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青海 七年级 期末 2024-02-01 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畅游书海,我们感悟人生。从寿镜吾先生那把不常用的戒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和ǎi       )的老人;从精明的骗子和愚蠢滑的皇帝、官吏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感受到了说真话的不易;从处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       )中,我们感受到了莫怀戚先生的责任与担当;从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极端热中,我们体会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滑(      )       ②热(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和ǎi(      )       ②分qí(      )
2024-01-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你觉得自己酝酿好了,就可以上台进行你的才艺展示了。
B.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C.我们漫步在静谧的黄河银杏地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自然油然而生
D.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C.《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该句中“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指孩子的调皮、机灵。
2024-02-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4.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朱自清《春》)
(2)诗词中的意象,往往蕴藉着浓浓的诗意,寄予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请你根据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诗句。
情感种类诗句借助意象
思亲念友①“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
羁旅愁思②“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大雁
边城思乡③“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芦管
2024-02-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学校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统计表

2017年2018年2019年
纸质书籍阅读46%39%34%
数字(用手机、电脑等)阅读54%61%66%
材料二:

①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②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5.材料一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一个发现。
6.结合材料二,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7.仿照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窗户;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4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小明同学在学了这首元曲后,认为“古道西风瘦马”不如改为“古道西风骏马”,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阐述理由。
9.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怀”主题探究活动,你觉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曹操的《观沧海》两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