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 八年级 期末 2016-03-08 3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如火如tú(     )   毛骨sǒng(     )   衣衫(     )   (     )
2016-11-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2. 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016-11-18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3. 解释下面文言加点词
(1)圣人非所与(     )
(2)语时不悲(     )
(3)折蛇形 (     )
(4)非咨询不其致(     )
2016-1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
D.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更好。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真可谓鳞次栉比
B.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C.久别祖国的侨胞从海外归来,全村各户都要备上一份薄礼,为侨胞接风洗尘
D.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2016-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6.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的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B.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C.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2016-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A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摆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

7.节选文字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______,A处人物是______
8.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以后,他的人生走向如何?请分别用相关的情节概括回答。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墨葡萄诗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屡应乡试不中,空有满腹经纶不得施展。水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画作之一。

9.如何理解第三句中的“明珠”一词?
10.末句连用两个“闲”字有何妙处?
2016-11-18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江阴市华士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佯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注释】①豪:豪杰。②高后:即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③唼(shà):同“歃”。饮。古人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唇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11.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汉王还击项籍”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而去B.齐习辞者也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吾欲辱
12.12.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王陵聚集了党羽几千人,居于南阳,不肯服从沛公。
B.王陵少文直言,结果得罪了吕后;他居功自傲,不满于陈平和周勃的作为,导致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失败。
C.吕后将王陵的官职升为太傅,但王陵很不满,所以他最后称病辞职,一直到死都没上过朝。
D.“刑白马而盟”时,王陵曾亲临现场,所以他能理解刘邦的苦心,故能为此犯颜谏上。而陈平和周勃则从长远考虑问题,认为没必要犯颜直谏。
13.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愿为老妾陵 ②陵从汉王定天下
③罢朝,陵平、勃曰 ④太后不
14.翻译下列句子。
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2016-11-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7.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故乡的艾菜

曹峰峻

①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故乡的云霓流逸,使我感知故乡冬季的田野,空中的月华以及月华中母亲的音容。一颗泪珠悄然滚落下来。

②艾菜又称苦艾,苦艾其实不是菜,只是一种野草,它总是在冬寒中长于冰封的田埂,深藏沟槽之角。春天的群芳斗艳不属于它,连似花非花的油菜也能喧染黄潮角逐花市,只有待春夏、秋冬在退潮中冲淡,在丰满中憔悴,苦艾才在乡间田埂上角逐飞奔,在很清静的一角梳理阳光,很有分寸地开出淡淡的黄花。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地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

③最先认识苦艾草并呼它为艾菜的是我母亲,最先把艾菜入汤、入药并以此制成特有风味的辣菜的也是母亲!那时我们在乡下政治避难,家境惨淡,每当在外上学的兄姐回家过节,母亲总熬上一锅汤分给我们喝,母亲总是在一旁默读我们被热汤滋润得油亮而有生机的嘴唇,母亲总在生硬的微笑中红着双眼,对我们说起艾菜能祛毒保平安之类的话。春节将至,母亲便将晾在屋檐下腊了一个腊月的艾菜用水洗清,放在锅里用文火翻炒,加上她认为必不可少的佐料,她亲自控制的炉火在她脸上飘动,母亲用双手捂住脸,我看到晶莹的亮点从母亲手缝间顽强地溢出来。我听到她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我看着她的眼睛,陷入了一种迷茫,我幼小的心灵还不能透过艾菜的辣味嗅到人生五味,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对艾菜初次麻麻的酸酸的感觉和记忆。那是一种甜蜜苦辣的味道。

④当最后一粒谷子将秋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初冬就会招引母亲把我的手牵到原野上,在天光微熹,星星开始淡化的时候,田野上的冷风就一个劲地拂动母亲的发丝。母亲很有节奏地起伏身子。如果找到艾菜,母亲就让我坐在她铺在地上的头巾上,让我看她怎样把艾菜激动不已地移到掌心。直到日沉西山,母亲小心而不厌其烦地将一棵棵透绿的艾菜放进精巧的菜篮,母亲就把我揽进怀里,我们就会在彼此温爱中吟唱那首她教我的儿时时常背诵的歌儿:“大青龙汤桂艾黄,杏草石掌姜枣藏……”我和母亲行走在归返的路上,小镇灯火就会簇拥着关押了一天的爸爸款款走来,再看我们的家园,也缥缈在夜灯之中了。

⑤母亲的真知灼见是无懈可击的。清贫动荡的日子竟能让兄姐们健康平安地度过。我在大学图书馆曾翻遍所有的医科药典,始终没有发现与艾菜相关的文字,由此推论苦艾草只有母亲才能认识它,也只有母亲才有理由才有资格把它唤为“艾菜”。

⑥当春光一次次逼迫冬日返青,母亲就把一粒粒收藏的艾籽播种到用甜杆围成的菜园里,艾菜发芽了,母亲就把芽蕊在早晨的阳光下重新编队,依次排序到她弹过三遍棉絮般的松暖湿润的土里。艾菜在她的希望里疯长,成为四季常绿的景观,母亲的技艺也传遍了村里村外,每逢腊月,风腊的艾菜就在各家庭院里的晾衣绳上窜来窜去,翻墙走檐。整个腊月,母亲的微笑在风中荡来荡去。

⑦二十年后,母亲在我城里的小院里腌制辣菜,她遵循在月下制作的方式,先用小剪刀梳理它来自乡下的根须,院子里仍飘浮着乡下那桑田埂上的呼吸,那是遥远而亲近的声音,轻柔而恬淡,是浸润人心的天籁,是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母亲银色的发丝在微风中拂动。母亲真的老了,那透绿的菜叶,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忧郁的光,怜爱地看着我,仿佛向我诉说母亲的幸福和苦难。

⑧但我不敢相信那次院里是母亲最后一次月夜制辣菜,母亲仿佛有预感,那次让我坐在她身边,让我看她掌火,亲自制出很多瓶辣菜。第二天她就坐船很平静地回乡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当村里的辣菜罐头厂开得如火如荼时,母亲已安息在村西头的高坡上,苦艾菜从村口顺着田埂和小路争先恐后地延伸到母亲的身边,在墓周簇拥着围了一圈又一圈,冬季来临苦艾竟然在冰天雪地开出艳艳的花,苦艾花轻弹曼舞着……

⑨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照样长得矫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却开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19.第②自然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0.阅读第③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加点的“甜蜜和苦辣”?
21.第④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22.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
2016-11-18更新 | 234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江阴市长泾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九、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23. 口语交际
中华诗词群星璀璨,美不胜收,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某班将要开展一个“中华经典诗词诵读”主题班会,邀请你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你将设计怎样的开场白?请写在下面,不少于80字。
2016-11-1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江阴市华士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光流转,又一个冬天如约而至。这个冬天,你也许透过几茎枯荷读出了一份坚韧与坦然,你也许透过热牛奶氤氲的雾气,触到了母亲暖暖的目光,你也许透过寒风里那个卖红薯老人的身影,感到了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你也许此时正经历着人生的“冬天”,但你依然心怀希望,依然勇敢前行……每个这样难忘的点滴,它将永远温暖鲜活在你的人生里,成为你最亲切的怀恋。


请以这个冬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3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语言表达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94字音  字形
30.85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三、选择题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成语和熟语
60.85提炼与概括
四、名著阅读
7-80.65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诗歌鉴赏
9-100.64
六、文言文阅读
11-160.4
七、现代文阅读
17-180.64说明文
19-220.4散文
八、语言表达
23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九、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