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八年级 期末 2023-08-02 11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的哈尔滨花团锦簇,美不盛收,朵朵丁香汇聚成一片紫色的海洋。丽的花色,繁密的花苞,与建筑相得益彰,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外妖。丁香花气节高雅、驱寒报春、大方洋气,既象征了哈尔滨人民坚韧不拨、勇于进取的高尚品格,也暗合了哈尔滨热情浪漫、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是名附其实的“市花”。近年来,为了提升、塑造城市形象,哈尔滨市扩大了丁香的栽种数量和品种,市区呈现出“百里香不断、紫色满春城”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丽(xuàn)B.外(fēn)C.妖(yáo)D.造(shù)
(2)语段中使用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美不盛收B.相得益彰C.坚韧不拨D.名附其实
(3)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升”、“塑造”调换位置。B.“扩大”改为“增加”
C.“数量”和“品种”调换D.结尾加上“的景象”。
2023-08-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一个父亲的深深爱子之情。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命运多舛,兵匪的抢夺、侦探的敲诈、虎妞的控制、夏太太的引诱、小福子的自杀,都是他人生中的悲惨经历。
C.《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D.《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夜走蜈蚣岭、吴用智取生辰纲、李逵斗浪里白条。
2023-08-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含蓄、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你是语文科代表,上语文课的铃声已响过,但老师却仍没有到班级,你去办公室找老师提醒她来上课,见到老师你会说:

A.老师,您这节是我们班的课,是不是忘了?
B.老师,您这节是我们班的课,怎么还不去上课?上课铃响好久了!
C.老师,您是不是太忙,没听见铃声?已经上课了,我来提醒您一下。
D.老师,您这节课是我们班的,我来看看您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
选择题 | 较易(0.85)
4.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人云,开卷有益。是啊,读书使人更加美好。书不是航标,___①___。书不是胭脂,___②___。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意志坚强。书不是羽毛,___③___。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A.①却会使人明确方向 ②却会使人自由飞翔 ③却会使人心颜常驻
B.①却会使人自由飞翔 ②却会使人明确方向 ③却会使人心颜常驻
C.①却会使人心颜常驻 ②却会使人自由飞翔 ③却会使人明确方向
D.①却会使人明确方向 ②却会使人心颜常驻 ③却会使人自由飞翔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马说》)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定风波》)
(5)青树翠蔓,_________。(《小石潭记》)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____________!”的呼喊。
2023-08-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选贤
(2)男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023-08-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成语里有歌声》选段,回答小题。

成语里有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泰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有删改)

9.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10.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描绘美妙歌声的成语。
B.说明古代成语中存在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美丽传说。
C.说明古代成语中展现着古人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
D.说明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11.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讲“响遏行云”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作者讲“余音绕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D.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12.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
(1)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     )
(2)《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
2023-08-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人间有味是读书》,回答小题。

人间有味是读书

黄元华

①20多年来我早已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除了必需的生活琐事之外,我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看书,套用一句俗语:“我要么在阅读,要么走在通往阅读的路上。”有人看我如此爱读书,总夸我勤奋用功。我说这与勤奋无关,只与兴趣有关,正如通宵打麻将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勤奋。有人知道我爱读书,就胡乱猜测我有所企图,我说纯粹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

②我现在深深地感到,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的确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说:“唯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坐拥书城,指挥若定,神气如皇帝!好书在手,细细品读,快活似神仙!读到好书时,常常上气不接下气,心里堵得发慌,急欲读完而又不希望读完,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心潮也随作者的笔墨起伏,笔之所至,兴之所至。

③记得当年阅读《思想史三论》《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文化苦旅》《走进心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时,我曾深深叹服李泽厚、路遥、莫言、余秋雨、李镇西、肖川的流畅文笔与飞扬才情,忍不住惊叹:“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又写得这么快、这么多?”我也常常为书中的好词好句久久回味。记得高中时,大约1985年吧,我下狠心破费买了一本《微型小说选》,其中有一篇小说里大约有一句“他木然地站在那里”,我当时惊叹“木然”用得好,要我写的话肯定想不到这个词的。后来读到我喜爱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吃饱以后出门去,他写道,“鼓腹而出”,我顿时惊呼:“多么形象、生动、传神!”

