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期末 2024-01-17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小说,我们首先注意他写的是不是小事情,是什么样的小事情。在《红楼梦》里面,宝蟾送酒、黛玉葬花、晴雯撕扇,都是小事情,都很生动,都有人情味,都是人生里面很难得的一刹那,我们要学会受这一那。我们进入这一刹那,并不        这是别人的生活,并不批评这是富贵人家的腐败生活,也忘了这是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了的生活。在那一刹那,欣赏者没有分别心。

小说里面的这些小事情,作家管它叫事件。小说的事件要有特殊性。今天的人读契诃夫,读莫泊桑,常常觉得他们的作品很平淡,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他们太有名了,太古典了。他们小说里面的那些事件,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作家的模仿、变造,甚至抄袭,已经没有特殊性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        )               (2)一(        )
2.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用楷书正确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3.文中与“特殊”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
4.莫泊桑的小说《_______》,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事。
2024-01-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表达了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与无尽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伟大政治家的抱负:“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悬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①张孝祥:南宋人,政治家,为人刚正,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作此文时,他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上遭谗罢职,北归过洞庭湖,正当中秋,登金沙堆赏月。②去:离。③盖有之矣:盖,句首语气词,表推测。之,此代指在临水的城郭宫室中观月。④蕲:通“祈”,求。⑤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⑥阆风、瑶台、广寒之宫:泛指仙人所居极远荒寒之地。
6.下列句子中“绝”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C.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之地。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8.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9.写出甲文中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相互映衬的一句话。
10.下列对两篇文章艺术特色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叙事直白而有情韵。
B.《湖心亭看雪》中量词“痕”“点”“芥”“粒”的使用,递次微缩,写出大雪过后景与人的状貌,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C.《观月记》开篇先不写观月,而是以议论的方式层层递进,提出观月“四美”之说,体现了作者不同凡俗的审美趣味。
D.《观月记》记述了作者为了到金沙堆观月,远赴洞庭湖的经历,层层写来,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的感觉。
11.张孝祥“独往”金沙堆观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两人的“独往”有哪些相同之处?
2024-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微处见高远

[苏联]利哈乔夫

①在林林总总的物质世界,宏大不能容纳于细小。而具有精神价值的领域,情形却不是这样:方寸虽小,包容巨大,假如你试图大中寓小,那么,大,将不复存在。

②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生活目标,这目标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之中。在不为人知的场合,在偶然发生的事件中,时时处处须保持正直,这样,履行重大职责时,你才会始终诚实。远大的目标须贯穿人的一生,浸透他的一言一行。企图以卑劣渺小的手段达到高尚的目的,简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③有句俗话说,“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样说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很不道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生动地展示了这样的主题。作品的主人公罗季昂。拉斯柯尔尼科夫想杀死令人厌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弄到一大笔钱,然后用这些钱实现他的伟大抱负,为人类造福。结果事与愿违,他所承受的是内心世界的崩溃。目标遥远不能实现,罪行却真实而且具体。他的罪行是可怕的,没有什么理由可以为之开脱辩解。由此可见,想用卑鄙的手段去实现崇高的目标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做事不论大小都应当以此为立身之本。

④小中寓大这一条普遍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学术研究。科学真理高于一切,这一点应当体现在科学研究的各个具体环节,体现在科学工作者的日常举止与言行当中。假如在科学研究中追逐“渺小”的目标,因而违背事实,故弄玄虚,自我标榜,不惜借助某种“外力”作为凭证,热衷于结论的“精彩”,那么,这样的学者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堕落。也许,他不会立刻破产,但最终的毁灭是定而不移的!随意夸大业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或者稍稍背离事实,科学真理便失真、变形、走样,科学便不再成其为科学,而科学家本人或早或晚也就不再成其为科学家。随时保持远大目标,有始有终,态度坚决,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变得轻松而从容。

12.文中阐明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     
A.方寸虽小,包容巨大,假如你试图大中寓小,那么,大,将不复存在。
B.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生活目标,这目标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之中。
C.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做事不论大小都应当以此为立身之本。
D.小中寓大这一条普遍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学术研究。
13.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俗话“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1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引用B.排比C.反语D.夸张
2024-01-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物之书(节选)

[爱尔兰]约翰·康诺利

从前——故事都这么开头——有一个孩子,他失去了妈妈。

其实,很久以前他就开始失去她了。夺去她生命的疾病,那个偷偷摸摸的坏东西,在身体里面逐渐侵蚀她,她眼里的光越来越黯淡,皮肤越来越苍白。当她这么一丁点一丁点被偷走的时候,男孩渐渐害怕了,怕最终失去整个的她。

