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广西 九年级 二模 2023-07-04 1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旅行是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读书像一把钥匙,可以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因为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倘若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xiàng     ),难免索然无味。阅读和旅行就像是人的双脚,同时发力又交替进行,你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才能让心灵得到慰     ),身心得到滋润。

1.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xiàng(     )       (2)(     )
(二)

读经典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增添人生的况味。如何读书呢?先贤们积累了很多读书方法。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思并进的重要性;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语道出享受读书的真谛;韩愈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开创了提要钩玄读书法;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我们经典不可浮光掠影地浏览,潜心研读自然会知晓书中真义。古往今来,良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阅读效果立竿见影,有利于培养我们坚持阅读。

2.以上两个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三)

跟着对联走天下。漫步在名胜古迹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内涵丰富、构思奇妙,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如杭州西湖的岳庙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湖南岳阳楼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第一楼,苏州园林沧浪亭对联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明月本无价……这些对联和风景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悠长。

3.请解释以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浏览             (2)相得益彰
4.请围绕“读万卷书”主题,从下面句子中整理出一副对联,按对联要求填写到相应横线上。
①轻歌曼舞迎盛世 ②静坐书房读万象 ③乘风破浪展雄才
④闲临窗畔颂千章 ⑤银钩铁画绘山河 ⑥滴水穿石怀远志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阅读和旅行是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B.读经典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增添人生的况味。
C.古往今来,良好的读书方法使阅读效果立竿见影,有利于培养我们坚持阅读。
D.漫步在名胜古迹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内涵丰富、构思奇妙,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
2023-07-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6.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关诗文内容。
作者题目批注诗文
纳兰性德《浣溪沙》关城冷清破败、萧瑟寂寥。一抹晚烟荒戍垒
_______
杜甫《望岳》细望泰山,心情激荡,眼界开阔。______
______
陆游____出游所见南宋初年的农村风情画卷。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___《黄鹤楼》登楼远眺,江天明丽,境界阔大,色彩鲜明。______
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洞庭湖水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一望无际。衔远山,吞长江,____
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从听觉和视觉描写商山凄清有致的霜景图。______
_______
2023-07-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

①【人民日报敦煌4月18日电】(记者赵帅杰)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18日正式上线。

②敦煌藏经洞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出土数万件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物。有国际显学之称的敦煌学,就是以藏经洞出土文物为重要研究资料。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数字藏经洞将洞窟实体与所藏文物进行了复原。用户可穿越至晚唐、北宋、清末等时期,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

③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文物与科技的融合让再现藏经洞成为可能。下一步,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探索文物展示、体验新方式,促进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数字藏经洞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


【材料二】

①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俗称。此窟造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为当时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后因僧徒逃难未归,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因此幽闭近800年。

②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雇人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但腐败的清政府未能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大批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以最廉价的方式骗购、盗窃、掠夺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内外学者敏锐地觉察到其无与伦比的学术价值,纷纷加入研究行列。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敦煌学便兀然兴起,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③据后世统计,藏经洞总共出土了6万余件文物。这些文物始于晋代,延于南北朝,盛于隋唐,终于宋初,为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以汉文为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成为研究古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国际交往的珍贵资料;敦煌遗书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绣本,在书籍发展史上也是难得的实物资料;敦煌遗书保存了从东晋到北宋的大量写本和书法真迹,为学习和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遗书中还有丰富的诗歌、变文、歌辞、话本小说、俗赋等文字样式,其中变文首开中国说唱文学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材料三】

