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宁夏 九年级 期中 2024-01-11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
张岱于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在冻结了人声鸟语的天地中看到了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正所谓①“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更可喜的是,还在此处碰到了同有雅兴的知音,所以不禁大喜曰②“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欧阳修对滁州西南诸峰情有独钟,在他笔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让读者体会到山间之朝暮的光线变化之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于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的背景下,看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动态之美。同时,古人也善于景物描写之时抒怀感喟,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用典的方式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月的怨怼,抒发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而李白在《行路难》中用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024-01-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 阅读从《水浒传》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片段一】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袒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片段二】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窜,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秀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

【片段三】

杨志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得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

【片段四】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人物A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下去了。人物A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人物A猛一扑。那人物A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地下。

(1)本书的作者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片段一中的汉子是杨志,绰号青面兽。此次是他第一次出场,巧遇林冲被逼上梁山,他所喝道的“你那泼贼”,指的是林冲。
B.片段二中的杨志在东京投靠无门,只好卖祖传宝刀,却遭遇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欲夺其宝刀,后杨志杀死了牛二,百姓替他向官府求情,因而免除了死罪,被发配大名府充军。
C.选段三中的“胖大和尚”是指花和尚鲁智深,他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拳打镇关西,也正是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于是去了五台山净发为僧。
D.片段四中人物A是武松,写的是武松回家探亲,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体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原著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还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3)《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的形象。施耐庵在写这些粗豪、狭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如鲁智深和李逵,林冲和武松等。请选择一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共性和个性。
2024-0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难(0.4)
3. 成语积累。

91岁的袁隆平,他的名字,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确令人(由于受感动而钦佩恭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农业生产中精心细致地耕田劳作),心怀悲悯;救饥民于水火,救国于积弱……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与事值得我们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


(1)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振聋发聩   奔波B.振聋发聩   奔逐
C.如雷贯耳   奔波D.如雷贯耳   奔逐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2024-01-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有同学收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幅。请你根据内容搭配还原,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
①俊才玉立礼为罗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盛德有范垂人间④文教风行绎自振
2024-01-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说过去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问题,那么今后更大的突破在“通办”。
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③只有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站式审批”,才能把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转化为经济活力的激发、治理能力的提升。
④前者是基础条件、物理变化,后者则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
A.②①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2024-01-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31日晚在北京继续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重点阐述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不断上升,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第一,采取全面均衡的政策举措。必须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主要经济体应该就此加强合作。第二,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要坚持联合国主渠道地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以国际法为基础,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强化自身行动,提升合作水平。第三,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率先促进先进技术推广运用,发达国家也要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2024-01-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的通知,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通知

①七、八、九年级同学:

②2021年的夏天必须被铭记,那是灾害与希望并存的一段日子。③洪水肆虐中原地区,房屋倒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④这时,全国上下的目光集聚河南,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郑州,志愿者们也倾尽全力,无畏风险、甘于奉献……这些人值得被我们铭记。⑤为了牢记他们的付出,发扬他们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⑥我校团委决定举行洪水无情,人间有情的演讲比赛。⑦请同学们踊跃报名,由班级团支书登记,报名截止日期10月10日。⑧比赛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

××校团委

2021年9月18日


(1)任务1:这则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2)任务2:这则通知中有一处病句,找出并改正。
(3)任务3:请你写出一句积极向上的活动宣传标语。
2024-0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班级开展以“十三五”科技成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关键指数(部分)统计表

年度

全球创新指数

(排名)

全国研发经费支出

(单位:万亿元)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

拥有量(单位:件)

2016

25

1.42

8.0

2020

14

2.44

15.8

材料二:

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克隆猴问世、大飞机首飞、九章超级计算机逐榜首、核电技术与装备走出去……十三五时期,我国科学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

(选自新华网2020年9月29日)


材料三: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020年12月4日凌晨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量子计算研究进展,76个光子的原型机九章问鼎全球最快计算机,这使得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机优越性里程碑。该量子计算系统的计算速度比2019年美国谷歌公司发布的53个超导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快一百亿倍。

(选自《安徽日报》2020年12月31日,有删改)


(1)小科同学收集了上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50字。
(2)小科同学还收集到有关量子计算机“九章”的漫画。请你结合材料三,说说该漫画构思的巧妙之处。要求:“总分”结构,语句通顺。
2024-0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________
(2)树林阴________
(3)太守________
(4)醉翁之不在酒________
(5)少长________
(6)茂林________
(7)可乐也________
(8)伛偻提携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文者/其境过清
B.迁客骚人,多会此/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C.或异二者之/以河内守亚夫将军
D.游人而禽鸟乐也/国怀乡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2.(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所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13.(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请同学们再综合考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乐,体会这三“乐”之不同。
2024-0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释】①刘二十八使君:指刘禹锡。②引:举,拿。③国手:一国中最擅长某种技艺的人。④蹉跎:不顺利,虚度光阴。⑤合被:应该被。
14.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晚年时与刘禹锡交情甚好,如果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赏识,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B.“引”本义是拉弓,本诗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C.刘禹锡为回赠白居易,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那首诗写出了刘禹锡面对磨折的乐观豁达,而此诗更多表达抱怨愤懑。
D.“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此句单纯地表达了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
15.任选角度,赏析“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2024-01-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集结一流制作团队、塑造丰满人物形象、运用高科技拍摄制作技术……这部影片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战争场面,致敬伟大精神。

