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01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题(bá)          (xiāo)     (qiàn)       摩肩接(zhǒng)
B.依(bàng)       拥(chù)       年(mù)        自出心(cái)
C.谢(diāo)       (qí)          (chú)        滋暗长(qián)
D.星(chén)       痕(tái)        (yàng)       无动于(zhōng)
2022-11-15更新 | 47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感动中国人物之樊锦诗: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于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______的“敦煌的女儿”,______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她始终扎根大漠,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潜心于石窟的考古______和创新______,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开发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A.名副其实   因为   管理   研究B.实至名归   因为   研究   管理
C.名副其实   为了   研究   管理D.实至名归   为了   管理   研究
2023-02-15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3. 古诗文默写填空。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崔颢在《黄鹤楼》中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也从浪漫的幻想中折回现实。
(4)杜牧在《赤壁》中借用历史典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注释:①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②消长:增减。③造物者:天地自然。④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⑤适:享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张怀民/常百姓家
B.惟江上清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得之而为声
D.一毫而莫取/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其 不 变 者 而 观 之 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 而 又 何   羡 乎!
7.下列对上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出了在月色来临时,作者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B.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十八个字,高度传神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和在月光下水中藻荇的摇曳多姿,院中竹柏的疏影横斜。
C.乙文中,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D.乙文中,苏轼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
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日,一项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鼻腔内的新冠病毒被清除后,病毒还会残留在患者的眼睛中,而且一样具有传染性。

②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在眼中残留?有关专家这样解释和说明的:眼睛和鼻腔、支气管一样,都有很多黏膜,而黏膜对于病毒具有敏感性,所以眼睛也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当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新冠病毒在眼中残留时间的研究,但根据平常的病毒性结膜炎来看,在全身症状好转以后,眼中的病毒含量会慢慢减弱,时间需要 2到3周。

③如果确诊患者的眼睛中存在新冠病毒,那应该在全身抗病毒的基础上,按病毒性结膜炎接受治疗,同时适量使用一些人工泪液。因为人工泪液可以起到稀释病毒的作用,对眼睛表面形成保护。此外,务必要勤洗手,不随意用手揉眼睛。

(选自人民网——科普中国,有删节)

【材料二】

形象地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肤、黏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武器、信号弹等就是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当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偷进城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消灭,同时它们还会记录这个不法分子的特征,全城张贴通缉令,以保证相同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消灭。接种疫苗的过程就像是我们人为地塞几个不法分子(当然不是年轻力壮、破坏力十足的那些)进城,让警察抓住、认识、消灭它们,从而帮助我们的机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的长期的防御力,从而实现主动免疫。

(摘编自钟柯《疫苗究竟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病毒的》)


【材料三】

手部尤其是手掌的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之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而此时不妨倡导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拱手,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②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鼻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

③地面的痰迹和污水等也会造成病菌污染,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经常跟随人们走家串户,如果不注意其卫生,势必会成为一种可怕的“隐形”污染源。假设吐痰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他的一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行人踩到,病菌将会寄藏在鞋底中,污染地面不说,还会跟着漂浮到空气中,更会将绝大部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

④通常来说,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的过程中,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所以,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比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九成。因此,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对于防患感染新冠的肺炎更有其现实意义。

⑤在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今日,推行拱手复“礼”、口鼻戴“礼”、鞋底托“礼”、一米见“礼”等新礼,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时代意义

(摘编自王立祥《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9.下列有关说明文文体知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教材中的《中国石拱桥》是事理说明文,以上三则材料是事物说明文。
B.说明对象是指文章的说明内容或话题。材料一的说明对象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主要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材料二的语言鲜活生动,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说明顺序主要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材料三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0.仔细阅读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下列选项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措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新冠疫苗,帮助我们的机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的长期的防御力,从而实现主动免疫。
B.提倡拱手作揖礼代替握手,因为没有清洗过的手携带大量的多种病菌,握手极易传播病菌。
C.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因为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如果病菌寄藏在鞋底中,鞋底就会成为“隐形”污染源。
D.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与传染源保持距离,不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但是只要戴好口罩,即使1米以内的距离也很安全。
11.材料三中的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