敦煌百年大事记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莫高窟第17窟。
1907年~1925年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先后多次到敦煌莫高窟,骗购、盗窃、掠夺藏经洞文物四万多件。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接管,改组成立敦煌文物研究所。
1961年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敦煌研究院,下设保护、考古、遗书、美术、音乐舞蹈等五个研究所、室和资料中心、编辑部、摄影录像部、接待部及行政管理部门。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11年数字敦煌建成,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2023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4月18日上线的“数字藏经洞”是一款高仿真游戏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
B.敦煌藏经洞已有1100多年历史,原是僧统洪辩的影窟,后在战乱中被僧人用于保存寺院资料。
C.藏经洞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文物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
D.国内外学者因敦煌文物无与伦比的学术价值,纷纷加入研究行列,促生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
8.下面对材料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第②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敦煌藏经洞建造、使用、尘封和重现的历史,历经千年,坎坷沧桑。
B.第③段主要运用分类别的方法,介绍敦煌遗书在民族文化、书籍出版、书法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C.第③段加点词语“始于”“延于”“盛于”“终于”准确陈述了藏经洞文物的时间起止和藏品多寡。
D.第③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介绍了敦煌藏经洞文物非凡的考古地位和研究价值,文章条理清晰。
9.藏经洞尘封近800年后重现天日,却又遭遇百年沧桑巨变,结合材料三“敦煌百年大事记”概括藏经洞起伏经历背后的原因。
2023-07-03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故乡

①时光流转,岁月葳蕤,不经意间踏入了晚秋。在老家小住几日,凭栏远眺,天高云淡,如碧海沧澜,清新气爽,沁人心脾,深秋旷野,婉约着秋天的韵味,柔情似水,恰如一曲空筝悠悠,令我心旷神怡。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都爱鸟语花香的春天,而我偏喜风华秋实的秋季。春天是美丽的,然秋季更秀韵,尤其是故乡的晚秋,天高地阔,野菊飘香,稻黍满日,树果累累,层林尽染,耐人寻味。

③清晨早起,朝霞万丈,小鸟在老宅树上啁啾,雄鸡在农家的鸡笼里尽情歌唱,我情不自禁地推开门窗,迎面扑鼻而来的是秋风夹杂着淡淡的清香,顿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看着满院的果木花草,静默涵芳,心内不由得感到如临世外桃源,阵阵清幽澎湃。

④我大步流星地跨出门,走进小院细瞧,哇!院墙边花池的金菊五颜六色,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紫色的端庄高贵,黄色的清秀高雅,红色的热情艳丽,白色的圣洁如玉,粉色的娇嫩妖娆,菊池间有三丛不同花瓣的芙蓉,点缀相间婷婷如立,如少女般妩媚裙摆,随风摇曳,曼妙轻舞,清风拂面送来缕缕清香、我被这幽香迷人的菊花陶醉,兴奋不已。

⑤忽然,一只花蝴蝶,在花丛中舞蹈式地从我眼前撩过,漫飘轻盈地落在一棵柿树裸枝上,我这才注意到满枝丫的红柿子,好像一个个悬挂的小灯笼,迎风荡秋千,旁边的橘树叶绿果黄,密密匝匝地半露在绿荫之中,似乎在和我捉迷藏,忽隐忽现,我随手摘一个剥去皮塞入嘴里,桑嫩甜润,清香扑鼻。

⑥就在我赏花尝橘间,一行鸿雁向南飞过,举目仰望天空,湛蓝皓洁,秋阳绚烂,云淡风轻,一眼万里,我信步迈出院门来到村口塘前,岸柳虽微黄幽葱,但仍婆娑如舞不失柔雅,倒影水面如画,秋水长天,相映成趣,碧水涟滟,鸭鹭游弋,时不时鱼儿跳跃,水鸟翔集,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风光独好。

⑦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近田野,泥土芬芳的气息沁入鼻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璀璨,风波浪涌,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密密麻麻相互缠绵,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俯首窃窈私语,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

⑧回首穿过村道来到村后西岗,一个姹紫嫣红的树林映入眼帘,那种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油然而生,山林景致,松枫醉美,一树树秋叶风姿斑斓,秋风吹动微波荡漾,树叶幽幽飘零,落英缤纷,五彩纷呈,树林飒飒作响,鸟儿在林间嬉戏打闹,时飞时落,叽叽喳喳,吟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汇成一首抑扬顿挫的天籁交响曲。

