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期末 2024-03-06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刻/       行/漩       怅/未雨       不一/针时弊
B.记/       袄/       合/而不舍       伤痕累/硕果
C.或/              /持之以       一气成/赫扬扬
D.语/鲜       菜/       路相逢       置辩/九云外
2024-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惋惜   坎肩   意想天开   狂妄自大
B.藻饰   炼达   望眼欲穿   味同嚼蜡
C.滞碍   寂寥   浮光掠影   铢两悉称
D.睥睨   诡谲   华众取宠   雕梁画栋
2024-03-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读书是一把_____心扉的钥匙。抚摸一本书,不只用眼睛,_____要用手指和心灵。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_____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她_____,这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打开          沉浸     夸夸其谈B.开启          沉醉     娓娓道来
C.开启          沉醉     夸夸其谈D.打开          沉浸     娓娓道来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和戏剧《屈原》《蔡文姬》《茶馆》等。
B.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戴梦欧,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C.《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
2024-03-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久前,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A.:                      ”。B.,                    。”
C.,                 ……     ”。D.:               ……     。”
2023-05-29更新 | 4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3)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4)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左传》)
2024-03-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义水中学将举办“告别初中,迎接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即将告别三年来一如父母的老师,某同学眼含热泪地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深情地写道: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呢?多少次豪情满怀,【甲】是您鼓励我勇猛向前;【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次汗水挥洒,是您陪伴我争分夺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①语段中【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结合上下文,将语段中【乙】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调查内容毕业去向(所占百分比)
高中职业中专社会
学生的期望78%17%5%
家长的期望90%6%4%
根据表格内容,写出学生与家长期望毕业去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4-03-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8. 阅读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词,完成下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2024-03-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杀之以应陈涉。(原文略)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上使外(     )       (2)死即大名耳(     )       (3)皆其长史(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喟然叹曰       康肃笑遣之
B.天下唱       宫中府中,俱一体
C.固怪之矣       先帝不臣卑鄙
D.辍耕垄上       何陋
11.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B.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C.陈胜、吴广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D.陈胜、吴广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出来的。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3.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2024-03-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从秋日的“朱柿”里发现吉庆的红,从雨过“天青”处采得清雅的蓝,从清晨天光中寻得“东方既白”……在2023年央视春晚上,展现传统色彩之美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惊艳众人。

②《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形成寻色、舞色、唱色等三个段落。曲作者张渠说:“我始终认为,技巧和手段要服务于表达,这次依然是在创作技巧与动人旋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来达到用音乐传递中国情感、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材料二】

今年春晚,总台在技术创新应用上再次突破,实现多个“首次”: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春晚摄制;利用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首次采用三维菁彩声制作春晚音频信号,最大限度还原春晚现场的音效,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也将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观众可实时欣赏到VR画师绘制三维影像的生成过程。

(摘自《央视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①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凭借耐人寻味之美霸榜热搜、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窥一二。

②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也因而,随《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时下的“色彩新潮流”,更有由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③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满庭芳国色》只是集大成的一次爆点。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皆宜、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

④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看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方面,一批高质量影视文艺作品、文博艺术展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们无不塑造了以国色为基调的安宁典雅、蕴藉丰厚的审美,润物细无声地释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文文根据以上材料编写的下列句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庭芳•国色》展现了传统色彩之美,达到了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B.随《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C.《满庭芳•国色》曲作者张渠认为,要在创作技巧与动人旋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表达要服务于技巧和手段。
D.中国色的“出圈”,其实有迹可循,《满庭芳•国色》只是集大成的一次爆点。
(2)雅雅认为兔年春晚体现了强烈的科技创新因素,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3)文文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满庭芳•国色》引发的中国色‘出圈’并没有什么生命力,很快就会被淘汰。”请你结合材料三反驳他的观点。
2023-04-21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榆树下

①院门口的老榆树七八十年了,巨伞一样的绿荫遮了半个院子,树干两个人才能抱过来。它的枝丫上系满了红布条,总有人在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时,往树枝上系一条,许个愿,仿佛从此就能心想事成。

②老于搂着树干,脸贴在嶙峋的树皮上。他听得到老榆树无声的啜泣,他摸了摸树皮上渗出的点点黄色树胶,仿佛是一滴滴眼泪,让他的心隐隐地疼。老于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他将手插进本就不多的头发里,抓了两把,随后点了支烟,又扔到地上一脚踩扁。

③开发征地,邻居们陆续签字搬走了。老于的小院,能分两套房,给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现在老于却迟疑了,不敢抬头看家人期盼的目光。

④老榆树怎么办?开发商的人再次登门时他又问道。办公的人说,都说过了,它不是名贵树种,本身也不成什么材,树身都有洞了,八成也空心了,怎么算也不值钱的。别人家的树赔一二百块,你的树,我们给你争取到了一万块,够意思了吧!

