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期末 2024-01-09 3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答案。

①初中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美丽的校园,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面对未来的生活,相信你一定也有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的那种坚定的信念:____________

②吟诵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 。”, 我们也会在柔软的内心,生起淡淡的思念和默默的祝福之情。

③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____________ 。”,让我们明白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也让我们知道面对世事变迁时,保持豁达乐观的重要意义。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2024-01-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仍虚心。——这是毕业之际,语文老师送给同学们的临别赠言。

[材料二]

数人的最高境界是“节”,而不是“放”。“放”很容易,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都很容易,但是做到“节”是很难的。那些德艺双(     xīn的艺术家们,有时也做广告,但并不     )做,……正是他们的“节”,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精品。


[材料三]

某餐厅电器旁边的贴图: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馨 lànB.欣 lànC.昕 jānD.新 jān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节”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礼节 限制B.操守 节约C.礼节 节约D.操守 限制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讽刺、否定D.表示着重强调

(4)[材料三]是电线和插头摆成汉字“节”的草书,其用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这张图贴在餐厅电器旁边,寓意是希望大家守秩序,守礼节。
B.将这张图贴在餐厅电器旁边,寓意是希望大家用餐时节约粮食。
C.将这张图贴在电器旁边,寓意是希望大家在使用电器时节约用电。
D.将这张图贴在餐厅电器旁边,寓意是希望大家要高风亮节。
2024-01-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3.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写序号)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①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
②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
③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④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
2024-01-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上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_______ ,字永叔,北宋 _______家。
5.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偻提携(yǔ 伛偻指老人)B.山野蔌(yáo 山肴指野味)
C.射者(zhōng 中指中间)D.筹交错(gōng 觥指酒杯)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山间之暮也
(2)野发而幽香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第2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024-01-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过湖

俞桂

①舟移别岸水纹开,②日暖风香正落梅。

③山色蒙蒙横画轴,④白鸥飞处带诗来。

9.诗歌第②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10.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_________ ;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1.诗歌第3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024-01-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舒晋瑜

雨后的莒县博物馆,巍峨的气势中又有几分清新素朴。

80岁的老馆长苏兆庆正给参观者讲解。这座20000平米的博物馆,留下苏兆庆几十年不停歇的脚印。我说,看着一件件展品,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他笑了,说:“成就感觉不到,文物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见证了莒县博物馆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20平米·200平米·2000平米·20000平米

1976年,苏兆庆在莒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征集工作。有一回,他花60元收集了4件文物,却被馆长批评“乱花钱”。苏兆庆一气之下找到了县委书记,说想成立文物管理所。书记问他,经费怎么办?他说:“我自己想办法!”

听上去,成立20平方米的莒县文管所,是苏兆庆一时负气的行为。但实际上,他自打走街串巷收集文物的时候起,就爱上了这一行。

他收集文物,有好几招。

一是守。在莒县,老苏几乎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文物,懂行,有“好东西”都愿意拿来给他看。1980年,有人拿来一件文物,苏兆庆一看,是玉琮,中间有圆孔,四边圆滑,是原始氏族部落礼地神时使用的礼器。苏兆庆说:“入了账,可就是国家的了,你是为国家贡献了文物,应该奖励你。”

二是劝。苏兆庆听说莒县的赵明禄家里有“好东西”,苏兆庆就经常去找他聊天,有一次聊到得意处,赵明禄搬出了董其昌的行书中堂让老苏看。苏兆庆劝他捐给国家,可他就是不松口。后来,苏兆庆听说赵明禄要盖房子,手头有些紧,就又来劝他捐给国家,并答应奖励他25元。这一次,赵明禄不但捐出了董其昌的行书,还捐出黄慎的水墨写意画《渔家乐》。

三是磨。80年代初,一个熟人说邻居有个壶,苏兆庆赶紧去看,壶盘口细短颈,圆鼓腹,腹上塑一龙,龙身钻入壶内,又从壶腹对侧伸出头来,整个器物构思独特,制作精美。苏兆庆知道遇见了好文物,多次上门,最终成交。后来经鉴定,这把壶属国家一级文物。

1979年,随着古物的增多,20平的小房子渐无苏兆庆立足之地。在经过多重努力之后,“博物馆”从20平米的小屋变成了200平米的独立小院;1989年,莒县博物馆在县城建起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新世纪以后,文物还在不断地增加,2009年,莒州博物馆开馆,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0平方米。

苏兆庆说,他喜欢到处跑,抢救发掘,好多文物就是这么一件件积累起来的,几乎每一件背后都藏着故事。他自豪地说,齐鲁文化用文献可以摆出来,莒文化可以用文物摆出来,5000年的文明之路,竟然通过苏兆庆的考古人生将其一步步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

