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1 1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古诗文名句填空。

我们通过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跟着柳宗元,我们隔着竹林,听到了“(1)______”的水声,看到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______”的小石潭。我们在《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______,(4)______”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不断追寻的过程。在《式微》里充分感受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5)______,(6)______”。在《子衿》里体会独自徘徊城头女子对心上人“(7)______,(8)______”的思念,在两种时间的反差下显得如此深刻。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______,(10)______”中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sōu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

【乙】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 gài,如”“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等。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两字,(水)是形,”“是声。 五是转注,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做那个意义用,如,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

(节选自《经典常谈》,有删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ōu(     )             (     )             (     )             大gài(         )
(2)《经典常谈》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甲】文“段中横线上的作品名称是《________》。请再列举两部《经典常谈》所介绍的经典名称:《________》和《________》。
(3)结合【乙】文段及下图,判断“众”字属于哪种造字法,并简要分析。
2024-04-0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3. 复兴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以“我爱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班级举行“吟诵经典,诗意飞扬”古诗词朗诵大会,请你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诗”字填入宣传展板的方框内。(     
A.B.C.D.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古诗词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古诗词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百分比阅读笔记情况百分比
有计划10.1%每读必做0
有时有计划31.3%凭兴趣做24.6%
没有计划58.6%从不做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古诗词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3)下面是李华同学在活动上撰写的朗读杜甫诗歌的小提示,请你帮他修改。

朗诵诗歌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甲】诗人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所以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昂扬的、奋发向上的感情基调来读。《石壕吏》讲述了官吏为了补充兵力,深夜捉人的悲惨故事。【乙】在这个故事中,杜甫的心是痛的,也是矛盾的;他同情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他歌颂老妇人一家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支持唐王朝这场正义的战争,并对以大局为重的百姓深感敬佩;他痛恨战争,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得以安乐……【丙】所以应该以低沉的、哀痛的、忧伤的一种感情基调来读。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江北的早市

朱明东

①太阳刚升起,哈尔滨江北的早市就睁开了眼。过高架桥桥洞向北没多远,一辆农用四轮车吱嘎一声停在路旁。一对中年夫妇从车上下来,男人打开车厢,卸下时令蔬菜,女人则在马路牙子上铺起一大块塑料布,再麻利地往上摆放蔬菜。正摆着,卖小百货的老张头来了,在对面的马路牙子上支起一个不到两米宽的摊床。接着,卖水果的李大嫂到了,其他摊主也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人一顿忙活,寂静的街道转眼成了热闹的早市。

②在江北,集叫赶,市叫逛。赶,是为了需;逛,是为了品。 自不必说,单说这个。除了品尝和感受人间烟火气外,就是要在逛早市时品出一种散淡、一种轻松和一种从容来。晨曦映照江北大地,江北人纷纷走出家门,奔向早市。近的出小区就到,远的还要开车赶来。此时的江北早市,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从日用百货到农副产品,从古董旧货到时尚工艺,从吃喝零食到服装鞋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吆喝声、说笑声、嘈杂声,在江北的早市上一浪强过一浪。

③瓜果蔬菜是早市上的主角。江北人爱逛早市,多是采瓜购果买蔬菜。天下滋味早市知。食在人间,哪家哪户离得了吃? 瓜果蔬菜的卖家多,竞争也激烈。你家卖瓜,他家也卖瓜,你家从省外进的货,他家在城外有大棚。瓜呀,果呀,都较着劲儿比着鲜,你圆我润它香甜,谁也不比谁的差。价格不贵,任你挑任你选,不满意不要钱。你看,自产的黄瓜带着刺开着花儿,水灵灵地诱惑着人们的眼;大辣椒、小青椒闪着绿油油的光,似在骄傲地宣告辣的誓言;一捆捆小白菜和小葱,白里夹着绿,绿里生着白,如天然的翡翠;那紫得鲜亮的茄子,那胜似红灯笼的西红柿,还有花菜、鲜藕、冬瓜,眼巴巴地看着过往的江北人,盼着能被多看上一眼,多挑上几斤,多买上几两。

④一阵酒香飘了过来。前面,七八个大酒坛子一字排开。每个坛子上都贴了张红纸,写着大大的字。卖酒的小哥大声吆喝。几个老汉不约而同围拢过来。一个问:不上头?一个了一声:不上头,那是白开水。另一个直接拿起一旁的小酒提,就往一个开了封的坛子里舀:酒好不好,尝尝就知道。卖酒小哥脾气好:对对对,你尝吧,尝好了也好帮我做个活广告。酒香越飘人越多,闻酒的、品酒的、买酒的络绎不绝。

