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期中 2023-12-28 5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柳絮”“杜鹃”等意象体现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担忧的悲伤心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5)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播,“盛唐气象”再度风靡于国人心中,但“泰极丕来”的道理却亘古不变。正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借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而今安在的慨叹。繁华落幕,兴衰更迭,如此而已。请根据上联“长安三万里”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江苏扬州人,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
B.“不耻下问”“三十而立”“箪食瓢饮”“逝者如斯”“博学笃志”这五个成语均出自于本学期所学《〈论语〉十二章》。
C.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余三位是郑光祖、白朴、关汉卿。
D.《白洋淀纪事》是由作家孙犁创作的一部小说集,歌颂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023-12-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①___________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②___________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③□过去□”,体验到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辰河上今昔的对比,则又令他不能不思考民族衰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④思索,如同相互对立而又交织的音乐主题一般,⑤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①处《湘行散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②处画线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_
③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_____
A.“      B.‘      C.(          D.《   
④处画线词语的词性是:___________
⑤处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
2023-12-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             说:______
(2)思而不学则             殆:______
(3)知之者不如之者       好:______
(4)长而             异: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7.【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客中夜坐

〔明〕袁凯

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8.下列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A.《观沧海》B.《秋词(其一)》C.《江南逢李龟年》D.《天净沙·秋思》
9.诗歌中描写“新雁”和“雨”两处景物,从全诗来看,有何用意?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灶边读书人

①我是偶然间发现母亲在劳作之余还在读书,这让我吃惊不小,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啊。

②母亲小学二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原因是她早年丧父,我姥姥一个人养家,诸多不易,作为长女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为了我的两个小姨和舅舅做出了牺牲。

③后来母亲和姥姥一起劳动,接着为人妻、为人母,她完全与书绝缘。母亲的身影总是在家和地里穿梭不停,倒是在我们姊妹几个上学时,她大力支持。她说,看着我们读书,她浑身都是劲儿,忙也不嫌忙,累也不嫌累了。我没有辜负她,最终靠手不释卷的勤奋考上大学,端上了她希冀已久的“铁饭碗”。

④那天,我回到家里,看见灶火旁烧火做饭的母亲,一手拿柴火,一手拿书,低头垂眉,眼睛在书页间流连,专注得忘了往炉膛里续柴,好像这个世界就剩下她一人。我不忍惊扰她,以致火把从灶膛里掉出来,“噌”一下燃着了脚边的柴火,我抓住水瓢泼过去,灰白色的尘烟“呲呲”叫着如丝缕一样袅袅升起时,她才像从梦里惊醒过来,书本掉落在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眼神里满是惶恐,一脸无辜地呆站在那里。这一幕,看得我五味杂陈。

⑤我不知母亲从何时开始读书的,灶膛边的一本本杂志和书是我们读过的,早已发黄打皱,它们陪着母亲在这里烟熏火燎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天天的悠长时光里,我们都不在家,母亲是如何想起用书来慰藉自己孤苦的心灵?现在想想,有好多次,母亲都说,她心里难受想哭。父亲去世后,她如同被抽去了筋骨一样(             ),身体的病痛,心里的孤寂,生活的磨难,像一座座大山把她重重围住,压得她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但要活下去,要把几个孩子养大,把千疮百孔的生活尽力地缝补起来,也不能只是哭。

⑥母亲与书结缘,在我的意料之外,她小学二年级的学历,认识的一些字,几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沙漏下,留在脑海里的还有几个?她说,自己的名儿都不会写,更不要说别的字了,既然这样,她怎么能读进去,还读得津津有味呢?母亲害羞地说,她是冲的。我不知道她说的是“冲”还是“充”,她的意思是囫囵吞枣?是滥竽充数?还是不求甚解?总之我佩服她的毅力,她是如何靠这几个似是而非的字把整段整篇连贯起来去感知其意的?

⑦如今的母亲,不再终日愁苦,情绪低沉,精神世界风清月朗,艳阳高照。我现在才明白,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读书给母亲带来的影响啊。几天前,她打电话说要看我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村庄》,为此她还专门搭车到县城配了老花镜,只等我的书送到手里,她就可以开读了。她的话音里带着甜蜜的笑,裹着浓得化不开的自豪,她要读的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啊!