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

1960年夏季的一天,莒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苏兆庆接到电话:“河崖里冲出三个大陶罐,看起来像三个大炮弹!”他不顾土路泥泞,蹬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他发现每件器物的胸部都刻有图画,便以图画称这三件文物为:“日月山”、“镑”和“斧”的“大炮弹”

1969年,苏兆庆带着这三个“炮弹”进京参加展览。他将重约200斤的3个“大地弹”装箱,其中两个用绳子拴着,挂在胸前和后背,在手再持一个,右手还拿着随身物品,就这么上下汽车和火车。后来提及此事,学界都惊出一身冷汗。“我当时的情景就像个逃难的一样。“苏兆庆忆说,自己当时散这么干,是因为确实不知道这三个“地弹”是改写中国文明史的无价之宝。原来“大炮弹”是大口尊,被古文字学界称之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物证。随着“陶文大口尊”在国内外的展览,它就像当年发现的“甲骨文”一样,为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学界所瞩目。

有专家指出,大口尊外部刻画的“日月山”因形是一个会意字“旦”,“山上的云气承耗着初出的太阳,其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热如控。”苏兆庆受到启发,他想,先人在陶文上对的图形,不可能走为了创造文字,而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他大胆设想如果是聚落居住的地方有突出的山峰,只要观测点选择得当,就能看到陶文所示的景象。

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苏兆庆曾在春分、秋分季节,先后十次骑着自行车去陵阳河遗址发掘点中央观察日出现象。

“春分时太阳升到山峰之巅,就能出现陶文的图景,它可能是东夷民族一个部落天文观象台的遗址。”苏兆庆说。遗址东方也有一个高耸的孤峰,从前高峰处有一个塔,被称为莒城八景“屋楼春晓”。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当追溯到5000年前。

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营地文明终于在她的后代面前露出了真容。

金点子·(     )·文物之外的功夫

1957年接触文物时,苏兆庆几乎是一窍不通。他完全是在实践中学习,家里的十几架书,都是和文物考古历史有关。无论是文献资料、实物资料,还是民间资料,苏兆庆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研究文物要在文物之外下功夫。“历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怎能一下子明白?所以要扎扎实实一步步来。这是对文化和历史本身的负责,也是对祖先、民族和未来的负责。”

最初在陵阳河发现的三口大尊皆是洪水冲出来的,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是营地出土,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陵阳河再挖出一个来。1979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现场只剩苏兆庆与支持他观点的赖非、万良三人。人手不足,苏兆庆以每天1.20元的价格从附近村子里雇用60位民工,沿陵阳河沟深挖。

一天,一直挖到中午仍然一无所获,挖掘队放工,苏兆庆到河沟中洗手,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角陶片,凭直觉,苏兆庆兴奋地高呼:“大口尊。”几人高兴得顾不上吃饭顾不得找工具,直接用手扒了起来。直到把它扒出来,苏兆庆才感觉到磨出血的两手生疼。考古界称,老苏和赖非“洗手得宝”。

2012年,苏兆庆听说有人发现石头上有字,第二天他就带着宣纸和拓片工具去了,先后考证了14次,确定是岩画,上有圆,下有方,中间是人。这一大发现,填补了山东没有原始岩画的空白。

有人对苏兆庆说,这个老头真有福!苏兆庆就乐了,他说,挖不着是正常,挖着了是侥幸。恰恰他挖到的都是精品,这是福分和勤奋努力结合的结果。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苏兆庆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们有的来自苏兆庆的慧眼识珠,有的来自四里八乡慕名人的无私奉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苏兆庆将她们一一收藏进馆,无一私藏,也正是苏兆庆这份公心,让今天的莒州博物馆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藏馆,更成就了今天莒县的文化高度,让沉积千年的营文化重放光彩。

12.开篇用“雨后的莒县博物馆,巍峨的气势中又有几分清新素朴”一句自成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依据第二自然段内容,小艺同学设计出如下的探究问题。与本段的解读不匹配的一项是(     
A.苏兆庆为什么说“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
B.苏兆庆说“成就感觉不到……”苏兆庆为什么敢于自我批评?
C.苏兆庆见证了莒县博物馆从无到有,其中经历了哪些艰辛历程?
D.面对一件件展品,苏兆庆为什么特别有成就感?
14.补全第三个小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凭运气B.靠深挖C.笨力气D.有才气
15.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他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16.这篇纪实文学题目很有特点,阅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的理解。
2024-01-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