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末 2023-07-20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jìn)          挑拨离(jiān)       神迷(xuàn)
B.颠(bǒ)          暴风雨(zhóu)       而至(zhǒng)
C.滕(xuān)       不修边(fú)          怒不可(è)
D.褓(qiǎng)       消声迹(nì)          离析(bēng)
2023-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面一段话选自小明同学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发言稿,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六月的辉煌属于谁?我想说,必定属于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我们。因为每一位父母都强聒不舍,每一位老师都恪尽职守,我们每一位初三学子都在发愤图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日我们击缶起誓,明日我们凯歌而还!

A.朝气蓬勃B.强聒不舍
C.恪尽职守D.发愤图强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我们很多不经意的坏习惯导致眼睛受损的。
B.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多项措施,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
C.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
D.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023-07-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
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C.“七•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2022-07-19更新 | 139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真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饮酒》选自《陶渊明集》。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2023-07-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不参加劳动、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日后生活难免碰壁。
②劳动让位于理论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认知。
③殊不知,知识构成很复杂,除了来自书本,很多还源于劳动实践。
④长期不劳动或远离劳动,还可能剥夺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他们错失观察、分析真实社会的宝贵机会。
⑤劳动课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齐头并进,五育并举,而不是只会读书与考试,从而无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与坎坷。
A.②③①④⑤B.②⑤①④③C.④⑤①③②D.④①②⑤③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默写填空。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对其倾注了无限同情。
(6)《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庄子》“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的思想、表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2023-07-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8. 下列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019-06-28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新邵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B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服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大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选贤       ②男有分,女有       赋繁役重       ④上又尝侍臣曰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行也       或请重法以禁
B.人不独亲其亲       不暇顾廉耻耳
C.货恶其弃地也       君依
D.是故谋闭不兴       腹饱身毙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AB句。
(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反映的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B.【乙】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C.【甲】文中的“大道”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该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才干出众的人来担任。
D.【乙】文唐太宗认为,老百姓偷盗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2023-07-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①近日,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专家称,长江口二号古船“背负”着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史料,将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

②由于我国海岸线水体能见度欠佳,对水下文物的探测离不开多波束探测声呐系统、旁侧声呐、海洋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科学设备的帮助,也正是这些先进仪器,使我国水下文物考古摆脱了“大海捞针”式工作。上世纪对泉州后渚沉船的考古,源于渔民捡到潮湿的木头,是一种被动的开展;如今的水下沉船考古,可以依托精准的海洋探测技术和先进的载人潜水设备等主动进行,并实现水下考古由浅海向深海的迈进。

③为人们所熟知的南海一号沉船于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后,被誉为“世界水下考古之父”的乔治·巴斯曾惊叹“这只能是在中国才发生的事情”,表明了水底文物的保护性出水,特别是沉船整体打捞的难上加难。而长江口二号古船作为再度整体打捞的水下文物,意味着我国已经有足够能力应对出水文物保护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显然,水下考古,需要依靠国家科技硬实力的支撑。

④无论是曾经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还是如今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出水,都是对我国水下考古科研学科建设的推动,也为多学科、多领域课题技术攻关带来丰富的宝贵经验,而打捞出水的文物研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考古是探究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如今,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推动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又反哺于人类文明的探索。我们应该乐见在科技的帮助下,更多文物呈现在公众面前。

(节选自2022年11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十年来,从神舟十号的首次太空授课,到神舟十四号的第三次“天宫课堂”,航天科普不断深化和拓展,撒下无数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天宫课堂”第三课,有不少新特点。如教学空间更大了,和前两次“天宫课堂”不同,这次太空授课是在全新的“太空教室——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地通信保障更加有力了,太空授课中采用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两舱接力测控的方式保障“太空天路”畅通。还有新的“太空教师”、新设计的实验……对“天宫课堂”这张国家科普名片的持续打磨,映照着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喜人成果。

③“天宫课堂”上,科学与太空的融合更深入,知识和场景的结合更紧密。在太空授课这趟科学之旅中,老师和学生向着未知共同奔赴。天地互动更加同步——地面课堂的学生“当面”对比他们所种空间站同类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太空教师”忍不住给孩子们点赞:“真的是一个小科学家”。课堂的科学含金量越来越高——“神十四”乘组指令长陈冬戴上混合现实眼镜,为同学们“演示”植物样品的采集操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科学任务。无论是进行科学普及,还是做科学研究,中国空间站正是因科学而建、为科学而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助力科学家完成相关研究试验,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节选自《激发对太空科研的热情和向往》,有删改)

材料三:

从创新的科学内涵看,狭义的创新指的是科技创新,广义的创新指的是全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阐明了创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既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抓住关键核心,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全面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

(节选自《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有删改)

10.下列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如今的水下沉船考古,可以依托精准的海洋探测技术和先进的载人潜水设备等被动进行,并实现水下考古由浅海向深海的迈进。
B.航天科普不断深化和拓展,撒下无数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C.无论是进行科学普及,还是做科学研究,中国空间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助力科学家完成相关研究试验,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D.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全面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
1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出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1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1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如今,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推动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又反哺于人类文明的探索”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A)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B)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央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域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寓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⑪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接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⑫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断衣。”

⑬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⑭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注]攫(jué):抓。
14.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___________
A.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       B.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
C.从贺老的诗句中我领悟了       D.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15.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
(       )——(       )——楼丛林立人民幸福——(       )
16.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入新的时代。
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17.赏析文中AB处画横线语段。
2023-07-20更新 | 36次组卷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8. 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阅读文段并结合原著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冬末,有一个近卫骑兵团开到了小城。每天早晨,他们成群结队地骑着马到车站去抓西南前线的逃兵“开小差下来的逃兵”。

这些近卫骑兵都很胖,身材也颇为高大。军官大都是伯爵和侯爵,金色的肩章,马裤的滚边是银的,一切都与沙皇时代一样,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革命。

以上文段节选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叙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由一个顽劣少年在革命者的指引下逐渐成长为杰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故事。

①选文中最能体现故事发生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尔少年时期非常调皮,爱打架,然而他所做之事看似顽劣,却事出有因,反映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品质:他在________(人名)的指使下拿烟末儿撒在神甫用来过复活节的________(食物名)上,是因为他探寻真理而遭神甫的无理打骂;他偷走德军军官的手枪并把它藏到________(处所),是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他在冬妮娅面前暴打苏哈里科,是因为他正在________(事件)时苏哈里科首先向他发出挑衅,试图将他赶走。


(2)阅读下面选段,用“人物(写出人名)+事件+性格特点”的方式解说文段内容。

他缓缓地,一行又一行地,写成许多页。他全心全意地去刻画他书中人物的形象,有时候,那些生动的、难忘的景象那么清晰地重现了出来,但是他却不能用文字加以表现,写出的字句是那样呆板、无力和缺乏感情,这时候他才初次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

他写的每一件事、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必须记住,线索一断,工作就受到了阻碍。他母亲忧伤地关心着儿子的工作。

在写作过程中,他时常必须凭借记忆背诵整页,甚至整章,他母亲有时候以为她儿子发疯了……他看见她这样担心,就笑起来了,并且安慰她说,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3)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的记忆;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份秋日的怀念;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生温暖的依恋;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世难舍的美好。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份独特的记忆,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要求:(1)自拟题目,立意自定;
(2)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3)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023-07-20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1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20.85成语和熟语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标点符号
50.94文学常识综合
60.65衔接与排序
80.94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90.65议论说理类  治国谋略类对比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0-130.65非连续性文本
14-170.65记叙文
五、名著阅读
180.65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六、作文
19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