这个叫戴维的男孩,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好让他的妈妈活下来。他祈祷。他尽量表现得好一点,那样她就不用为他犯的错而受到惩罚。他在家里走动的时候,尽量静悄悄的,跟玩具兵玩打仗游戏的时候,也把嗓门压到最低。他发明了一套程序,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和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起床的时候,他总会让左脚先落地,然后才是右脚。刷牙的时候,他总是数到二十,数完马上停止。浴室里的龙头和门上的把手,他都只接触自己规定的次数:单数糟,双数好,二、四、八特别棒,不过他对六不感兴趣,因为六是三的两倍,三是十三的个位数,而十三实在很差劲。要是他脑袋撞在什么东西上,他就再撞一下好保持双数,有时他的脑袋瓜儿像是在墙上弹了几下,闹得他数不清了,有时因为头发违背他的意愿,掠了一下墙,他就不得不撞了一下又一下,撞到脑壳发疼、头晕恶心为止。整整一年,也就是在妈妈病情最严重的日子里,从早上在卧室或厨房的第一件事,到晚上的最后一件事,他都遵守着不变的程序:一小本格林童话选,一本折了角的漫画杂志《磁铁》,书漂漂亮亮放在杂志正中间,晚上就一块儿整齐地放在他卧室地毯的一角,早上就放在他最喜欢的厨房板凳上。就这样,戴维为使妈妈活下来贡献着他的力量。

每天放学回家,他就站在她身旁,如果她感觉有劲儿,就跟她说说话。他常常会带一本书来,如果妈妈醒着,头还不算很难受,她会叫他大声念给她听。妈妈生病以前常常告诉他,故事是活的。它们和人,和猫、狗活着的方式不一样。它们活在讲述中。假如没有被人类的声音大声朗读过,没有被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随着手电筒的光追寻过,它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不算真正地活过。它们像鸟嘴里的种子,只等掉落土中,或像写在纸上的歌谱,渴望乐器将它们变为音乐。它们静悄悄的,希望有机会露面。一旦有人开始读它们,它们就能带来变化。它们能在想象中生根,能改变读它们的人。

这就是戴维的妈妈被疾病带走以前告诉他的事情。她说话的时候常常拿着一本书,手指在封面上深情地划过,就像有的时候戴维和爸爸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让她想到自己多么在意他们时,她用手指抚摸他们的脸颊那样。妈妈的声音对戴维来说像一首歌,一首不断展现出即兴的灵感和闻所未闻的精妙技巧的歌。当他渐渐长大,音乐对他来说越来越重要,他觉得妈妈的声音不只是一首歌,更像一种交响乐,能够在那些熟悉的主题和旋律中,随着她心情的不同或忽然兴起的念头而产生无穷的变化。

戴维永远记得妈妈死的那一天。当时他在学校,校长推开教室的门,走到英语老师本雅明身边。校长跟本雅明老师悄声说了些什么,本雅明老师严肃地点了点头,他回过头面对全班,目光搜寻到戴维的眼睛,同时声音也变得比平常温和。他点了戴维的名字,给他准假,并让他收拾书包跟校长走。这时戴维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在校长将他带到校医室以前,在校医给他端来茶以前;在校长伫立在他面前,看起来仍很严厉,可显然是想对他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温柔一点以前;在他一边把茶送到唇边一边想要说话,结果烫了嘴唇,使他顿时想起自己仍活着,可是没有妈妈了……在所有这些以前,他已经明白了。

他后来一直在想,是不是哪个程序出错了?他应该待在家里的。上学去的时候,他总是很担心,因为如果他离开妈妈,就无法掌握她是不是能活着。那些程序在学校不管用,因为很难执行,学校有学校的纪律和程序。戴维尝试过用学校的程序来代替,可是它们终究不同。现在妈妈为此付出了代价。

直到这会儿,戴维才哭了起来。他为自己的失误感到羞愧。

15.戴维为了让妈妈活下来,都做了哪些努力?
16.请你补写戴维用脑袋撞墙时的心理活动。
戴维想:___________
17.从情感品味的角度,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一段批注。
她说话的时候常常拿着一本书,手指在封面上深情地划过,就像有的时候戴维和爸爸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让她想到自己多么在意他们时,她用手指抚摸他们的脸颊那样。
18.请你就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提出一个可供同学们作答的问题。
校长跟本雅明老师悄声说了些什么,本雅明老师严肃地点了点头,他回过头面对全班,目光搜寻到戴维的眼睛,同时声音也变得比平常温和。
19.你怎么理解戴维的“失误”?
2024-01-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