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 七年级 期末 2024-02-01 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活动一】少年正是读书时。阅读“悦”美读书节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宣传组小文同学负责撰写读书节的展板前言,请你阅读,完成任务。
品味书香“语”你成长

阅读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书籍,能让你变得博学雅正,内心丰盈。我迷恋那些幽旷深邃思想,修身养德谆谆教诲,立己达人经验总结,从不同方面zhānɡ     )显了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你看,从那一丛làn     )漫的菊花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史铁生重拾人生希望的勇气;从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动人一幕中,我们能读出冰心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恩;从莫顿·亨特童年时战胜     ),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经历中,我们能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总之,从蹒跚学步到弱冠之年,我们都在啜饮知识的琼浆中慢慢成长,来加入读书的行列吧,少年们!

(1)小文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ānɡ_______làn_____恐jù_______
(2)请从语段中找出一个褒义词:__________
(3)对语段中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是(     
A.“一丛”、“一步”是数量词。B.“温暖”、“深邃”都是形容词。
C.“战胜”与“爬下”都是动词。D.“那些”是名词。
(4)小金梳理了复习内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B.小语想做一期关于“母爱”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于是编选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冰心《荷叶·母亲》两篇作品。
C.小轩想参加以“宋代儿童的智慧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于是从《世说新语》中搜集了谢道韫、元方等人的聪慧事迹。
D.小华想让同桌有克服困难的斗志选取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活动二】中国是诗的国度,诵读优秀诗歌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诗歌组同学们对七年级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诗文·主题整理单
【主题一】小我之思
◎“①________?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借“巴山夜雨”想象他对与妻子秉烛夜谈的期盼
◎“我寄愁心与明月,③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家国之志
◎④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借“山水”,表达了自己冲决罗网的渴望与解放个性的追求。
◎“正是江南好风景,⑤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⑦______”的壮志豪情?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甲】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蟾宫曲

[元]刘秉忠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注释]①陶潜:又名陶渊明,东晋隐逸诗人。
3.两首诗中都有叠词,下列对叠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澹澹”形象地写出了大海水波荡漾的样子,富于动感。
B.【乙】诗中“飒飒”“呀呀”“叨叨”模拟声音,有身临其境之感。
C.【乙】诗中“萧萧”二字,让人仿佛看到了热烈而灿烂的秋日景象。
D.两首诗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4.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景,诗人抒发的情感相同吗?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有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此也。警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是:正确的。③遑(huánɡ):闲暇,空闲。④效:模仿,效法。⑤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5.与“儿当知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杞人忧天》)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盖 惜 书 是 有 力 之 家 藏 书 者 所 为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
8.结合加点词品读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并参照示例加以分析。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9.阅读《诫子书》和《示儿燕》,完成下面表格。
书信篇目共同话题书信对象书信目的
《诫子书》儿子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可怠惰险躁。
《示儿燕》
2024-02-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______

风信子

①小时候,家门前的菜地边栽种着各种花草。每年春季,色彩斑斓的鲜花次第盛放,迎送我们早出晚归。有一年春末,花草丛里探出一棵小树苗。那棵小树枝叶柔弱下垂,有点像柏木,可是叶片又与柏木叶明显不同。我家地处秦巴山间的小盆地边沿,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我从小就认识多种树木和花草,但这棵柔弱的小树,我从未见过。

②夏天过完了,这棵小树长高不多,但枝叶茂盛了许多。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小树开花了。花生于短小的枝条上,一串一串的,很细碎,浅粉红略紫,很好看。花期过后,花结出了果实,很小,呈圆锥形,带有细小的飞絮。我多次观察这棵小树,反复回想每年暑假挖中药或割草时,是否见过。这棵小树到底怎么来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③有一天下学后,我正站在小树前凝神,天上突然掉下什么东西砸在后背上,脱下衣服一看,是鸟粪。这启发了我,或许是飞鸟的鸟粪里带有未消化的树种,碰巧鸟粪落在了菜园边松软的花草丛里,种子生根发芽,便长成了这棵小树。这不就是天上飞来的树么!从此,我便把它叫作“飞来树”。

④冬天来临时,“飞来树”的叶片渐黄并掉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次年初春,灰暗柔弱的枝条上又渐渐萌生细小的叶片,春夏之际再次开花。我时常站在“飞来树”前遐想,一边欣赏其细小的树叶和外形独特的花朵。之后几年,“飞来树”虽然没长高多少,但每年开花两次,每次花期都较长,给我们全家增添了许多欢乐。

⑤有一年我家翻修房屋,表哥用拖拉机运河沙,倒车时不小心把“飞来树”给压断了,卸下的沙子又埋压了树根几个月。待到房子翻修完毕清理场地时,我们发现“飞来树”的根已经腐烂,这让全家人伤心了很久。

⑥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北方进入林业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林业工作,这三十多年里,我到过全国多个林区、苗圃,还是没有见到过“飞来树”。去年底,我搬到东四环边的大郊亭居住,经常在小区里散步,观察并记录各种植物,遇到不认识的,就用手机里的植物识别软件拍照辨认。最近,在一大片铺地柏中,我突然看到一棵“飞来树”,顿时心情激动。手机识别后,给出的名字是“柽(chēng)柳”。

⑦我居住的小区栽植了54种、万余棵树木,每种树木少则几十棵,多则几百棵,要么成行,要么成片,没有孤植现象。我又仔细查看小区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这种树。由此看来,我们小区独此一棵的柽柳,或许也是来自天上的“飞来树”。少年时期在南方老家的门口天天见“飞来树”,时隔几十年在北京城东四环边的住宅小区,又可天天与“飞来树”为伴,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树木缘!

⑧认识了柽柳,方知柽柳野生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的盐碱地和沙荒地。由此看来,柽柳是我国生态治理特别是荒漠化治理的先锋树种。看似柔弱的小树,却在荒漠化土地的造林绿化中,胜过那些高大乔木。

⑨至此,我更加喜爱扎根心中几十年的“飞来树”了。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5日15版,有删改)

10.文中的“飞来树”,与作者及其家人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影响着心情的起伏。请结合文章,完成以下鱼骨图。

11.从修辞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一年春末,花草丛里探出一棵小树苗。
12.以下两个标题,你认为更适合本文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
(1)飞来树(2)柽柳
13.请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至此,我更加喜爱扎根心中几十年的飞来树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