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八年级 期末 2024-01-25 1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得志,____________;不得志,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____________?(《列子·愚公移山》)
(3)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7)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茅盾《白杨礼赞》)
2024-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同学们,如果说初中岁月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歌,那么语文学习时光就是其中婉转悠扬的音符。绚烂的风景在此(       ),簇新的理想在此孕育,高尚的品格在此熏陶。

这一趟语文之旅,我们踏浪渤海之滨,敬佩于航母舰载战斗机科研人员的(       )、顽强攻关的奉献精神;驰骋西北高原,叹服于白杨树jué)强挺立的精神气质; zhān)仰人民英雄纪念碑,震撼于它的巍峨雄伟、庄严肃穆; zhù)足观察小小夏蝉,惊叹于自然生命的坚忍与(       );步入诗歌殿堂,跨越时间和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吟唱……明日,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会   殚精竭虑   顽强B.领略   殚精竭虑   顽强
C.领会   挖空心思   顽固D.领略   挖空心思   顽固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语文一条道路上。
B.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语文一条道路上。
C.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D.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2024-01-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浏览目录能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浏览下列《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请写出两点你获得的信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探寻红色的中国
一些未曾回答的问题
去西安的慢车
“大汉的子孙”
通过红色的大门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被“白色土匪”追逐
叛徒
关于贺龙
红色伴侣
在保安

第四章
……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七章
……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长征
第五次“围剿”
整个国家的迁移
大渡河上的英雄
通过大草地
西北的红星


到前线去的路上

2024-0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6. 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下列语段内容简述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萤火虫可以说是一个双腿残疾者,它在自己的后腿上放上一朵漂亮的白色玫瑰花,一种没有关节、可向四下里活动的有十二个趾肢节的爪子,而这种管状的趾肢节,并非抓住而是黏附着物体。这个器官还有一个用途,它可以当作海绵和刷子来使用。

2024-0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登楼所见,描绘了夕阳斜照,江水奔流的图景。
B.“簪缨散”运用借代手法,写出了君臣南逃时的狼狈。
C.“几时收”的发问,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D.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格调由高亢激越变为舒缓。
8.末句的“泪”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述。
2024-01-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②刍:牲口吃的草③徇:示众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B.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C.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D.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0.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
以习之关联教材
推断介胄之士不拜(《周亚夫军细柳》)
(1)铠:______
飞妻问其家联系课文解释
上自军(《周亚夫军细柳》)
(2)劳:______
所向关联成语推断
攻无不
(3)克:______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卒有疾,亲为调药。
12.岳飞让敌人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1-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井

解梦雨

①那口井,那个地方,我的故乡。

②那井,许我安然,那个地方,渡我岁月安暖。记忆的夏天里,有一个四方的小院,半夏院子里淤积的夏意在一汪清水里决堤,几棵古朴的树,摇曳的枝丫,热闹的蝉鸣,而在院子一角,就是用砖头和着泥砌成的老井。这口井在我记事起就有了,井边放着一个拴着麻绳的水桶,水井沿垫着几块石条,井壁从上到下长着蕨类植物,从裂缝中颤动着生命景象。绿意浸透在水中,显得井又窄又深,正午的阳光直射下去,井底像一面小镜子,静默着,凝视着万物的归所。

③幼时随便在波光粼粼中投入一块石头,只一截截曲线,就将那逐渐消散的痕迹揉进了水波,人影便在波纹中碎裂开来,荡起的涟漪最终却不知去向,传来的是从过去归来的空寥回声。辘轳作为丢失的岁月刻痕,横跨于井上,是农耕农民劳动奋斗的一个缩影。水瓢舀水的“哗啦哗啦”声,摇辘轳提水时“吱呀吱呀”的辘轳声,水洒落在井里的“滴答滴答”声,乡野的日子就像着井里的水一般不停翻涌,流不尽。就这样,老井和辘轳,护着院子里的诗意,不知道送走了多少个岁月,只是打水的人,从孩童长成了大人,寒来暑往,绿野肆意张狂,石砖上生长的青苔和石缝里溢出的藤蔓,守着老井那些继续封存下去的如尘往事。