②新中国电影史上,已经有了《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而这一次,《长津湖》再次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对准长津湖战役。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气候严寒,补给因为美军的破坏跟不上,面对的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对比悬殊。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也是一场意志之战,战士发挥了生命的最大能量。这样一部电影,不仅要对得起观众,更要对得起那些献出生命的人。这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使命。该片总监制黄建新说。

③《长津湖》集结了一流的制作团队,由黄建新担任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共同监制及导演,精锐班底各施所长。原来我们也担心3位导演拍一个线性体的叙事难度很大,但发现这种合作实现了1+1+1>3的效果。黄建新说。

④据了解,电影《长津湖》的制作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等都创下了中国影史之最:5年多的剧本打磨,2年多的细致筹备,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超大规模的服装道具、军事装备准备,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编剧兰晓龙提交的初版剧本就有13万字,精修后还有6万字。

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黄建新说。

⑥影片中,指导员梅生说了这样一段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⑦对于一部战争片来说,如何定义和体现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是确立影片合理性的前提。陈凯歌认为,中国的战争片一定要让观众明白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今天的和平起到了什么作用。战争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赢来的和平则更为宝贵。这都是我们希望通过《长津湖》来表达的。陈凯歌说。

⑧看过《长津湖》的观众反馈,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对此,陈凯歌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

⑨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影片创造了以伍千里、伍万里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放进宏大背景和历史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冰雕连英雄群像等,最终构成了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的虚实结合。

我们在创作中达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部现代电影,我们不是复述战争,而是通过人物去讲战争、讲历史、讲精神,电影要跟着人物走,这是现代电影的创作方法。黄建新表示,每个人物在电影中都是有作用的,都是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里既有雷公、梅生、伍千里这样的老兵,也有伍万里这样的新兵。我跟饰演伍万里的易烊千玺说,你是一个具有成长变化性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底色就是质朴、倔强和野性,具有这样性格的人上战场才有可能去打仗,才能表现其英勇。

看过电影,许多观众表示,影片对战争的残酷性表现得非常逼真。黄建新认为:这的确是中国电影里表现战争残酷性比较强烈的一部,看完电影就有人给我发短信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平来之不易。

无论是对战争残酷性的表现,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完整塑造,都离不开中国电影水平不断提高所提供的强力支撑和保障。这其中,既包括整个电影拍摄的详尽分工和运转流程,也包括高科技的拍摄制作技术。

林超贤说:我们是在山区拍摄,在无遮挡的山间搭了很大的场景,拍摄环境温度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每晚都会遇到风,还有不同的天气状况,比如沙尘暴、冰雹、下雨等,拍摄克服了极大的挑战。

徐克举例,片中某场战役的每一场戏几乎都需要调动千人以上的拍摄团队及群众演员,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大量的服装道具准备、战役战术设计,仅服装道具就有非常多的变化。从进入朝鲜到在最寒冷的风雪当中战斗,化妆服装的风格要统一、连贯。

另外,观众普遍反映《长津湖》的特效技术好,做到了比较真实地再现战争现场。黄建新介绍,片中一些镜头,特技做了11个月才完成。比如,一个CG动画的成型需要17层才能达到要求,这还是当年胶片电影的要求,现在的8K数字电影对清晰度要求更高,要求的涂层也就更多。电影里的很多单个镜头都是100多人工作了11个月的成绩,聚合了来自国内外的80多家特技公司。

这些电影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有观众在影片结束后肃然起立敬礼,向影片中的英雄先辈们致敬;有观众看完长达十几分钟的字幕后仍然久久不愿离去。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

16.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17.试梳理全文的论证思路。
18.文章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举例分析文章语言方面的特色?
20.请通读全文后说说,《长津湖》之所以轰动的原因。
21.文中“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这句话,你有哪些深刻的理解?
2024-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品秋·收秋·拾秋

于保月

①初秋的一场雨,将天空洗得如碧玉般明澈。心随着白云的飘逸,也渐入了秋的意境。

②步入秋天,如同在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上行走。不知不觉中,大自然已走向成熟和丰盈。

③田野上的万物都告别了夏天的热情,此时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走进了秋的诗行:黄澄澄的稻谷上,丰满的稻穗正在虔诚地鞠着躬;挺拔的高粱,向天空昂扬地举起燃烧的火把;花生在地下结成一串串果实,将地表撑出了细细的缝;红薯在垄里长得壮壮的,一不小心就会冒出胖乎乎的脸蛋……

