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 八年级 期中 2023-03-22 3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理直何必气壮

张勇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人人都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既然如此,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亲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饶,而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更好地评价人。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④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选自《今晚报》)

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对待敌人、小人,我们应当要“理直气壮”。
B.人人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
C.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D.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①段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巧妙指出。
B.本文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民教育家。
C.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D.本文告诉我们,要想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就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真正做到理直不必气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总结归纳论点。
B.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文章开头用一个反问句,引出论题——有理时究竟如何待人,语气较强,能引起读者注意。
D.文章结尾处归纳了全文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及其意义。
2020-07-21更新 | 54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4.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画横线句子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三个短语顺序可以调换,语序也合理,句子的意思也不变。
B.材料三加点的词“凡是”、“基本”两个词互为照应,同时删掉加点的这两个词,句子意思不变。
C.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5G技术的广泛用途。
D.材料三的说明顺序是从次到主的逻辑顺式。
6.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2023-03-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⑪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⑫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⑬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镰刀是父亲的笔”、“以笔为镰”等,读来生动形象感人。
B.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怔住”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写出父亲得知我后天高考后意外、发愣的神情,表现父亲内心感到歉意、愧疚。
C.文章还多处用对比手法,如 ⑫段写我一个人赶考与别人父母护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内心对父母不重视我的高考的失落感。
D.文中对父亲的描述多运用动作描写,也有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坚毅、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感。
8.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以下的表格填写。
情节发展到家见父亲比我矮准备割麦时割麦过程中看到父亲埋首割麦时参加高考时
我情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作用。
2023-03-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10. 完成下面小题。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_______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一山            既出,其船。B.余而慕之            野有麦场
C.中往来种作     一犬坐于前D.以为此一家     女家
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标题“记”是游记的意思,文中意为真实记叙实地游玩所见所闻,作者是陶渊明,晋代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C.【甲】文的“鲜美”是鲜艳美丽的意思,【乙】文叙江北的风俗是“妇女亦耕田力作”,而西北的风俗则是“男子游惰不事生产”。
D.【甲】文的“缘溪行”与【乙】文的“宿旦子冈”这两句子都是省略句,都省略了主语。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B.【乙】文通过诗情画意的田野风光和勤朴安然的农家生活的描绘,发出了“自恨不如远甚矣”的感慨,流露出对奔波游宦生活的厌恶之情。
C.【甲】文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D.【乙】文所展示的生活跟【甲】文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和谐安宁的农家风情图景、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2023-03-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蒹葭》,完成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B.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显示出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