④蝉鸣,绿荫,村落。老井,流水,人家。曾经这是一口热闹的井,为什么说热闹呢?因为老井的每一滴水都映射着众生万象,洗衣做饭、浇灌菜园、烧水煮茶……生活在这个小院的人都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同伙伴们在小院里嬉戏,听老街小巷的嘘寒问暖,看邻家奶奶埋头浆洗,然后从喧嚣中来,走到静谧的一隅去。对于老井,是我难以割舍的情怀,老井的水,清冽、甘甜,滋润了我一整个缱绻岁月,外公外婆总是把老井当作一个天然的“冰箱”,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夏日夜晚,晚风穿堂而过,一家人围坐在水井旁边摇着蒲扇吃着西瓜,井底清泉窸窣,院里树影婆娑,纷纷落在一缕月光的影子上。

⑤喧闹或寂寥,只一瞬间。当井底的泉水沉默时,它便不再被需要了,它变得破损、老旧。它凝视着命运齿轮的沧桑流变,注视着这个村庄变迁的历史,见证着时代发展的生存状态。

⑥一口幽幽老井,就这样下沉着,它的生命,遗憾地戛然而止。我穿梭在时空里,听一段段回声击碎时间的尘埃,震耳欲聋。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老井的水也渐渐地少了,直至消失。随着现代农业的日新月异,机械抽水机和风电灌溉等设备的普及,辘轳这种旧物件也逐渐退出了农耕历史的舞台。

⑦故乡的老井见证了时代变迁的日子,每一段都值得收藏,哪怕是有些许遗憾的退场。这终成一口沉默的枯井,无言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轨迹。我不知道昔日井底翻涌着的泉水最终去向何方,那些穿透时间的声音依旧响在耳畔,在新旧更替里,承载着生命的轨迹,风吹尘过,悄无声息地接纳万物的迁化……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6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生动展现了故乡的老井从“热闹”到“沉默”的生命历程。
B.第二段强调老井由砖头和着泥砌成,旨在凸显老井的简陋破败。
C.第三段用了多组拟声词表现乡野日子的安宁、美好,富有诗意。
D.作者的情感与哲思相互交融,使文章真切动人,又有理性之美。
14.曾经的老井是“热闹”的,充满情味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15.请赏析下列句子。
(1)蝉鸣,绿荫,村落。老井,流水,人家。(赏析句子)
(2)一口幽幽老井,就这样下沉着,它的生命,遗憾地戛然而止。(赏析加点词)
1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表达用意?请简要分析。
17.同学们对本文的主题和情感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小文完成对话。

小语:《老井》是一支“时代的行歌”。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老井淡出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文:《老井》是一曲“故乡的情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乐居古彝村位于昆明西北郊,历史悠久,在元末明初就有人在此定居,鼎盛时有80多户人家。如今,村内仍保留了30多栋有200多年历史和40栋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屋。

“一颗印”是乐居村彝族民居的显著建筑风格。它由土掌房围合封闭的形式与坡顶建筑相结合,同时吸收、融合了汉式民居建筑特色。院落由正房及耳房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正如古代官印,故称“一颗印”。

通常正房三间,两边为耳房,均为二层,正房高,耳房低,称“三间两耳”,体现出“长幼有序”的传统建筑空间特色。正房对面是大门,与耳房紧密相接,结构紧凑。院落正中是天井,用结实的厚石板镶嵌形成,约3平方米,天井两侧有台阶直通正房。受白族建筑的影响,村里有些“一颗印”房屋外还有挡风墙,酷似白族建筑中的“照壁”。

“一颗印”建筑平面紧凑,属于我国最小的四合院,即山地四合院。此类民居的适应性较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全是当地产的天然材料,如土、木、石、草、谷糠等,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建筑在拙朴中透出顽强的生命力。乐居古彝村的“一颗印”多选用“青白石”,俗称“青石”。昆明山区多有青白石,这种石材的纹理较细,质地又很坚硬,颜色青中泛灰白,是房屋建造中所用石材中较好的一类。青白石在“一颗印”民居中大量使用,做建筑勒脚,石勒脚能防水、防潮,避免了土坯墙怕水的弱点。