④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充满着沉甸甸的内涵。

⑤其实,秋更是一种境界。我喜欢秋的丰盈、秋的成熟,更喜欢秋的给予。给予是世间万物最美的品质之一。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无私地奉献出她的所有。

⑥稻谷瓜果的香味越来越浓了,这是最让劳动者高兴的味道。

⑦收秋要开始了。准备工作不能马虎。用了一年的锄镰锨镢,早已被泥土磨钝了许多,为了秋的收获,干脆换成了新的。实在舍不得换的,就送到铁匠铺再加工一番。

⑧此时,铁匠们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旺旺的炉火映照着汗水,池子里的凉水被淬火的铁器烧得呲呲作响,敲打铁器的声音一直响到后半夜,家家户户就在这声响里进入了梦乡。梦里,满是收获的芳香。

⑨清晨,公鸡还没响亮地唱出第一声啼鸣,男人们就已披衣起床,推着小车,带着镢头,向着耕耘了大半年的庄稼地走去。待到朝阳露出红彤彤的笑脸,地里已是一行行的花生、一垄垄的红薯、一筐筐的玉米、一捆捆的稻谷,都收割到位。

⑩家里的人用心做好的饭菜,中午时分也送到了地头上。香喷喷的饭菜下了肚,浑身便又有了使不完的力气。把一捆捆、一筐筐的庄稼装车绑好,妻子在前面拉车,丈夫在后面推车。就这样,秋收的小车队从四面八方的田野上,源源不断地向村庄的场院涌去。

⑪此时的场院上,每天都是丰收的景象。刚从地里收获来的粮食已经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花生果、玉米穗,还有那一穗穗的红高粱等等,占满了秋天的场院。女人们不舍昼夜地忙着晾晒等活计,将该晾晒的挂起来,该运到粮仓的运往家里。地里地外,家里家外,到处都是辛勤忙碌的身影。

⑫新鲜的粮食收到家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就有了时令的气息。刚出锅的玉米、花生和红薯,吃起来满嘴留香。尤其是孩子们,一个个吃得回味无穷。

⑬大面积的收秋结束后,农人往往会在闲暇时去田野上拾秋,将不经意间遗落在田地里的粮食,仔细地找寻回来,重新晾晒入仓。

⑭拾秋的过程是轻松而愉快的。特别是孩子们,就像是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带上一把镰刀或一个小抓钩,挎上一个小筐篓,四处的田野里随兴而去。只要到了田里,就保准会有不少收获。

⑮最难忘的是拾花生和地瓜干。收花生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地里遗留下许多断了蒂的单个花生果。这些花生果很少露在地面上,大多埋藏在地下。但在地下的哪里,谁也不清楚。这时候,就需要去耐心地发现和挖掘。拿着小镢头和抓钩,沿着花生栽种的地方挖下去,就能一下一下地挖出许多遗留的花生,有时候大半天就能挖满一筐篓。

⑯说到拾秋的乐趣,在雨后的沙地里捡地瓜干也是其中之一。红薯收获后,大部分要运到家里的地窖进行保存,也有一部分会切成片,在地里摆放整齐,晒成干,以便长期保存以后食用。在靠近海边的沙滩上晒地瓜干,有时候有一些会埋在沙里。下过雨后,埋在沙里的地瓜干就会弯曲起来,在沙子的表面上躬起身来。这时候只要到沙滩上去,就可以很容易地一眼看到这些地瓜干。把这样平时不易捡到的粮食收获回来,也算是拾秋中的意外惊喜。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

22.“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充满着沉甸甸的内涵。”一句中“内涵”作何理解?
23.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24.细读全文,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特色。
25.围绕“收秋”,从两种角度用文字对第⑧段做两处批注。
此时,铁匠们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旺旺的炉火映照着汗水,池子里的凉水被淬火的铁器烧得呲呲作响,敲打铁器的声音一直响到后半夜,家家户户就在这声响里进入了梦乡。梦里,满是收获的芳香。
26.“步入秋天,如同在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上行走。”此句中“色彩浓重的油画“如何体现?(答对三点给全分)
2024-01-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抑或是甜蜜的负担……

根据以上内容,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得使用试卷中的素材;不能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
2024-01-10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基础知识综合
1
语言表达
2
选择题
1
综合性学习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名著阅读
20.65施耐庵(不详)  名著导读
三、基础知识综合
30.4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四、语言表达
40.65对联
60.65提炼与概括
五、选择题
50.85衔接与排序
六、综合性学习
7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宣传标语
80.65漫画类  提炼与概括
七、文言文阅读
9-13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4-150.15诗歌鉴赏
九、现代文阅读
16-210.65议论文
22-260.65散文
十、作文
27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