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中 2024-01-29 1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迹。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①(阴 荫),居然能②(弛 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A.guǐ       háo       wèiB.gui     hào     wèi
C.gui       háo       mèiD.guǐ     hào     mè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024-01-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小豫阅读教材中古诗文时,摘录了一些名句并做了简单的批注,请你帮他把遗漏的 内容补充完整。

诗中有景,李白夜发峨眉山,看到了“①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的宁静之美;诗中有声,谭嗣同随父上任,听到了“终古高云簇此城, ______”(《潼关》)的寂寥;诗中有画,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之音,看到了“③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的明丽秋景;诗中有情,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④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温馨画面,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有志,陆游僵卧孤村以“夜闲卧听风吹雨,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文中亦有志,诸葛孔明诚子曰:⑥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诗中有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⑦___ ,⑧____”极富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3. 小豫对本校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出了统计。请你为下面两张调查统计图各写一条结论。
2024-01-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文段,思考并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半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竞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方,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Y先生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上面文段后,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什么?
(2)你赞同上面文段中“Y先生”的阅读方式吗?请简述理由。
2024-01-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小豫想请同学们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为班会总结。请你参与。
要求: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注意逻辑性和文学性。
2024-01-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

李要军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冲毁石桥就给交通造成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訾卫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水灾。孙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年夏季,雨就会下个不停。每隔几年,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 “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

⑤“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或许那时就在孙兵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⑥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会靠近。 一年暑假,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勉强会了“狗创式”。直到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如果胆子这么小,那就是个“孬兵”。

⑦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烂,民风淳厚朴实。

⑧新兵连第一次组织野营拉练时,老百姓站在石桥上又是送食品、又是送水果。浓浓的拥军情,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入”的部队优良传统,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任何迹象。

⑩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突然传来。“不好,石桥被冲塌了!”孙兵和战友们闻声冲出营门。只见原来那座高近2米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

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教灾物资顺利通过,送往已造成严重灾情的市区。

很快,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7名战士党员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情,孙兵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他想起父亲总是板着的面孔,“孬兵”两个宇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

“我这最简单的‘狗刨’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突击队员跟我跑步走!”随着口令声,包括连长在内共23人组成的突击队,跑步出发了。

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上小学时自己被救助的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不能当孬兵!”想到这里,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击队…… ”

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再打上螺钉加固桥身。孙兵和战友们承担了铺设桥板的任务。 一块块数百公斤重的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

一双双手,磨出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此时,战士们只有一个愿望,早一点把桥修好,恢复灾区交通。

面对脚下咆哮的洪水,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上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害怕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了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空进行操作。 身下翻 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别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

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 地赶来参加救援的“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 桥向市区挺进时,孙兵和战友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时刻牵动着战士孙兵的心,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事件人物表现
连日暴雨,水位上涨
冲出营门察看
突击队组建思忖(暗自心里说)—犹豫—③
紧张害怕—主动操作—自豪

7.文中的孙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似乎成了一条被驯服的苍龙,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
9.文中③—⑦段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4-0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有信花不误

卿闲

①院里笼罩着淡蓝色的烟霭,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杏花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开了,而且绽放得那样浓烈,在蒙蒙的雨丝里更显得莹润秀雅。这样的雨天,人们都不愿意撑伞,大概是怕破坏了这烟雨朦胧的诗意吧。

②我家的小孩背着书包,站在停车棚旁边的一棵杏花树下,静静地仰望着满树明丽的 杏花。我们坐在车里看着他,虽然我要赶时间去上班,孩子要赶时间上学,却没有忍心打扰他。

③“让他看一会儿花吧。”孩子爸爸说。

④孩子心里肯定也知道早上时间的宝贵,还是愿意停下来欣赏一会儿花开的美。刚才在早饭的餐桌旁,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兴致盎然地和我们玩飞花令的游戏,孩子一口气说出很多春天的诗句,有些连我都接不上来。其中提到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许正是杏花的诗句,让他看到杏花时,心里荡漾起诗意的情绪,感到欣喜和亲切吧。

⑤ 这个春天,孩子很是忙碌,主动要用功读书。他被学校选中要参加诗词比赛,一边是繁忙的功课,一边要大量地背诗。他没有喊累,而是神采奕奕地投入诗词比赛前的准备。晚上作业完成后默默背诵,早上他卧室的灯又先亮起,他又在背诗了。他告诉我,怕自己   起不来,定了两个闹钟。今天早上,他坐在餐桌旁吃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他越来越喜欢诗词了。