⑨绕过树林便是一片山地,一行行的棉桃乐开了花,一个个龇牙咧嘴,争先恐后地吐出了白絮,朵朵似盛开的马蹄莲洁白如玉,一垄垄的红薯身强体壮,胀裂地表探出红影影的脸蛋,一块块大豆坠弯了腰杆,饱满的豆荚像孩子们的笑眸呼之欲出。它们手牵手,亲亲密密地挤在一起,唯恐一不小心跌落满地的珍珠晶尝……处处皆风景,处处如画诗意,满日秋华爽怡,让我抒怀得酣畅淋漓。

⑩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画,锦绣靓艳,清韵无瑕;又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娇婉脱俗;更像一杯酒,清冽芳香,馥郁甜美。它的希冀和秋梦丝丝缕缕萦绕在脑际,它的感慨与释怀点点滴滴荡漾在心头。

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深秋景韵之际,坐在故乡农院,观蓝天碧云,赏桂菊馨幽,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喜欢的书,别有一番雅致和宁静,放飞自我,秋日静好。

(选自《参花·青春文学》有删改2021年9期)

10.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1.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密密麻麻相互缠绵,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俯首窃窃私语,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从词语运用角度)

12.文章语言优美,多处引用了诗句,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将故乡的一幅幅秋天美景呈现出来。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旅途奔波,“客路”“行舟”表明诗人身在异乡,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呼应。
B.颔联对仗工整,“平”“阔”两字写船上所见景色,视野开阔,表现出诗人乐观、昂扬的心态。
C.颈联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描述自然时序又蕴含哲理:旧事物中总是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在北固山下,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15.同学们在默写时,时常将“雁”与“燕”相混淆,请你分析这首诗用“雁”字的理由。
2023-07-03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夸父逐日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河、渭:即黄河、渭河。②邓林:地名,即“桃林”。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                                 潭中鱼可百
B.我之死                                 乘奔御风
C.帝感其                                 危急存亡之秋
D.且置土石                                 邓林弥广数千里
17.下面对《愚公移山》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段“本”字交代太行、王屋的地理位置,暗二山其已被移走,巧设悬念,引出下文。
B.文中“其妻献疑”指出移山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妻子反问语气中自带责备、嘲讽之意。
C.孀妻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与“智叟”形成对比,又体现愚公移山备受众人拥护。
D.本文对“移山”的行为着墨极少,目的是用众人的态度和愚公的回应来凸显文章的寓意。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19.《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一愚一智,请说说孰愚孰智?谈谈你对作者在人物命名上的理解。
20.愚公、夸父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奋斗者的精神图腾。请联系两个文段内容,从寓意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
2023-07-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1. 读书,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班级将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线路设计。精读一篇课文,就好似沉浸在一场精彩的身心之旅中,将来若能身临其境,必有不同寻常的游览体验。请你仿照示例,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选出两篇,设计两条“旅行”线路,领略旅行之美、探寻文化魅力。
示例:《故乡》——走进鲁迅故里绍兴,领略江南水乡美景和民风民俗。
线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之旅。本次的名著阅读之旅活动将从以下几个主题开展,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参照示例,完善下面的阅读推荐表。
阅读推荐
主题书目作者推荐理由
红色之旅_____埃德加·斯诺实地采访,探寻红色中国的秘密
____《朝花夕拾》_____旧事重提,回忆成长历程
光明之旅《艾青诗选》艾青_______
(3)探讨感悟。论学习形式。研学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日益成为当下一种常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在班会上,同学们就“研学”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以下是一位同学的看法,请你对此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研学没有意义。首先,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其次,研学只是一种旅行,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真正的知识。所以,学校没必要开展研学活动。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2. 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和旅行,都能引领一个人步入美的历程


请以“美的历程”为题,叙写自己读书或旅行的故事。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要抄袭、套作;④文中不要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3-07-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5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对联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现代文阅读
7-90.65非连续性文本
10-130.65散文
四、诗歌鉴赏
14-150.65王湾(693-751)  词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16-200.65列子(约前649-前606)  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六、综合性学习
21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意见建议
七、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