④那时因为手头紧,掏二三十元买一本书还是有点心疼,于是我就这样想:“读了这本书也许会改变我的人生,提升我的生命境界,那其价值岂止20多元?”于是牙一咬,买下!现在发现,果真因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年若不用书籍填充我的业余时间,那我很可能去打牌,或者喝酒聊天,“今宵酒醒何处”“沉醉不知归路”,也就不大可能去做教学研究,更不大可能去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而我的每一次工作调动凭的首要硬件是文章,其次是考试及谈吐,这一切都源于多年来如饥似渴的阅读。

⑤大约十年前我出差去上海,在上海书城一次性自费购买了六七百元的书,我当时不知道可以打包邮寄,竟然背着一大包书赶汽车,乘飞机,一路车马劳顿,腰酸背痛,但心中却很欢喜,一想到回家后马上开封的惊喜与品读的欢悦,所有的劳累疲乏就瞬间烟消云散了。

⑥我认为买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即投资小,收益大。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淘旧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长沙市岳麓区至少30家旧书店留下过我的足迹。进得店来,在狭窄低矮阴暗的书架间穿梭,甚至上下攀爬,一排排,一架架,依次过目,唯恐粗心漏掉好书。书上布满灰尘,架间结满蛛网,常常弄得我满身污垢,蓬头垢面,我却全然不顾,乐在其中。若有所得,就更是欣喜若狂。淘完一家,顾不上掸去身上的灰尘,马上冲向下一家。不知不觉,半天工夫过去了,收获总是会有的,少则三五本,多则十余本,喜滋滋抱回家。常常一口气读完,不觉东方之既白,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⑦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我老家湖南,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俗语:“读的书多,做的怪多。”鄙视之情溢于言表。我爱人经常反对我买书:“既费钱,又占地方,毫无用处!”我有口难辩,用语简洁、直指目的是她一贯的说话风格,我赞之曰:“三言两语道破本质,惜字如金,言简意赅!”这一赞效果明显,她做饭去了。

⑧读书究竟有用没用?还真不好说,取决于各人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标准。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社会,“读书无用论”肯定会甚嚣尘上。我以为,温饱问题未解决以前追求物质生活尚可理解,但衣食无忧后还沉溺于物欲就显得境界太低,而应追求精神品位与人生价值。衣食无忧后,山珍海味与白菜萝卜平分秋色,珠光宝气与简洁素朴难分高下,依各人喜好与经济实力自行选择。但孔子苏轼与张飞李逵不可同日而语,把酒临风吟诗作词与高声大嗓赌博酗酒高下立判。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素朴成了越来越多有品位的人的追求,即所谓“返璞归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间有味是清欢”。

⑨读书是我的最爱,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个中况味,同道之人当是感同身受;此中美意,三言两语岂可言明道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快乐若此,夫复何求?

(选自《中国教师报》)

1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14.文章主要写自己读书,为什么还要写妻子反对自己买书?
15.本文写了作者两次买书的经历,买书过程中作者的做法及书买回来之后作者的心情如何?联系上下文,填写下面表格。
买书经历买书地点买书做法买书后心情
第一次一次性自费花了六七百元,自己背着,车马劳顿
第二次湖南省常德市长沙市岳麓区乐在其中,喜滋滋,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16.纵观全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7.作者说自己读书“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2023-08-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新年话惜时》,完成第问题。

新年话惜时

(1)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倍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3)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集《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4)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5)岁月流淌,年纪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8.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9.指出文章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①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     )
②94岁的罗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     )
20.第(2)段中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什么?
21.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用于激励自己。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命题作文

成长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成长如画,或明丽或浓艳或黯淡;成长如酒,或芬芳或浓烈或清淡或馥浓。翻开你生活的五彩画卷,找寻成长过程中给你带来涤荡心灵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用心品味这段生命的乐章,用生花妙笔谱写你成长乐章中的美妙旋律……


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3-08-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3. 给材料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每天飞禽、走兽们都说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①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3-08-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选择题
20.85文学常识综合
30.65情景对话
40.85衔接与排序
三、名句名篇默写
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6-80.65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9-120.65说明文
13-170.65散文
18-210.65议论文
六、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
23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