⑥想起前段孩子被选上参加诗词比赛的那天,我们去接他,从来没见过他那么高兴,开心地唱着“春风得意马蹄疾”。说起被选上的缘由,在刚开学的才艺展示课上,他洋洋洒洒,抑扬顿挫地背了一首《将进酒》。老师问他还会哪些,他又背了《从军行》《蜀道难》。这给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学们都觉得他诗词积累得多。

⑦孩子对同学说,我能被选上,得好好谢谢我老妈。那天,孩子对我说起这些时,我 心里自豪,但更多的是欣慰开心。像是自己犹犹豫豫的想法,一直提着惦记着,终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那种轻松透彻的喜悦。

⑧因我对诗词的喜爱,假期时便让孩子背诗。相比于听故事、做手工,背诗是很有些 费力的事。假期时间充裕,我给他选了一些比较长的诗,有些字他还不认识,字句也不理解,我又没时间一点点教他,就让他查字典,看注释。这对一个孩子确实有点难度,况且 那时的他对诗词并没有兴趣,也考验着他的耐心。在我的要求下,他又不得不做。我又总 是抽查,他只好不情不愿地背着。

⑨有时候,看孩子背得吃力,我就想撒手,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吧,去做自己喜欢的。尤其是看到很多人说,父母不要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孩子,又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不是也反感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希望吗?可是,当回首从前的时候,又懊悔自己浪费了大好 光阴,没有好好听父母的话,甚至希望父母对自己更严厉些,这样就能多学点知识。人总是这样,错过了,才知道珍贵,特别是光阴,该读书的少年时光,就要好好读书,然而往往这些只有长大了,人世里一番历练,尝些苦头后,才会明白。况且年少时,记忆力最好, 现在背会了,不容易忘。我现在就不行,背了很快就会忘记,知道诗句的好,就是记不住。大概现在面临的问题多,心思不清净了。

⑩我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徘徊着,纠结着,但也在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⑪一个假期过去了,倒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孩子会背了不少长诗,他慢慢对诗词 有了一些好感,尤其喜欢李白那样豪迈潇洒有气势的诗歌。时常,他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像 唱歌一样唱出一些诗句。听着他得意地诵诗我知道他已经找到了快乐。

⑫陈忠实先生决定走文学这条路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总是写着这句话: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⑬我想,只要耕耘,多多少少会有收获的。只要坚持,就会花开。现在院子里,不仅 是杏花开了,海棠花也开了,很多花都在信守着约定,如期绽放。“风有信,花不误,岁 岁如此,永不相负。”这个信字,就是我们的诚挚,我们执着的努力和耕耘。

(选自《湛江晚报》2023年4月10日)

10.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①段有些多余,可以删掉,你认为呢?   
11.有同学说文章的主旨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把文章题目改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不好?为什么?   
12.《班级周刊》设有下面两个栏目,你认为将这篇文章编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栏目一:家庭教育                 栏目二:人生感悟
2024-0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狼》蒲松龄)


【乙】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长,亦颇驯,主人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大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曰:“狼子野心,诚不谬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狼不敢成语推断:勇往直
(2)野有麦场查阅词典法:①看,视。②拜访。③照管。(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两狼之并驱如故课内迁移法:学不思则罔(《论语》)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5.甲乙两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甲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①____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乙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 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 ②____
16.甲乙两文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首句中“杨花”和“子规”有什么象征意义?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024-01-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9.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范爱农、衍太太……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你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0. 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依照示例,结合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示例:唐僧——他好坏不分、易信谗言,他不能识别变化为普通人的妖怪,责怪悟空将其打死,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甚至赶走了悟空;他又意志坚定,路经女儿国时不受诱惑,坚持去西天取经。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文题

“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流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而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


请以“那一次分享”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01-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2. 文题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漫步于自然风景,欣赏四季花开花落;穿行在街头巷道,体察市井众生百态;徜徉在茫茫书海,沉迷文学浪漫世界……其实,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不断行走的过程,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才让我们顿悟,催人奋发,促进成 长。


请以“行走在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01-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40.65辩论词  提炼与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语言表达
30.65图表类
50.65宣传标语
四、现代文阅读
6-90.4散文
10-120.65散文
五、文言文阅读
13-160.4蒲松龄(1640-1715)  小说类对比阅读
六、诗歌鉴赏
17-180.65李白(701-762)  诗歌鉴赏
七、名著阅读
190.65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20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八、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22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