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一模 2023-05-10 30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庙底沟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分布范围较广,是仰韶文化最为繁的一个阶段。2023年春晚,由四瓣花结构演化重构而成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引人目,该创意取自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传承和hóng扬的完美表达。的古字,它代表我们民族起点的时候,就寄寓着对中华民族充满生机、灼灼其华气象的期望,也展示了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róng合。


(1)依次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shèng shǔB.chéng zhǔC.chéng shǔD.shèng zhǔ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hóng(     )       róng(     )
2023-05-08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小文研学时内心生发出一些感慨,但有些地方没写完整,请你帮他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2023年春晚展现的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是现代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塞外“_________________”的雄浑壮阔(王维《使至塞上》);展现醉翁亭“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四季之美(欧阳修《醉翁亭记》);展现“_________________”令人沉醉的山水风光(陆游《游山西村》);展现泰山“_________________”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杜甫《望岳》)。

2023-05-0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3. 恰逢农历兔年,庙底沟博物馆展出了藏品白釉瓷兔镇(见下图),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该藏品的。

白釉瓷兔镇,1989年11月发掘于三门峡市一座编号为M5的唐代晚期墓。通长11.5厘米,通宽5.9厘米,通高6厘米,兔伏卧于长方形抹角底座之上,通身施白釉,前后腿蜷屈于腹下,头后缩,贴伏于前腿上,圆眼缀黑彩,神态机灵,长耳后贴于弓背,脖颈处以线纹表现兔毛,兔尾极短,底座无釉,中部有两个小孔。在古代书房中,文人墨客常置瓷、金、银、玉等质地的动物形器来压纸、压书,统称为镇。这件精巧可爱、美观实用、情趣盎然的白釉瓷兔镇不仅可作为文房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物。兔形器物与纹饰是以兔为艺术表现对象,展现了兔子机灵、敏捷、勤奋、睿智、温和、仁善和勇敢的优秀品性。其背后蕴藏着社会风俗、民间传说、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深层文化内涵。

2023-05-14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容易(0.94)
4. 小化研学后发表了一段感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庙底沟文化遗址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馈赠。在这里,我们可以走进几千年前的文明社会,探究史前中国的时代面貌                ,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023-05-0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研学活动结束时,有感于家乡文化的厚重,同学们跃跃欲试,想为家乡文化名片的宣传出一份力。请你从下面推荐的景点中选择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①天鹅湖湿地公园   ②陕州地坑院   ③函谷关
推荐语示例:庙底沟博物馆——在这里你将穿越时空,感受史前中国的魅力。
2023-05-0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班级同学共读《水浒传》后,进行了“小说中的人物”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对《水浒传》中杨志做事屡次失败的原因,同学们展开讨论,有人认为是他自身存在问题,有人认为主要是当时社会太黑暗,请结合名著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看法。
(2)你所在的小组选择研究名著中的次要人物,大家发现不同名著的次要人物在作品中都有相似的作用,并找出了两组次要人物进行比较。请你任选其一,从一个角度出发,结合下面的参考资料和名著相关内容向大家讲解。
A《水浒传》中的镇关西和《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B《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推动情节发展。
②衬托主要人物。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和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
③丰富或升华主题。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2023-05-09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水来袭

这是一场五十年难遇的洪灾。零溪河的水涨了七八十厘米,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家坪,地势低的村民家已经进水了。

村主任大兵从镇上开完防汛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部,通知班子成员分头组织村民撤离。布置完工作,大兵给老婆腊梅打了个电话,说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叫她赶紧带二宝撤到后山林场去。腊梅答应着,正要挂电话,火兵又补充道:你……莫忘了喊他一声……腊梅晓得大兵说的他指的是谁,不由叹了口气,心说:真是一对冤家!

自从嫁给大兵,腊梅就没听男人叫过公爹一声爸。腊梅不明白这爷俩有啥深仇大恨,再三追问下,大兵才说出了真相。二十多年前,大兵在城里念中学,那年立夏的前两天,一场暴雨导致河水猛涨,淹了整个村子。大兵爸当过兵,还是党员,那会儿忙着四处救人。大兵爸那天救了不少人,但大兵妈却出了事,她是未家坪唯一在那场洪灾中遇难的。大兵恨死了他爸,从那以后再没叫过他一声爸,实在有事,就以他代替。

念完高中,大兵先是到外面打工,攒了些钱回来搞养殖,没几年成了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之后,大兵修屋买车,结婚生子,再后来,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后来,大兵对他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家里包饺子或做了什么好吃的,不忘叫腊梅给他送点过去(他爸住在原来的老屋里)。但是,大兵仍没叫过一声爸。

腊梅只带了一些必需物品,撑着伞,领着二宝向老屋走去。雨还在瓢泼下着,一道闪电斜劈下来,接着响起一声炸雷。二宝胆小,一个劲往妈妈怀里钻。

到了老屋,腊梅在外面叫声,没人回答。二宝跟着叫声,仍没人回应。爸可能走了。这样想着,腊梅牵着二宝,一步一滑地向后山走去。

晌午时分,大兵将十多户村民撤到安全地带,刚想歇会儿,手机响了。掏出一看,是文书打来的,说福伯还没撤出来。大兵的心一下子揪紧了。福伯70多岁,老伴走得早,一个女儿嫁到外地,几年难得回来一趟。晓得了,我过去看看。 挂了电话,大兵辨辨方向,朝福伯家走去。

洪水很快到了大兵腰部。他顺手捞了一根木棍,深一脚浅一脚试探着前行。不久,水到大兵胸脯了,而且风大浪急。他走一段,游一段,总算到了福伯家。福伯家门开着,洪水已没过窗户。