墙面均采用土墙,根据实地测量发现,乐居古彝村的“一颗印”墙厚大都是50厘米左右,也有少数是90厘米左右的。多数墙体下面较厚,上面要薄点。砌墙的材料被称为“土基”,“土基”的尺寸一般是32×15×13厘米左右。砌筑方式一般是一层立坯、一层平坯。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大门上面加上屋顶成为“门头”,乐居古彝村当地的门头基本上都是墙面挑出的单面坡屋顶,一些破旧的房屋还保持了最初的木结构,门头的木作十分精细。梁枋上用的斗拱挑托屋檐、梁柱间的雀替、梁枋之间的柁墩,这些构件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为了保持房屋的通透性,窗户均使用透雕的雕刻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加上雕刻就成了窗户上的装饰,这种窗格简称为“格心”,格心能遮挡一些直线阳光,创造出室内类似百叶窗柔和而丰富的光线。

乐居古彝村民居装饰中多采用几何图形、器物字画、动物花草等吉祥装饰纹样,形象生动自然,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乐居古彝村深受汉文化及儒家思想影响的特点。

(摘编自《从“一颗印”民居领略乐居古彝村的魅力》)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入示意图,使文章第二、三段的说明内容更形象、直观、易懂。
B.第四段画线句的“较”字从程度上限制,使得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
C.第五段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土墙厚度和土基尺寸。
D.选文综合介绍了乐居古彝村民居“一颗印”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9.对于选文第三段的说明顺序,小语和小文有不同看法,你更认同谁?请简述理由。
小语:第三段采用了逻辑顺序。
小文:我觉得第三段采用了空间顺序。
20.班级开展“文化遗产推荐”活动,小元想推荐“一颗印”为候选项目,请结合文本,为他拟写推荐理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墨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是文房四宝之一,最早形态为墨锭。中国墨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具有数千年的文化渊源。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又因墨中添加药物,药墨遂成为居家常备的非处方药品之一。以质取胜的明墨,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样式精美,并著称于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光电存储时代的到来,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年轻人对墨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传统制墨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材料二】
关于传统墨锭与现代墨汁的对比调查报告表
平时是否写书法写书法37.5%
不写书法62.5%
平时写书法用墨锭11.2%
用墨汁83.3%
都使用5.5%
【材料三】

制墨工艺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元素,使墨从制造到鉴赏、从使用到收藏、从工艺发展到诗赋描述等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体系完整的中国墨文化。墨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制墨工艺的传承,更是推动了制墨工艺的发展。对墨文化加以探讨和解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墨文化、喜爱墨文化,进而推动传统制墨工艺的保护、传承和进一步发展。

2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因为墨中添加药物,有药用功效,所以人们也藏墨。
B.进入明代,墨就质量上乘,且花样精美繁多,著称于世。
C.松烟墨秦汉出现,魏晋才成熟,说明统治者遏制了其发展。
D.中国墨文化与传统墨的制造、鉴赏、收藏等诸多内容相关。
22.请根据材料二,探究传统墨工艺要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原因。
23.班级开展“让墨不再沉默”墨文化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2024-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原以为宗璞院里稀疏伶仃的紫藤萝一去不复返,却不料十年后竟流淌着灿烂的生命;原以为莫顿·亨特会因瘦弱的体质困于山崖,却不料他竟能克服内心的恐惧成功落地;原以为法布尔笔下的蝉会受困于地下的黑暗生活,却不料它竟掘土四年只为在阳光中歌唱五星期……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坚持、努力、奋斗、勇敢……最后变成了可能。


请以“不可能的可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达要连贯,选取典型事件,注重言行细节,突出中心。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01-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著阅读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40.15字形  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三、名著阅读
50.65图表类  名著导读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60.4法布尔  《昆虫记》
四、诗歌鉴赏
7-80.4其他南宋作家  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9-12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3-170.4散文
18-200.65说明文
21-230.65非连续性文本
七、作文
24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