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九年级 期中 2023-10-20 1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
(1)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谴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2.【甲】文是______朝代的“田园诗人”______(人名)的代表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寻所志(      )(2)老幼男女耕于田间(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
5.选出【乙】文画线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6.【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______的特点;作者虚构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了作者的____________社会理想;【乙】文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作者以小见大,从中可见当时社会的缩影,所以结尾画线处作者产生了______的思想感情。【甲】【乙】两段文字共同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的乡村生活图景。
2023-10-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A)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轻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______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______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7.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B.不仅 而且C.因为 所以D.既然 那么
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9.根据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放在A、B两处,并说明理由。
①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
②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
(1)句①放在_______处,(2)句②放在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