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一模 2023-05-09 2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gài,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奋斗途中的头破血流是生命一面猩红的旗帜。如果我们能捂紧重创的伤口,挺起胸膛,站直腰杆去对待任何事情,那么,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xiāo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íng   chàB.qín   zhàC.qíng   zhàD.qín   chà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气gài(     )              云xiāo(     )
2023-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古诗默写。

忆往昔,爱国志士不计其数:山河破碎,杜甫借“①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春望》)表达忧国伤时之情:浴血奋战,李贺以“报君黄金台上意,②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表达忠君报国之志;国事衰微,杜牧以“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泊秦淮》)表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看今朝,爱国英雄层出不穷:面对脱贫攻坚战,全体人民点对点帮扶,如同面对民生疾苦,杜甫流露出“⑤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疫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赴一线,如同面对身体衰老,苏轼发出“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又何妨!”的担当精神(《江城子·密州出猎》)。无论古圣先贤还是当代英雄,他们的的家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学习。

2023-05-0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3. “反抗,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请你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孙悟空(《西游记》)②林冲(《水浒传》)③简·爱(《简·爱》)
2023-06-01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小说中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物构成了主人公的生活圈,影响着其人生轨迹。请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从主人公的生活圈中选取两个不同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们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
2021-05-29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诗词之所以能在年轻一代中引起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名篇佳句总会在不经意间叩开我们的心扉,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①这种美跨越了历史长河
②古典诗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穿透力
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
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情怀之美
⑤时至今日依然直指人们的精神需求
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②⑤③C.⑤④②③①D.④①⑤③②
2023-05-09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名校
6. 学校开展了“河南的高铁时代”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开始前,老师在投影仪上展示了下面四则有关“郑渝高铁”的新闻标题,请你提取这四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结论。

襄阳东至万州北段开始全线拉通试验,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大河报》2022年04月15日)

郑渝高铁万州北至巫山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人民网”2022年04月22日)

郑渝高铁襄阳东至巴东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央广网”2022年04月26日)

全线通车倒计时!郑渝高铁新建线路全部进入运行试验(“新华网”2022年04月27日)


(2)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数设想都变成了现实,校宣传部计划于10月10日下午3点半在学校报告厅举办一期“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讲座,主讲人为李教授,参会人员为九年级学生。请你以校宣传部的名义给李教授写一份邀请函。
(3)为了庆祝郑渝高铁全线即将开通,班主任要大家集思广益,为郑渝高铁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下面是禾禾和楠楠设计的宣传语,请你选择一条最合适的,并谈谈理由。
禾禾:心随高铁律动          梦由郑渝起航
楠楠:旦辞豫里嵩山月       午嗅蜀中火锅香
2023-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黄豆

李洪振

①已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亲自做一次豆腐了。现在,老态龙钟的母亲,已不适宜再做豆腐,我每次都是到超市里买一些,母亲总是嫌没有豆腐的味道,可什么是腐的味道呢?那大约是一种记忆,一种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吧,这让我不禁想起童年的时光,那份酸涩而又甜蜜的回忆。

②那一年,年关将近,太阳的余晖也显得短了起来。风是静的,连日的大风消停了,于是光线也显得直了,照进房子的走廊里,暖和地让人每一根汗毛,几乎都膨胀起来,在棉袄里暗自作祟。

③我坐在门口,看着母亲忙里忙外,却很少能帮上她的忙。

④过年磨豆腐,是一件大事。此刻,母亲将昨晚浸泡好的三斤黄豆,用清水淘净。在水中的一夜,让这些黄豆都暴胀了几乎好几倍,原来的皱褶也不见了,妹妹的像一个个小娃娃的脸,胖乎乎的那么圆滑。接下来的筛检工作变得容易多了,把被虫子咬过的,发霉变色的都一一挑出去,已经筛检了好几次了,母亲还是不放心,又一粒粒地将它们筛选了一遍,再一勺一勺地添进石磨里。母亲一边推着石磨,一边添豆子,乳白的豆浆便顺着石磨间的缝隙,一股股地流了下来,淌到石槽里,再流到盆里。

