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七年级 期中 2023-04-15 6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下面是小语同学在此次活动中的演讲稿部分内容。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古不息的情愫。它意味着默默无闻地付出。不以为然地选择、而不舍地追求、慷kǎi激昂地跋涉……闻一多怒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天地;邓稼先鞠躬尽瘁,许身国威壮山河;志愿军们淳朴谦xùn,坚刚强跨雄关;还有面对丰的土地发出誓言的端木蕻良、对“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鲁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爱国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慷kǎi激昂______             (2)淳朴谦xùn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gèn)古不息B.(qiè)而不舍
C.坚(rěn)D.丰(ráo)
3.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以为然B.气冲斗牛C.鞠躬尽瘁D.深恶痛绝
2023-04-1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在演讲的最后,小语同学想要与大家分享爱国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一项是(     
A.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C.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2023-04-14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同学们听完演讲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以行动书写青春华美的篇章。
B.听完小语同学的演讲后,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绝不平庸。
C.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D.生逢盛世的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2023-04-1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6.请根据提示,补全表格内容。

组别

诗句

第一组

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第二组

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寒光照铁衣。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第三组

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韩愈《晚春》)

第四组

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7.以上四组诗句,哪一组诗句不符合“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请你找出并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8. 下面是小语同学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做的批注,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语段

阅读批注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1)赏析式批注(自选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

(2)评价式批注:从这个场景中,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个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9. 有人说,《骆驼祥子》这本书是“车夫的奋斗泪,乱世的悲凉歌”,同学们对此纷纷发表了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曾经坚信靠个人奋斗可以挣上幸福生活,他努力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拼命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残酷的现实让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B.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但历经波折,最终沦落,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祥子买了三辆车,又失去三辆车。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妻子虎妞难产去世使他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祥子来自农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现实的遭遇让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凡儿。后从父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毅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赐银币,给驿还。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饶鲁:号双峰,与后文的“勉斋黄氏”都为南宋理学家。②答策:朝廷科举选人的一种方式,又称“策对”。③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④给驿:给予驿站车马。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B.往事耳       见:了解
C.专勤凡儿          异:奇怪、奇异D.志益          笃:坚定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之”字用法与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后从父浮梁
A.曲肱而枕B.送孟浩然广陵
C.大兄何见事晚乎D.睨久而不去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B.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C.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D.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结合了吕蒙的实际情况,以自身经历劝其多读书,言辞恳切,情理交融。
B.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劝勉吕蒙学习,目的是增长吕蒙的才干,使他成为治经的博士。
C.乙文中,汪克宽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过于刚直而落第,此后他专心致力于经学研究。
D.甲乙两文中,吕蒙与汪克宽在读书学习上各有各的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一副腰板鼓

马金章

①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

②几个精疲力竭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

③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背对着他的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

④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铆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生气地质问:“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

⑤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投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

⑥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水里……她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她明白陷入了沼泽,心中不免一阵惊慌失措。“苏红,接着,俯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沼泽来施救时,竟也落进了沼泽。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苏红镇定下来。她胸部俯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沿泽里挣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

⑦苏红眼里噙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能忘记队长临终前这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锣鼓呢?”

⑧这几天。他们将皮带、腰鼓的皮背带等都煮着、烤着吃了。穆迪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草根、野菜。”

⑨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她顿了一下:“刚才,我看到受伤的小王,饿得快要不行了……”

⑩苏红说着,噙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

⑪穆迪在苏红跟前蹲下来,拿过她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

⑫一簇篝火,在茫茫草地的这块高坡上燃烧起来。劈啪作响的野草火舌,吱吱啦啦舔吻着两块浸湿的鼓皮。

⑬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收拢在一起,捆成一束,白在内,红朝外。他背起来,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的前面。队员们跟着前面的腰鼓红。走。走。走。

⑭他们提前大半天到了吴起镇。

⑮苏红在一个乐器铺找到穆迪时,那个腰鼓板上已蒙上了新的牛皮。

⑯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苏红扭着秧歌,擂响了腰间彤红的腰鼓。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3期,有删改)

15.文章展现出苏红许多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16.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
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
17.文章第⑥段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8.你认为将⑬段画线句子中的“腰鼓红”改为“穆迪”好不好?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____________

①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郭永怀目光澄澈,朗声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

②1956年9月,一艘驶往遥远东方的邮轮起航了。郭永怀凭栏远眺,心潮澎湃。身边响起女儿郭芹稚嫩的童音:“爸爸,咱们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当他们走进那一幢简朴的住宅楼。女儿嘟起了嘴,父亲却天天眉开眼笑。

③1960年初春,根据上级指令,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科学家参与到原子弹研发工作中来。与此同时,从各地选调的科技人员迅速汇拢。攻关战斗悄然打响。

④没过多久,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甚至彻夜不归。她觉得十分蹊跷。

⑤不仅回得晚,突然有一天,丈夫还要离家。

⑥李佩随口问道:“去哪儿?多长时间?”

