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浙江 九年级 二模 2024-03-28 3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开篇

地球生命的旅程,自辽阔的海洋伊始。在一汪深邃恢弘的蔚蓝中,qián       )藏着无数关乎文明的基因密码;在日复一日的潮起潮落间,gōu       )勒着不同城市的个性轮廓;在与海相伴的春夏秋冬里,yùn       )含着诸多值得挖掘的动人故事。

今日,我们欢聚于东海之滨——玉环,听阵阵涛声,诗韵绵绵吟风景;看点点船帆,故事悠悠话变迁;吹习习海风,情意脉脉入心帘。为此,我们特设三个互动体验项目,诚邀诸位参与打卡!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qián(      )       ②gōu(      )     ③yùn(      )
2.加点字“脉”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àiB.mò
2024-03-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与“海”“浪潮”相关的词语古诗文名句出处
海纳百川(1)______,若出其中;(2)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五湖四海气蒸云梦泽,(3)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吞湖海衔远山,吞长江,(4)______,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南海北(5)______,(6)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长风破浪(7)______,(8)______李白《行路难》
潮平风正(9)______,(10)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024-03-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4.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

清港渡

〔元〕陈高

清港矶头坐夕阳,萧萧只影寄他乡。

天边不尽青山色,若比羁愁愁更长。

【乙】

西青渡

〔清〕王钦瑞

铧锹夜渡早潮开,却止鸡声莫浪催。

记得临行慈母训,教看风静过江来。

【注释】①陈高:曾客居玉环楚门灵山寺数年。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③西青渡:玉环西青马道至乐清铧锹的一条水路交通要道,也是古代玉环百姓前往温州的主要途径。
(1)两首诗的前两句都交代了诗人渡海的时间,【甲】诗为______,【乙】诗为______
(2)两首都写诗人站在渡口的所见所思,但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

【乙】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列子·汤问》


【注释】①橛(jué):敲。②雷兽:雷神。③归墟:意谓众人之所归,指大海最深之处。④岱舆(dài y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⑤员峤(qiáo):古代传说中的神山。⑥珠玕(gān):珠玉。⑦峙:对立,耸立。⑧禺疆:古代传说中的北海之神。⑨巨鳌(áo):巨大的海龟。⑩数(shù):占卜吉凶。⑪凭:大。
5.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
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
(1)举足不数步课内迁移法:而计其长曾不寸(《核舟记》)______
(2)山之中间相七万里参考成语法:相去甚远______
(3)声五百里词类活用法: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
(4)合负而归其国查阅字典法:①同“趋”,趋向,奔向。②意向。③同“促”,催促。______(填序号)

6.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出 入 水 则 必 风 雨 其 光 如 日 月 其 声 如 雷 其 名 曰 夔 。
7.翻译下面句子。
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8.请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探究单。
中国古人眼中的海洋世界

海上之山山之特点山上之人/物人/物之特点
《山海经》流波山遥远(2)______
《列子·汤问》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1)______仙圣(3)______
探究的结论(4)______



9.【乙】文中提到的“龙伯之国”即大人国,在中外许多作品中都能看见其影子。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简述“大人国”的相关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A.《镜花缘》       B.《格列佛游记》
2024-03-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甲】

海里岸上(节选)林森

岸上

①午后三点半,老苏搬着条凳到家门口不远处的木麻黄林中,开始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②他想把那艘记忆中的船,以缩小的方式,用一整块树根雕刻出来。但他并不急于完成,刻几刀,就停下来,抽一根烟。他其实很少坐到暮色起,而是在接近五点左右收拾整齐,到镇上的茶馆里喝杯下午茶。镇子和渔村挨着,是岛上最著名的一个渔港,多少年来,一代代“做海”的人,从这里扬帆航向广袤的南中国海。穿过村头往北就是港口,但他步子很急,不敢多看那个他离开、回来无数遍的海港。他已经很久没有机会到海上去了。

海里

③老苏十三岁第一次上船。船离开岸边的时候,老苏陷在兴奋里,不去看岸上老人和女人的挥手。船驶向碧蓝深处,兴奋很快化为乌有。四望全是一样的,只有水天,只有单调到花眼的碧蓝色,航向掌握在父亲手里、心中。船行半天之后,老苏已经把该吐的都吐出来了。船员上前帮他捏肩捏背,被父亲喝止了:“才刚开始,后面两个月都要在水上,怎么受得了?让他吐!”

