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江苏 九年级 一模 2016-06-27 2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4)
1. 根据课文默写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4)但愿人长久,_______(       )《水调歌头》)
(5)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______》)
(7)晓战随金鼓,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8)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016-1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安详(xiáng)不屑置(zhì)辩B.竣(jùn)工物竞(jìng)天择
C.症(zhēng)结滚瓜烂(làn)熟D.一愁(chóu)莫展
2016-06-2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处淫秽网站,抵制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B.读书决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
C.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D.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选择题 | 较易(0.85)
4. 对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久之,目似,意暇甚。屠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
A.瞑:睡觉B.暴:突然C.洞:打洞D.股:大腿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精心安排,扮作普通商人,悄悄连夜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但在黄泥冈还是被吴用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B.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了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大家推举他作为领袖,并尊之为“千岁大王”。
C.孙悟空第三次去借芭蕉扇与牛魔王打斗时,在哪吒和灵吉菩萨的帮助下,使牛魔王现出真身,最终牛魔王自己主动交出芭蕉扇。
D.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好暂避赵员外庄园,最后出家到五台山。
2016-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阅读《水浒传》选段。
①当时A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A,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A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A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A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A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A,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②A大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A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主!”……A骂了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
文中的A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016-06-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文言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7.下列句中的“以”与“使人宣言感怒秦相范雎”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塞忠谏之路也B.祭尉首
C.策之不其道D.先帝简拔遗陛下
8.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就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B.范雎见到蔡泽后,虽然蔡泽行长揖之礼又下拜,但蔡泽心里不快,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D.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9.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①范雎之曰        ②乃病归相印         
③遂为秦相       事始皇帝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乃延入坐,为上客。
2016-06-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诗歌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1.前两句写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联系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
12.三、四句中的“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
2016-06-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5.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现代文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16.作者连续写三位西方人对我名字的好奇,是否显得重复多余?
17.跟美国人谈梅花时,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国人只知道中国的牡丹花?
18.认真阅读第⑨段,请概括回答作者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19.请结合全文,抓住“书香”和“诗心”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七、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20. 阅读以下材料。
日前,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同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3000余名市民一次性纸巾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超过一千人一顿饭要用掉5张纸巾,甚至376人一顿饭用了6张以上的纸巾。对于选择纸巾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纸巾使用更方便,可以节省时间。
为了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他们走上街头,以散发倡议书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少用纸巾,重拾手绢”的理念。但不少市民认为,重新使用手绢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既不卫生,也不时尚。
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①要有明确的观点;②要作简要的论证;③字数在100——120之间。
2016-06-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1. 根据要求作文。
爱是一团火,点燃你奋斗的激情;爱是一盆水,浇灭你骄傲时的火焰;爱是一个警钟,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我们……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那么一份爱留在了你的记忆深处。请以“触及我心灵的爱”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6-06-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无锡市格致中学等九年级下学期适应练习三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4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语言表达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3,5,6,20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4诗  词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64字音  字形
30.64成语和熟语
40.85文言实词
5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名著阅读
60.65文学常识综合
四、文言文阅读
7-100.64
五、诗歌鉴赏
11-120.64
六、现代文阅读
13-150.65杂文
16-190.65散文
七、语言表达
20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八、作文
210.65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