⑤其实在当时,我并不知道母亲磨的那三斤豆子,是借来的,是串了好些家门,才借到的三斤黄豆,用于过年,用于打我们的牙祭,或者是撑门面,让这个家庭有些过年的样子。

⑥那年,父亲刚刚从一场大病中初愈,几乎是从鬼门关里硬拽回来的,从县上的医院转回家里。那时家中一贫如洗,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更何况是生病住院。母亲力排众议,坚持借钱也要把父亲的病治好,于是,母亲厚着脸皮到邻里百舍,一家家去拼凑治疗费,十块、八块、五块……,甚至五毛、三毛……,也不拒绝。待到我后来上了小学,母亲把这本登记的借款账本给我看,让我记住乡邻的恩情。

⑦密密麻麻的小字,歪歪扭扭,一共五张,合计是五百六十三元八角四分。这几乎是大半个村子的花名册,看得我泪眼婆娑,那一刻,我也分不清是感恩于乡邻的恩情,还是内心里对贫穷的无奈感伤。

⑧年三十那天,有几个人似乎是要登门要账的意思,但等前脚跨进门槛,看到躺在床上的父亲,和一壶煮沸的砂壶中药,以及闻到满屋子里飘荡的中药气味,又将伸出去的脚,生硬地又收了回去。

⑨那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没有肉的年夜饭。但母亲却做出了几种花样,有豆浆,有豆腐脑,有干煸豆腐,还有豆腐韭菜馅的饺子。热腾腾的,满满一桌子。

⑩简陋的桌子上,三口人,有父母,有孩子,就是圆满的,就是有希望的。父亲那天,也破例下了床,和我们坐在一起,吃得有滋有味。

⑪守岁之时,母亲把一捆豆秸点燃,用来驱赶寒冷。在熊熊燃烧的火焰里,豆秸噼里啪啦地发出声响,我仿佛看到在村东的平原上,在自家的豆田里,沉甸甸的豆荚,在烈日的暴晒下,向外弹射出一粒粒饱满的黄豆。仿佛看到金黄色的豆粒,正一粒粒地向我们滚来……

⑫时光荏苒,恍惚已是中年。父亲已逝,母亲也变得佝偻。而多年的豆地,被反复地耕耘,被置换到不同的方位,从大块的责任田,到村口的丘陵,大豆对土壤似乎并不挑剔,仍一如既往地结出饱满的豆粒。

⑬黄豆与人,大约需要一种和谐的状态。想当年,父亲常常午后带着一把锄头疲惫地回来。如今,那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已成回忆。烈日之下,一把锄头穿梭在豆苗之间的缝隙里,清除着杂草。掉落的汗滴,让豆苗吸收后,结出的豆荚,便多了一份人性的温存。

⑭母亲越老,一块黄豆地便离她越近。从遥远的东湖,到如今老宅旁边的空地,越近也越小,直到有一天,她掌管的豆地,只剩下簸箕那么大小,小的只容许下寥寥几棵豆苗,她也要细心地照顾,像对待孩子那样养着。

⑮说到底,其实一粒黄豆就是一段乡间的记忆,在它里面包容了几家欢乐、几家忧愁。只要老家还在,乡村还在,农业还在,文明还在……,一粒黄豆的变形记,便会一直在上演。它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口味,满足着现代人的需求。

⑯若干年后,随着工作的不断精细分工,越来越多的人也许会变得五谷不分,不再认识一粒黄豆。然而,从古到今,到未来,谁又能逃离大豆的恩泽呢?

(节选自《山花》,有删改)

7.文章以“永远的黄豆”为题有什么妙处?
8.请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所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在水中的一夜,让这些黄豆都暴胀了几乎好几倍,原来的皱褶也不见了,嫩嫩的像一个个小娃娃的脸,胖乎乎的那么圆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已经筛检了好几次了,母亲还是不放心,又一粒粒地将它们筛选了一遍,再一勺一勺地添进石磨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9.文章主要在写黄豆,中间为什么插入“母亲借钱给父亲治病”的事?
10.文中的“黄豆”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2023-05-08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默契的植物朋友圈

①走进铺青叠翠的公园,可不要踩踏草坪,因为小草会产生一系列悲愁反应。

②当我们踩踏到小草后,它可能误认为来了大的昆虫,便会向朋友圈发出信号,从而让朋友们迅速合成能防虫、防毒的物质,这样整个草坪群里都会营造出一种十分紧张的氛围。

③小草除了对我们踩踏会发出错误信息外,靠气味语言来传播信息也往往会误事。比如,它们本想把信息发给东侧的朋友圈,结果被大风刮向西侧。另外,发出的信息没有加密,容易被窃听,使得有些寄生植物很容易找到喜爱的寄主。