④父亲不理在船上打滚的他,只顾观看太阳,对照着手中的罗盘,有时会从怀里掏出一个被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打开那本纸张灰黄的小册子。那么多年了,识字不多的父亲,已经能把册子上的文字背下来了,可海上航行,马虎不得,还是得拿出来印证一下记忆。小册子上,写着这片海域所有的秘密。翻滚到肚子疼,翻滚到口腔泛酸、泛苦,翻滚到无力呻吟。父亲还是不理他,也不让船员过去。

⑤傍晚时,海面平静,有人给父亲换手,父亲把罗盘交到那人手中。父亲下到船舱里,用毛巾沾染了一点淡水,递给他。他接过毛巾时,手是发抖的,可他眼中的恨意并不消减。父亲淡淡地说:“要出海,这一关得熬过去,谁也帮不了你。海风吹了一天了,你用毛巾擦擦脸。”握着父亲递过来的湿毛巾,他发抖的手抬都抬不起来了。父亲伸手扶住他的后背,用力在他肩膀一捏,又抢过毛巾,盖在他脸上。毛巾掀开,好像揭开了一层厚厚的海盐面具,脸上一阵凉意。

这一趟出海,父亲没给他安排捕捞的活计,只任他在船上不停地呕吐,只任他学会在海上的第一件事——习惯晕船。

岸上

⑦老苏生了两男一女,女儿是老二,嫁到别的县去了。老三读完大学,没有回海南岛,留在上学的那个城市,成了市民,虽然时不时会在电话里说想念家里的海鲜什么的,但他每年回来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他的小孩已在那个城市读幼儿园了,老苏也只见过一回,语言也不通——终究和自己、和这片海没什么关系了。距离最近的是大儿子,就在镇上经营着一间铺面,卖的是砗磲贝加工成的工艺品,还和海水相关,但他已经不出海了,只是从人家手中进货、卖出而已。海上的生活太辛苦,老苏自然不愿儿孙们再继续走自己的路,可想到祖先多少代人以海为田,儿子这辈却远离了,老苏还是涌起一阵阵怅然。父亲从祖父那里接过《更路经》和罗盘,后来传给自己,自己要递出时,眼前空荡,没人接手。

海里

⑧从初登船到真正自己掌舵,老苏用了接近二十年。如果不是一场海上大风暴让父亲瘸了右腿,这个时间还得往后延迟。经过最初的不适期,适应船上生活之后,老苏去了别的船当船员。在别人船上的那些年里,每次在岸上,父亲紧紧叮嘱,让他背熟那本《更路经》、学会看罗盘。对他来讲,学这两样东西比在海上晕船呕吐还难受。但又不得不学,这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更路经》版本不一,却都是各个船长的珍贵私藏。父亲手头这本,传了几代了,已难以说清。在渔村的很多传说里,最初的《更路经》还与明朝的郑和船队有关,之后,一代代的渔村先民,用一次次惨痛的代价,完善、增补着这部小册子——这是一部附着无数海上亡灵的册子。

⑨……

⑩老苏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摆平了自己、船员和那片海域。他指挥着航线,不仅关系到能不能满载而归,还关系到一船人的性命。在之后的好多年里,他的船大多数是满载而归的,但总免不了有失落的时候,白忙一个月,船舱空荡荡。最大的损失,当然是有人把命丢在了海里。比如说,那一次疏忽,老苏船上最好的水手曾椰子,就把命丢在海里了。

岸上

⑪开渔季来临,市里把开渔节打造成旅游节。小镇上人山人海,老苏从未见过镇上这么热闹过。

⑫祭海仪式完毕后,渔船离岸出港。老苏坚持抱着自己刻好的那艘船,随着领导一起上了一艘大船。他竟有些晕船。

⑬晕船感在开出大半个小时之后才减轻。导游前来扶着老苏到船长的驾驶室内。看着眼前的一片仪器,各种仪表闪着光,还有面积不小的显示屏,显示着卫星定位导航,显示着离岸边多远,显示着船航行过的路线,老苏赞叹道:“这些东西,得学多久才会使啊?”船长笑了:“比您学那经书容易多了,您到前面来看看,观察一下这片海,看看怎么样?”

⑭老苏走近玻璃窗,外头的海面清清楚楚,但不会再有海风直扑而来,不会有海风给他浑身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海盐。当船头的海水像要迎面扑来的时候,他的晕船也就消失了。他挺直了腰板,直愣愣地看着外头的水纹变化……

(选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0.【编剧目·概括情节】请根据小说内容,完成剧目卡片。
第一幕:岸上时间:现在剧情:(1)______第二幕:海里时间:老苏十三岁剧情:(2)______第三幕:岸上时间:现在剧情:老苏的家庭现状,儿孙不愿再以海为田。第四幕:海里时间:十三岁以后剧情:老苏去别船当船员并背熟《更路经》,在父亲瘸腿后自己掌舵。第五幕:岸上时间:现在剧情:(3)______
11.【观写法·感受妙处】在观看演出时,小玉发现“岸上——海里”的穿插叙事是小说的一大特色。请分析这种叙事方式的妙处。

