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末 2024-03-08 4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题目。

轻轻地打开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自然风物、人情百态犹如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里生机勃勃,美不胜收。——那百草园中的盆子像小珊瑚珠成的小球;那可爱的水zǎo     )把终年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母亲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     ),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郑振铎永不养猫,是为自己妄下断语、待生命的悔过;虚伪的皇帝竟然封骗子为“御pìn     )织师”,那可笑的骗局,最终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揭穿……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fù   zǎn   zhù   nüèB.fú   cuán   chǔ   nuè
C.fù   cuán   zhù   nüèD.fù   cuán   zhù   nuè
(2)在语段的括号内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澡      B.躁      C.藻      D.燥      
2024-03-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期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事业,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着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就能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

①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
②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③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④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前提
⑤没有发展,和平就失去了基础
A.③①②④⑤B.③⑤②①④
C.④⑤②①③D.④②⑤③①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4.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万善之王就是老虎,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将其视为一种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谈虎色变,对老虎十分畏惧。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意为统治者。由此可见,虎是象征威严和权势,有王者气度,民间也流传着“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说法和民谚。

材料二:

因为老虎威风凛凛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古时候关于将士大臣的美誉就有虎将、虎臣、虎士等,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有黄金雕刻的一只老虎,成为虎符。“虎狼之师”,通俗的理解就是如狼似虎的军队,用来比喻强大的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等。“虎贲”则象征着勇士,贲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样勇猛有力。

材料三:

在中国传说中,虎是极其有力量和正义的动物,能够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所以有些家庭会在家里挂虎画并且正对大门让恶魔不敢进入侵犯。当今的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期使自己更加强壮。中国人都图一个吉利,于是虎符、虎形旗成了震慑敌手之物,而百姓历来就愿意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辟邪。

(1)仔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虎的象征意义。
(2)有人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丑去寅来宏图展”,最适合做下联的一项是(     
A.牛归虎跃春意浓B.牛奔虎啸九州春C.虎添双翼前程远D.人人虎年鼓虎劲
2024-04-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模仿例句的写法,续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家乡的深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要用音符传达家乡叮咚不息的溪流;假如我是个画家,我要用画笔描绘家乡迷人的秋色:假如我是个_______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振铎

①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②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③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天都要“小猫?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④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⑤“三妹,小猫呢?”

⑥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⑦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⑧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⑨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⑩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⑪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⑫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⑬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⑭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⑮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⑯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⑰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笑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⑱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⑲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⑳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㉑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㉒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㉓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㉔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㉕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㉖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㉗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㉘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㉙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㉚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辨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㉛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㉜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㉝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㉞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6.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的心情不同。结合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7.文中第三只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8.联系上下文,赏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句。
9.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024-03-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不老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暖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厘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0.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②________;③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④母亲额头的皱纹;⑤________
11.朗读本文第④段时,应该选用的朗读语气是(     
A.慷慨激昂B.轻快愉悦C.舒缓沉郁
12.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贴”字有什么妙处?)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24-03-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4.解释下列加点同语的意思。
(1)一其一坐于前________       (2)一狼其中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6.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17.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甲文主要表现狼的________;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2024-03-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20. 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孙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两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2024-03-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求学路上,父母的关怀、师友的鼓励、成功的喜悦,甚至成长的迷茫、追梦的艰辛、遭受的挫折,都曾触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希望,激励你的斗志,成为你伟岸人格的奠基。


文题一: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______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55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语言表达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40.65对联  提炼与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选择题
30.85衔接与排序
四、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现代文阅读
6-90.65郑振铎(1898-1948)  小说
10-13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4-170.4蒲松龄(1640-1715)  小说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8-190.65诗歌鉴赏
八、名著阅读
200.85《西游记》
九、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