福伯。大兵大声唤着。哎……福伯微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大兵扔了木棍游进屋,看到脸色煞白的福伯抱着木桶在水里沉浮。来不及多想,大兵拽着福伯游了出去。刚游出四五米远,福伯的房子就塌了。大兵带着福伯,只觉胸闷气短,这才想起早上只吃了一点东西,加上忙活了半天,体力严重透支了。大兵有些慌乱起来。

这时,有人朝这边游了过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他。大兵没好气地吼道:你来干啥?不要命了!他没搭腔,从大兵手里抓过福伯游走了。大兵打算跟过去,怎奈有心无力。一个浪头打来,大兵连呛几口水,一阵手忙脚乱,总算没沉下去。不久,他又游了回来,仍不言语,拖着大兵往回游。大兵挣扎着,却被他抓得更紧。

可能是上了年纪,也可能是之前消耗了太多体力,他游不动了。幸亏前面有棵树,胳膊粗。两人吃力地游过去,死死抓住树干。大兵喘着粗气说:别管我了,你走吧。”“我不会抛下你的。他抹一把脸上的水说。

大兵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低了头,沉默片刻说:当年我救完别回头救你妈,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抓到一棵树,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大兵认真听着。后来,你妈乘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大兵愣住了。

洪水还在上涨,水流越发湍急,眼看树就要断裂。他湿着眼眶说:救援的人就要到了,你要挺住。大兵点着头说:嗯,我们都要挺住。他微微一笑,忽地松开手,转眼没了踪影。

大兵心中一颤,冲他消失的方向呼喊:爸……

(作者:魏咏柏。有删改)

7.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要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8.文中发生的事情前后跨度二十多年,又涉及多人,作者是如何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
9.读完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兵,有人认为是大兵爸,你怎么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0.小说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未穷。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对文末省略号隐含内容的理解。
2023-05-08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化自信三喻

①从海昏侯的马蹄金到故宫的石渠宝笈,博物馆一票难求,人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历史;从河南台《唐宫夜宴》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和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火爆出圈,人们在综艺欣赏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近年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公众拓展了心灵空间、构筑起精神家园。

②文化何以自信?有三个比喻,值得沉思。

③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

④对于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百年来上下求索,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源通流畅、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

⑤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

⑥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定时代的价值航标,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流淌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潜流。奇伟瑰丽、高迈超绝,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⑦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海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

⑧对于中国,历史之船已经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文化的对话成为必然和必须。一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也要以中国文化丰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不拒众流、扬帆出海,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

⑨河、山、海,是应然境界,实然却常遇尴尬。或是矮化、僵化传统文化,解构、消减革命文化,截断了河流的脉络;或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既不引进来也不走出去,封闭了海洋的疆界。复兴之路上,增强文化自信,仍然任重道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本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文明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悠久、优秀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元素处处可见、大放异彩。赛场内外,丰富的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制造的卢赛尔体育场见证了阿根廷队和巴西队的亮相,中国新能源客车成为公交出行主力,中国裁判亮相赛场,中国企业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世界杯周边商品七成义乌造,球迷观赛前会先去看大熊猫……这些中国元素的出镜,承载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
B.文化如河、如山、如海,山高水远,博大精深,所以复兴之路上,增强文化自信,任重道远。
C.文本二加点词“唯一”表明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未曾中断过文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D.文本一主要运用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
1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1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谈文化自信,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08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耶?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大国受福;有败,小国受祸。今魏以小请其祸,而王以大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使虞卿久用于赵,赵必霸。会虞卿以魏齐之事,弃捐相印而归。不用,赵旋亡。

(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从,同“纵”,合纵。指齐、楚、燕、韩、赵、魏山东六国联合抗秦,结成联盟。②从事:打交道,此指两国联合。③窃:私下。④弃捐相印而归:虞卿便弃官与魏齐一同逃出了赵国。⑤旋,很快。
14.下列对甲乙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中“孰”是通假字,仔细的意思,这里是邹忌面对众人夸耀后的自我审视。
B.“私我也”中“私”为古今异义字,今义为私下,古义为偏爱,“私我”是“妾之美我者”的原因。
C.文中“明日”和“旦日”都指第二天,文言文中与之有相同意思的词还有“翌日”“次日”等。
D.“寡人固未之许”的“许”是答应的意思,“未之许”表现出赵王最开始对魏国请求合纵抗秦一事的态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甲文最后一段用简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作结,有何深意?请你简要分析。
17.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虞卿分别采用了什么劝谏方法,让齐威王和赵孝成王称“善”的?
2023-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8.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你联系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19.词人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一层一层抒写情感的?
2023-05-08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0. 社会是个大舞台,家庭、校园、班级……是一个个小舞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或平淡或精彩的故事。无论你是主角、配角还是观众,一定会有一些舞台剧留在你的脑海中。


请以“舞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若写记叙文,要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若写简单的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05-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1. 有的人没有舞台,却会自己搭建舞台;有的人明明拥有很好的舞台,却把人生演砸了;有的人只要有一小片舞台,就能演出精彩;有的人面对舞台,却不敢登台……舞台与人生的关系还真是复杂。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若写记叙文,要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若写简单的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05-0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3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语言表达
30.65提炼与概括
40.9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50.65推荐语
四、名著阅读
6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简·爱》
五、现代文阅读
7-100.4小说
11-130.65立论文
六、文言文阅读
14-170.65治国谋略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8-190.65
八、作文
200.65全命题作文
21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