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期末 2024-01-14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品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能欣赏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2)吟诵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可感受词人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看到了将士为报答君恩,甘愿血战到死的决心。
(4)做一名“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正如《富贵不能淫》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我常以此自勉。
2024-01-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各小题。

散文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

朱自清面对满院狼①jí     ),簌簌落泪,父亲的坚韧慈爱给予他温暖和安慰;白杨树     )强挺立在西北高原,展现出树中伟丈夫不折不挠的精神;个体有限的生命虽然最终会随时间(甲)(A.消逝   B.消失),整个宇宙的生命却永不凋谢;汪曾祺热爱生活,将生活中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给读者……这些充满美感的作品绝非妙手偶得,而是经过反复(乙)(A.磨练   B.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它们反复告诉我们,自然与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面对苦难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思想_____,意志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_,为②处加点字注音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甲:________乙: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是在彷徨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中茁壮       ③总是在磨难中坚强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①③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处(阙:通“缺”空隙、缺口)B.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早晨)D.林寒涧(肃:严肃)
5.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表现景物的神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6.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7.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2024-01-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①巨厄:巨险。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战国人,人名。。
8.文中“素气云浮”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古 之 人 有 言 水 非 石 凿 而 能 入 石
10.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2024-01-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苦瓜、蜂蜜和外婆

袁贻辰

①记忆里,我的高三透着一股涩涩的蜂蜜味道。

②那是外婆的特色菜——冰镇苦瓜散发出的诱人香气。苦瓜洗净了,切片,裹上厚厚的蜂蜜,再塞进冰箱。等到我中午放学,这道冰冰脆脆、又甜又苦的菜就上桌了。

③在那张散发着多重味道的餐桌上,我和外婆的话题总是天马行空,不着边界。我高三的这一年,身为高中教师的外婆也到了退休的年纪,此时,我和外婆已经相伴了整整17年。

④父母因为工作,把还是婴儿的我留给了外婆。在笔都拿不稳的年纪,我活动的空间被外婆束缚在了一张书桌上,我要练字,还要写日记。我不懂日记是什么,桌子那头的外婆就问我想不想妈妈。

⑤或许是一下子被戳中了伤心事,我哇哇大哭。大概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用文字去面对离别和失去。

⑥在过早地伤春悲秋的年纪里,我一撇一捺地写着自己的悲伤。外婆在一边看着我,从来都是笑,眼睛眯着,勾勒出一个弯弯的弧度,嘴角露出甜甜的酒窝。

⑦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在外婆的人生里,苦难才是最浓重的底色。但是,她似乎总能从苦涩的日子里找到一丝甜意,就像在我缺失母爱的日子里,她总能给我的生活裹上一层厚厚的蜜。从来不帮我回避痛苦,只是挖一勺浓浓的蜂蜜给我,教我学会与生活和解。

⑧后来北漂时,我在冬天睡过没有暖气的屋子,裹着三层衣服冻得直哆嗦;也吃过浑水煮的面,坐在垃圾堆里完成三天两夜的采访;还踏过深一脚浅一脚的淤泥,在散发着恶臭的村落里穿梭。在冻得发抖的屋子里,我的手一遍遍地划过手机屏幕,看着作者一栏自己的名字偷偷乐;在垃圾堆里结束采访时,我给编辑打去电话,噼里啪啦地讲述自己写的那个故事,一点也没注意到我的衣服好像已经臭了……不知为何,这些时候,我总是能想起外婆。

⑨我看过外婆年轻时写的文章,在泛黄的小笔记本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女鲜活的苦恼。她把家里厚厚的苦味一点点剔除,可又实在舍不得人生里刚出现的那一抹小小的甜。站上三尺讲台,是她长期以来的愿望。

⑩只是后来,这些鲜活的情绪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她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了,她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老人。周末逛街的时候,看见乞讨的人,她会哆哆嗦嗦地从钱包里掏钱;炒菜的时候,经常会多放一大勺盐,还会时不时地把不知名的野菜加进去一起炒,好好的青菜被染成乌黑色,同时挑战着我的味蕾和视觉神经。

⑪那味道可真苦。

⑫我是她带大的第4个大学生。高三那年,几乎三天两头就得和外婆家招牌菜打个照面。那东西看起来好做,但我曾多次尝试,却从未做出过外婆饭桌上的那种味道。

⑬后来我想,外婆的那道招牌菜也许只有她能掌握苦和甜的奥秘。八十余年的人生让她清楚地知道苦瓜的厚度如何,苦味又如何,抹上多少蜂蜜最为适宜。

⑭最后一次吃到冰镇苦瓜,是高考结束后的那个中午。外婆眼睛红了,她说:你是我这辈子教的最后一个学生。

毕业快乐!她夹了一大筷子冰镇苦瓜给我。我鼻头一酸,瓮声瓮气地回了一句:外婆,毕业快乐!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1.通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事件
小时候
高三时“我”吃着冰镇苦瓜,和外婆天马行空地畅谈。
高考结束
12.请从下面语句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品析表达效果。
(1)外婆在一边看着我,从来都是笑,眼睛眯着,勾勒出一个弯弯的弧度,嘴角露出甜甜的酒窝。(从描写方法角度品析)
(2)她从来不帮我回避痛苦,只是挖一勺浓浓的蜂蜜给我,教我学会与生活和解。(从词语运用角度品析)
13.文章以“苦瓜、蜂蜜和外婆”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4.文末的“毕业快乐”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