④如此不严谨的防御系统,显然不符合生物进化史,于是,科学家们猜测,至少那些大树不会运用这种语言沟通,植物肯定会升级防御系统,以确保自己生存和繁衍。

⑤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生态学家约瑟夫·伯奇带领的一个团队,发现了一片森林长得特别茂盛,说明树木防御系统应该很完备,可他们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只检测到地下布满了真菌网络。

⑥为了知道它们之间的秘密,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把甲、乙两株番茄接上同一种菌根菌,中间用微薄的不锈钢板隔开,然后将甲株番茄接种易感染的病源菌,并用袋子把地上部分套起来,以免地上部分进行传播,同时,还有另外三个不同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乙株番茄体内有了一些防御性酶和能分解真菌细胞壁几丁质酶、说明甲株番茄已从根部将病毒情报通过真菌传递给了乙株,并且乙株及时地做好了预防措施。

⑦在这项实验中,真菌起到了通讯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对真菌与树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真菌除了传递病毒、昆虫情报外,还会把土壤中哪里有水分、氮和磷等情报提供给大树。当然,真菌也没忘了它有输送养分的功能。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当一棵刚出生的小树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养料时,真菌也会传输其他大树的营养供幼苗生长。

⑧一种树木的根与真菌联系具有专一性,这样,同种树木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封闭且加密的区域网络,当真菌把情报信息发到朋友圈后,树木就会根据情报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生命安全。

⑨那么,真菌为什么要向树木提供这些情报呢?因为真菌需要树木给它们提供碳源,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森林管理体系。这套地下防御系统,使得植物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减少死亡,甚至可能会帮助人类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森林。

(作者:袁则明。有删改)


【文本二】

因为寡食性的特点,蝴蝶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大众的很多自然教育中也把蝴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宣传。

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动植物能够生长得更好吗?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深究。适合蝴蝶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人为干扰因素,其实有的蝴蝶也很喜欢有点人为因素干扰的地方,完全没有了人类活动的元素,可能它还无法生存。云南大学副研究员胡骥认为,一种蜘蛛的生存与否,与它的寄主植物息息相关,只要食物充足资源丰富,那么蝴蝶就能够繁衍下去。蝴蝶很多的寄主植物在无人为干涉的环境中竞争力较弱,无法长期生存,因此也造成了蝴蝶种群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以马鞍底乡为例,适度的人类活动促进了竹林在当地维持着一定的规模,这就为以竹子为食的箭环蝶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该种类蝴蝶的繁殖量就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位上。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踩踏草坪时,小草可能会发出被大昆虫袭击的信号,导致整个草坪处于紧张的氛围。
B.文本一第⑥段科学家们用不锈钢板将番茄隔开等行为,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文本一中树木能根据真菌传递的情报采取相应对策,这得益于所有树木之间形成的区域网络。
D.文本一运用拟人修辞,整个文本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12.对于文本一的说明顺序,小文与小郑各自有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谁的答案正确?请说明理由。
小文: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小郑: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13.两个文本均从“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的生存状况”方面展开说明,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09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注释】①奏:同“奏”,会后。②与:同盟者。③綦(qí):标准。④伯:同“霸”,诸侯的盟主。
14.下列对文段中相关词语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此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旨在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提示“故”后的内容是对前文所举事例的论述与总结。
C.“行拂乱其所为”中的“乱”是“扰乱”的意思,其与“猿鸟乱鸣”“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两个“乱”意思相同。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中的“作”是“有所作为”的意思,此句话是从主观因素提出的造就人才的观点。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下面是小文在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做的读书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她将批注补充完整。
例句批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以左边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为谈及国家强盛的话题,请简要分析两个语段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023-05-09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析理由。
19.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
2023-05-0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0.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校社团、志愿服务、家务劳动、艺术展示、体育锻炼、课堂学习……都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1)请以“这是我的舞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舞台”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05-08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2
选择题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94字音  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名著阅读
30.85《西游记》  《水浒传》  《简·爱》
40.65《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选择题
50.85衔接与排序
五、综合性学习
60.4宣传标语  邀请函  提炼与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7-100.85散文
11-130.4非连续性文本
七、文言文阅读
14-170.65孟子(前372-前289)  治国谋略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8-190.4张养浩(1270-1329)  曲
九、作文
200.4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