⑤老于说,我是说这树怎么处置。

⑥这块地要起高楼,肯定得推了呀!

⑦老于鱼泡一样的眼袋同脸上的肌肉一起抽搐着。他乞求道,给它一块地吧,只要它活着就好,我不要赔偿。

⑧一个愣头青说,见好就收吧,别蹬鼻子上脸,叽叽歪歪的不还是为了要钱吗?你以为它是紫檀啊?你这破树也就是个烧锅的料!赶紧签字吧,别耽误我们工作。

⑨老于就指着愣头青骂,小兔崽子!烧锅?我看你就像一根废柴!想动我的树,五百万块!没有五百万块免谈!滚!

⑩老于早已问遍了市里的公园和大公司,想给树找个归宿。可是树太大了,挪运的成本高达几万元,还不一定保证它能成活。老于的心就像一把小刀在深处绞着挖着,他知道没有人会赔偿他五百万元,他只想保住这棵树。

⑪一天下午,一个和老于年纪相仿的男人惊讶地张开双臂环抱着大树,一阵感叹。他问老于,这么粗的树,很值钱吧?

⑫老于苦笑,怎么说呢,它的价钱没法衡量,这是一棵树,也不是一棵树。只要能给它一块地方好好地活着,我就满足了。可是你说怎么那么难呢?我只是想让它活着。

⑬男人看着老于说,我听说过它啊,没想到这么壮观!它是大自然创造的精灵,应该好好活着。

⑭老于点头笑,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老兄你知道吗?这棵树是我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前和我一起栽下的。那一年,我刚四岁,他嘱咐我好好照顾这棵树。他给我量了身高,还在树上刻了一个印记。我父亲强壮着呢,他用一只手就能举起我来。他的胡子扎着我的花脸蛋,他说,等我回来时,看看你和树谁更壮,看看谁长得快!老于清了清哽咽的嗓子,沉默了。

⑮那么,后来呢?男人小心翼翼地问。

⑯老于双手搓了一把脸,低声说,后来,有人送来一只满是弹孔的军用水壶和一捧焦土。那场仗打了两天两夜,真惨烈啊!敌人最后用了燃烧弹,天地顷刻化为火海……的母亲抱着水壶哭了三天三夜,她将那捧土埋在这棵榆树下,为的就是抬眼就能看到他。你说它只是一棵树吗?

男人站起来,他红着眼,握住老于的手拍了拍,默默地看着老榆树,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⑱开发商的人又来了,这次还带来了图纸。

⑲他们将图纸摊在桌子上,指给老于看。老于家的这片土地,按原来的规划是一栋楼。现在,那栋楼将少盖两个单元,为大榆树留下生长的空间,还要给它立上牌子安上围栏保护起来。

⑳天翻地覆的改变,老于难以置信。他反复地看着图纸说,你们可别欺负我老头子没文化,骗我签字。

㉑放心吧,伯伯,我们董事长专门为您起草的合同。

㉒董事长?老于瞪大了眼睛。

㉓董事长的父亲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当年走后,杳无音信。我们董事长年年都到鸭绿江边,喊他回家……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男人站起来,他红着眼,握住老于的手拍了拍,默默地看着老榆树,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⑫段中“老于苦笑”与第⑭段中“老于点头笑,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老于的两次笑一样吗?分别展现了老于怎样的心情。
17.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8.读完这篇小说,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至爱亲情、爱国情怀、抗美援朝精神、红色精神的传承……请结合小说内容,围绕一两个词语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024-03-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9. 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与人物相关情节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
①胡屠户       ②严监生
2024-03-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0. 简·爱中有这样一句话: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请结合原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1. 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拽回了准备闯红灯的女儿,并严厉地批评了她;一个肉铺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卖良心肉、用公平秤;一名装修师傅时隔半月,又特地赶回客户家补上忘掉的一颗螺丝……

其实,在我们心中,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心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请以“我心中最宝贵的是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023-05-17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20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易误读常见字
20.65字形  常见易错字
30.65关联词语  词义辨析
40.65文学常识综合
50.65标点符号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7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图表类
四、诗歌鉴赏
80.65诗歌鉴赏  内容理解  情感主旨
五、文言文阅读
9-130.65人物传记类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40.65非连续性文本
15-180.65小说
七、名著阅读
190.65《儒林外史》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200.65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八、作文
21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