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8-17 1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根据提示,补写出空缺部分。
(1)《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为儿女之情所牵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个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国内池馆清幽,水木清华,并种竹万竿,竹叶形如字,故号个园

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出名,园中分峰用石,构成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号称四季假山。春景以什林和林间石笋象征春日山林,为园内平添一抹清新柔。夏景以湖石叠成假山,由石梁引出水洞,清幽无比。秋景为十二米高的黄石巨峰,山中石台阶盘无尽,石室层出不穷。夕阳晚照时,漫山红叶绚丽多彩。冬景以宣石叠成,面北而立,望去仿佛积雪未消。山下地面由白矾石铺成,兼有冰liè纹,令人有身在雪之感。闲游个园,穿越四季,怎能不叫人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柔(     )     ②盘(     )     ③冰liè(     )     ④雪yù(     )


(2)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拍案叫绝B.叹为观止C.拍手称快D.美不胜收
(3)画线句有语病,可改为:____________
2023-08-1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全诗虽短,却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4.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式微式微,胡不归?”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水清冽(     )
(2)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3)山行之极(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7.用“/”为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以 面 受 沫 乍 若 披 丝 虚 空 皆 纬。
8.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8-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9.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我”的心理或表现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惊讶
力不从心游刃有余
交流羞愧
考试挥汗如雨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希望我好好复习,认真发挥,考上好的大学。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12.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