⑦郭永怀咧咧嘴,喉咙里仿佛挽了一个结。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

⑧正是从那天起,李佩心里出现了一处空缺。她有时会呆呆地愣神儿,心底的疑问又清晰浮现:丈夫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到底在忙些什么?

⑨此刻,郭永怀正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

⑩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出发前,同志们都穿上了配发的空军地勤服——皮上衣、皮裤子。郭永怀个头偏高,没有合适的尺寸。大家劝他留在家里,等候答复,可他无论如何不答应。人们拗不过他,只好找来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靴凑合穿。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

⑪在研发过程中,对于引爆方式的选择,科研人员一度在较易实施的“枪式法”和起点较高的“内爆法”之间难以取舍。郭永怀采用“特征线法”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以先进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为了稳妥起见,应当“争取高的,准备低的”。随后进行的爆轰物理实验无疑是掌握关键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

⑫这些事,李佩都不知道。她很纳闷,丈夫带去的茶叶居然原封不动带了回来。怎么回事?难道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丈夫琢磨了好久,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他不能告诉她,青海金银滩基地海拔3000多米,水烧开了只有80多摄氏度;他更不能告诉她,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因为,它们涉及国家的最高机密。

⑬那几年,女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去哪儿了?”有一次,郭永怀出差归来,第二天,恰巧是女儿的生日。女儿等啊等,直到夜色沉沉,父亲才回到家里。女儿撒娇地搂住爸爸的脖子问:“你不是答应送我生日礼物吗?”父亲一愣,如梦方醒:糟糕,看这记性!他讪讪地拍下脑门,突然急中生智,指着窗外的夜空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我送一颗星星给你做礼物好吗?”“好,好。”女儿咯咯地笑了。

⑭嚯,迎春花开得好漂亮!郭永怀摇下车窗,尽情欣赏宿舍楼前这片熟悉的迎春花。轿车驶过花坛,他扭转脸,依然恋恋不舍。

⑮打开门锁,迎接他的是莫名的寂静。他放下提包,拎起暖壶,水竟是凉的。他疑惑地咕哝了一句,转身走向厨房,忽然看见旁边的橱柜上,一张好端端的全家福被剪成两半,他的心一沉,仿佛一脚踩空了。定睛再看,剪开的照片上,妻子冷冷地望着他,好似隔了几千里地。唉,她肯定是赌气回娘家了。怔了半晌,郭永怀默默地踱到窗前。夕照下,迎春花开得那么美,美得令人伤感。顿时,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涌上心头,是隐隐的愧疚吗?

⑯1964年10月16日清晨,新疆,罗布泊腹地。

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被吊装到一个高达102米的铁塔顶部,郭永怀和同事们静静地伫立在荒漠上,翘首以待。下午3点,倒计时开始了——10、9、8、7……

⑱郭永怀感到浑身发紧,后背的肌肉俨若绷直的钢丝。

⑲“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伴着熊熊火焰,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他开心地笑了,孩子似的,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忘情,那么美满。

⑳喜讯传开,举国欢腾。

㉑几天后,王淦昌备好家宴,特邀郭永怀夫妇、彭桓武夫妇小聚。这是三人一起工作四年来的第一次家庭聚会。三个科研战线上的亲密战友把酒言欢,憔悴的脸庞都显得神采奕奕。李佩惊讶地发现,平时极少沾酒的丈夫居然一反常态,主动举杯:

㉒“来,为了祖国的事业干杯!”

㉓李佩浑身一震,一直堵在胸口的东西顿时烟消云散,通透的瞬间,她什么都明白了。

㉔1968年12月4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参加次日一早的会议。出于安全的考虑,同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说着,把桌上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公文包。

㉕夜幕降临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赶到兰州机场。没想到,数小时后,意外发生了。

㉖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㉗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搂抱在一起。通过那只残破的手表,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终于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料。一位同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

㉘英雄牺牲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

19.郭永怀所做的一切折射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高尚情怀。请参照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20.第二部分第一段中迎春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1.自选角度,赏析第三部分中画线语句。
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
22.你认为下面甲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甲】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乙】郭永怀同志二三事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守护城市日夜奋战,他们为孩子成长撑起蓝天,他们为百姓解忧而东奔西走,他们为中国挺起脊梁而无私奉献……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综合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85成语和熟语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40.85名句名篇默写
5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90.94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三、诗歌鉴赏
6-70.85名句名篇默写  诗
四、名著阅读
80.85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五、文言文阅读
10-140.65人物传记类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180.15小说
19-220.4散文
七、作文
23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