讨。
(1)联系材料,帮小启补全思维导图。

【撰写】
12.在撰写说明文时小启遇到了问题。请下表中任选一个“问题”,帮她解决。
问题具体要求
问题一小启想要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有些鸟儿有能力飞越太子洋”。材料二中【A】【B】两个实例,哪个作为例子更合适?结合相应材料加以分析。
问题二小启发现材料三画横线处的结论过于深奥,弟弟无法理解。可以运用哪种说明方法使其变得浅显易懂?结合相应材料,说明理由。

【评论】
13.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小启“童话‘打假’”这一行为的看法。
2023-03-04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石涧记

[唐]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注释】①石渠之事既穷:游览石渠结束之后。穷:毕,完成。②桥:架桥。③倍:增加,三之一,三分之一。④亘石:乱石相连。⑤限阃(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⑥揭跣(xiǎn):拎起衣服,光着脚。⑦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⑧践履:足迹。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③。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释】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靠着几案。③北牖(yǒu):北窗。④日午:正午。⑤茶臼(jiù):制茶用的石臼。
14.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下表左右两行是相同的用法。请用知识迁移法,推测《石涧记》中加点词的意思。

《小石潭记》

《石涧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1)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翠羽之木,龙鳞之石
(1)西北:_______________
(2)翠羽:_______________
(3)龙鳞:_______________
15.给《石润记(节选)》中画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B.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C.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D.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16.翻译下列句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7.联系文中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后之来者有能追子之践履
18.品异曲同工之妙。
(1)请从《石涧记》中找出与“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从《夏昼偶作》找出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9.《小石潭记》和《夏昼偶作》同为柳宗元于永州所作,永州山水对于柳宗元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两点并结合上述古诗文分析。
2023-03-0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1-20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任务型写作。
宁波某社区接种新冠疫苗,小海的爷爷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国家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且担心疫苗有副作用,拒绝打疫苗。小海看到以下三则材料,想说服爷爷去打疫苗。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帮小海写一段劝说爷爷的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字数120字左右。
材料一:

印度疫情崩溃的同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不丹等邻国也面临极大压力,我国西南边陲也同样严阵以待,广西、云南等地已经行动起来。


材料二:

钟南山院士表示,有2000多万人已经注射新冠疫苗,十万分之六的人出现轻型的不良反应,比如胳膊疼、发烧等。重型的不良反应是百万分之一,比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更小。


材料三:

塞拉纳全镇60%的适宜接种人群接种疫苗后,小镇建立起了免疫屏障,感染人数迅速下降,所有人都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翻译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3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二、翻译
20.65文言实词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名著阅读
40.65傅雷(1908-1966)  《傅雷家书》
50.65傅雷(1908-1966)  《傅雷家书》
60.65《傅雷家书》  其他名著
五、现代文阅读
7-100.65散文
11-130.15非连续性文本
六、文言文阅读
14-190.15柳宗元(773-819)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作文
200.65小作文
21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