10.阅读文章第①一⑤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母亲曾经面对的人生苦难母亲面对困难时感人的表现
(1)为弟妹做出牺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
为人妻、为人母,完全与书绝缘(2)
(3)(4)

11.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用一个词语补充母亲的状态,并说明理由。
父亲去世后,她如同被抽去了筋骨一样(                           )。
(2)加点词语“缝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但要活下去,要把几个孩子养大,把千疮百孔的生活尽力地缝补起来,也不能只是哭。
1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以“?”结束,请谈一谈其中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愫。
13.文末画线句不能改为“她的话音里带着笑,裹着自豪,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的理由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2023-1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蝴蝶心,沧海梦

①她只是一个中等生。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她便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山一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尽管她平时还算努力,成绩却始终平平。那年高考,她的分数刚够二本线,被省内一所中医学院录取。她心有不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今后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吗?她心里感到些许的失落与酸涩。

②“咱们出去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儒雅敦厚的父亲走过来说。他们沿着湖边漫步,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她无暇观赏,跟随父亲朝前走着,心情沉郁得能滴出水来。

③湖面上,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着。清风拂过,吹皱了一池碧水。她倏地蹙起眉头,有些担心地望着蝴蝶,怕它美丽的翅膀被风吹折。“这是一只勇敢的蝴蝶,它迎风起舞,姿态优美动人。”父亲说,“高考失意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败了,你应该像蝴蝶一样,用梦想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

④她笑了。嗜好读书的父亲性情一向宁静、圆融而又有智慧。他的话似一缕阳光,驱散了她心底的阴霾,她满怀期待地踏进大学校园。

⑤她的学习成绩依然平平,父亲打来电话问候,她调皮地自嘲道:“我脑子里学习的链条可能生锈了。”

⑥大三那年,她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他们当中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病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看到医疗组到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前来看病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看到村民们的笑容,她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她。

⑦有位村民的母亲患脑血栓后遗症有十年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随行的一位老师用针灸为她治疗,一周后老人的腿有知觉了,竟能扶着墙下地行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而自己所知甚少,这让她既脸红又懊悔。

⑧这次公益活动后,她暗下决心要学好中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她有不服输的性格,为了追回逝去的时光,她要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追寻更高更远的目标,考研究生。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有些像痴人说梦。

⑨“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学校的图书馆、斑驳的树荫下,到处留有她捧书苦读的身影。她埋头于书本里,甘于寂寞,独自轻舞着,美丽着。人一旦沉浸其中,学习不仅不是一种负累,反倒成为一场美妙的心灵旅行。最终,她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几年后的五月,在这花香馥郁的季节,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充满灵秀之气的古典校园建筑,腋下夹着书本来去匆匆的学者……当梦中的一切变成现实,她的心里盛满了欢喜。

⑩她笑了。她还说要感谢父亲的鼓励,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抵达幸福的彼岸。提及将来,她显得不慌不忙,从容安然。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身在何处,背后始终有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

14.主人公从够二本分数线到考取中医药大学博士,根据提示的情感变化,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失落)→②________________(自豪)→③________________(欢喜)
1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文章这样写景,主要是高考之后恰是夏天,草盛花繁、生机盎然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样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
B暑假“三下乡”,“她”的老师医治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使其能够扶着墙下地行走。通过此事,她认识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老师水平高,医术好,这些让“她”脸红、懊悔。
C“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认为学习一定要努力,不然,梦想就没法实现;只要努力学习,梦想就能实现,所以要重视努力这个过程,不要看重结果,因此他用“你记住”,加以强调和提醒。
D文章最后写道,“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这句话不仅阐释了题目,而且照应了前文。
A.AB.BC.CD.D
16.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她”的形象?
17.“蝴蝶心,沧海梦”这个标题很有特点,请赏析其妙处。
2023-1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8. 同学们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编成话剧,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选出人物并把相应字母填入空格内。
A.长妈妈   B.衍太太   C.父亲   D.范爱农

相关对话

人物姓名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陈莲河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___________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___________
2023-12-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19. 请从《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中挑选一位交朋友。仿照示例,结合名著,说明理由。
示例:我愿与唐僧交朋友。尽管他在遭遇白骨精时,不辨忠奸;但我却敬佩他取经路上不畏权贵,志向坚定的决心。
2023-12-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0.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使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慧海中学七年(3)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组合意识】:请根据对联规则,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好书   良友   如茶   似镜   正言行   益心性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谦敬意识】:朋友相交,也要礼貌用语,古人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体现在称谓上有谦称与敬称之别。请给下面的称谓分类,并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序号。
①令尊     ②家君     ③鄙人     ④贤弟
谦辞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辞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积累意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谊的不朽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4)任务四【提炼意识】: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考示例,猜成语。
示例:《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成语:莫逆之交
①《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手如足。”成语:___________
②《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成语:___________
(5)任务五【仿写意识】:请你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友情的四则运算:①___________,友情相减等于友情的起点,友情相乘等于友情的高度,②___________。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6)任务六【细心意识】:请用楷书书写下面孔子的名言警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23-12-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1. 作文题目:梦中的那片海
作文要求:①要观察细致,突出写作对象的典型特点,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应当冲击8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学校名;⑥行款格式规范。
2023-12-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三、基础知识综合
30.85字音  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文学常识综合  词类(词性)
四、文言文阅读
4-70.65议论说理类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五、诗歌鉴赏
8-90.65诗歌鉴赏
六、现代文阅读
10-130.65散文
14-170.65小说
七、名著阅读
180.65《朝花夕拾》
190.85《西游记》
八、综合性学习
200.65成语和熟语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对联  文化常识综合  汉字临摹
九、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