知识卡片:所谓穿插叙事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故事线交织在一起,交替出现,相互呼应。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看到不同的视角和角色,也可以使故事更具深度,还可以在叙述中渗入观点和感情。

12.【听台词·品味语言】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只任”的表达效果。

这一趟出海,父亲没给他安排捕捞的活计,只任他在船上不停地呕吐,只任他学会在海上的第一件事——习惯晕船。

13.【配道具·分析作用】《更路经》作为重要道具在演出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
14.【赏角色·联读感知】在经历人生痛苦的第一次后,老苏最终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名著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A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B.红军《红星照耀中国》
C.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林冲《水浒传》
【乙】

《蓝海中国》纪录片

材料一

2021年12月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打造的纪录片《蓝海中国》第一季在央视网终端正式首播。作为我国首部以沿海城市为题材的纪录片,《蓝海中国》第一季从中国大陆55个沿海城市中选取了10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由北向南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珠海、北海、海口、三亚。

材料二

《蓝海中国》首次集中展示了支撑海洋强国梦想的超级工程,涵盖了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展现中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中国航母制造摇篮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世界领先的智慧海洋海底无线通信组网……这一个个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超级工程,是蓝海中国的硬核实力,也是海洋强国梦想的探海航标,彰显着近年来我国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有别于相关海滨城市纪录片,《蓝海中国》不拘泥于与海相关的海上风景、海鲜美食等通用标签,而是深入到每座城市的街巷肌理,着力发现城市故事的海洋特质,发掘海洋故事的城市气质。于是,我们看到大连华服霓裳的国际时尚与航母摇篮的大国重器,青岛水准原点的海拔定位与海洋制药的健康使命,宁波天一生水的灯塔守望与港通天下的大港胸怀,福州福船起航的匠心追梦与巨轮出海的寰宇雄心,厦门东西合璧的文化魅力与音乐之岛的文艺情怀,海口骑楼老街的年轮积淀与自贸新港的创业激情……

海的意象、城的景象,终需通过人的形象得以确立。《蓝海中国》将海洋精神转化为鲜活的海洋故事和海洋人物群像,展现了百余种与海洋相关的职业与数十个与海洋相关的工作场景,每个城市选取五六位核心人物及相关群像,讲述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故事,表达着中国人千百年来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智慧、探索与牺牲。

海的辽阔、城的气质、国的梦想,创新与发展的时代精神融汇其间: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的陈大可院士、探索水下无线通信的崔军红团队等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张连刚,“探索一号”科考船的周皓等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用小小鱼丸与全球做生意的新一代闯海人、到内地创业的新生代澳门青年的创业精神;还有福州福船手艺人江金春、疍家文化传承与保护者郑石喜等传承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精神。

——《光明日报》

材料三

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叙事逻辑是《蓝海中国》的最大形式亮点所在。在创作思路上,《蓝海中国》摒弃了既有创作常见的宏大叙事观,也不只聚焦于自然、美食等单个侧面,而是融入更多现代风情和时代气息。

——央视网

《蓝海中国》以讲故事的形式从普通人视角揭示时代。

——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书记李航

海洋题材是一个富矿,怎么布局很重要。片中用小人物带入去呼应大时代,观照大时代。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纪录片《蓝海中国》第一季从中国大陆55个沿海城市中选取了大连、海口、宁波、三亚、威海、深圳等10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B.纪录片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蓝海中国》与《津·海岸》、《寻味顺德》等其他海滨城市纪录片一样,主要关注与海相关的海上风景、海鲜美食等。
C.人是海洋故事的核心,毕竟海的意象、城的景象,需通过人的形象得以确立。在《蓝海中国》里我们可以认识陈大可、张连刚、江金春等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
D.为了彰显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传达出勇气、智慧、探索的海洋精神,《蓝海中国》在创作上采用了宏大的叙事观。
16.李春利为什么说“海洋题材是一个富矿”?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分点概括。
17.《蓝海中国》第二季正在筹备中,节目组决定将《海里岸上》中老苏的故事纳入其中,请根据材料三中李航及李春利的评价结合小说的内容主题,探究其入选的合理性。
2024-03-2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8. 行走岛上,小玉发现“鸡山岛”的标识随处可见,精美别致,但这个标识有什么丰富的含义,他却有点看不明白。请你帮他解答疑惑。
建议
(1)先用合理的顺序介绍画面;
(2)再提炼其中的寓意;
(3)语言简洁,120字左右。
2024-03-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9. 根据要求作文。

玉环设立“闯海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闯海精神。由“闯海”我们可以联想到:闯练、闯关、闯荡、闯世界,其实人的一生都会有“闯”的经历和考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你写一篇作文,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能出现含有学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4-03-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语言表达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65字音  注音
二、名句名篇默写
3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40.65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5-90.65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0-170.15小说  非连续性文本
六、语言表达
180.65图文转换
七、作文
19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