⑤卖酒的旁边是卖豆腐的。老黄豆腐是老品牌。 自打老黄去外地养老,他的女婿就成了老黄豆腐的传承人,几年的勤学苦练,几年的磕磕绊绊,老黄豆腐的牌子总算没有倒。早市上卖豆腐的不只老黄豆腐一家,都是卤水豆腐。赵钱孙李,人不同,豆腐也是一家一个味儿。若讲站得稳立得住叫得响,只有老黄豆腐。块大敦厚,不塌不垮,不渣不涩,没有豆腥味儿,鲜嫩柔滑中还略带淡淡的甜。没个好品行岂能修炼成早市上大家的最爱?

⑥最有烟火气的还是小吃区。大麻花、油炸糕、酥油饼、玉米饼,这个糕、那个点,还有各种风味的粉啊面啊,麻的辣的,都热腾腾、香喷喷地让你满口生津。最吊胃口的要数老庞家的大果子和豆腐脑。每逢早市,老庞都用新油来炸大果子,要的就是嘎嘣脆、鲜香酥。老庞媳妇做的豆腐脑白嫩软滑,一勺辣椒油、放一点韭菜花,再撒上一抹香菜叶,那滋味不单单美了胃,更暖了心。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在此待上一会儿,随便吃点儿啥,包你能品出人世间最朴素的美味。

⑦早市是逛出来的。这逛,也得分三类。一类是逛需,买回几斤菜、几斤瓜果,不拖泥带水,买完就打道回府;一类是逛闲,不买东西不捡漏,遛个弯饱个眼福,只图个乐儿;还有一类,权且当晨练,不在摩肩接踵中挤一挤,不闻一闻早市上的新香甜,浑身不得劲儿,一天不踏实。

⑧早市便利了江北人的生活,也蕴藏了江北人的盼头。一年到头,每周一四六就早上几个小时,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它陈列简单,拆装灵活,经营时短,不抢各大商场和超市的风头,更不挤占江北宝贵的空间。在江北人的生活清单里,早市位置虽不靠前,却从未受冷落。

⑨江北的味道里有朝阳的气息,更有江北人用心生活的滋味。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 12 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江北的味道里有朝阳的气息”与开买一句“太阳刚升起”巧妙呼应。
B.江北人逛早市主要是为了“品”,品尝和感受人间烟火气,品出散淡、轻松和从容。
C.老黄豆腐由老黄的女婿传承,质量一直很稳定,明显胜出早市上的其他家豆腐。
D.老庞炸的大果子风味独特,老庞媳妇做豆腐脑拿捏到位,这两样都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5.文章是如何描绘江北早市刚开始时的场景的?
6.江北早市的瓜果蔬菜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回答。
7.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卖酒小哥脾气好:“对对对,你尝吧,尝好了也好帮我做个活广告。”(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2)还有各种风味的粉啊面啊,麻的辣的,都热腾腾香喷喷地让你满口生津。(赏析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8.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2024-04-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清源山中的藤和树

许春樵

深秋了,窗外阳光依旧猛烈。单衣薄衫一车人,有戴墨镜的,有套短袖T恤的,还有手里抓着折叠纸扇的,扇子不是做样子的,隔一时半会就扇上一气。一早从县城进山,也就八点多,中巴车空调的风口呼呼地吐着冷气,功率拉满了的冷气声盖住了车内的背景音乐。

要去的山叫清源山。

下车,脚一落地,却是换了人间,恍惚中如同季节穿越。

一股凉风汹涌扑面,风从山里漫过来,席卷着树叶和水的气息,夹带着细若游丝的寒意,无孔不入。沿山道拾级而上,风在半山腰摆脱了一半的遮挡与羁绊,更凉了,是那种尖锐的凉,透骨的冷,停步歇脚,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抬眼见绿色苍莽中有树叶黄了,有树叶红了,这才意识到,节令真的来到了深秋,可青阳的秋天不在城里,在清源山中。

A】无疑是清源山的空气、阳光、风、溪水、树叶还原了季节的真实,走进清源山,也就走进了自然,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心灵栖居地。

B】而清源山中,除了不得不修的栈道、石阶,沿途的灌木、乔木、藤茎、杂草、枯石,错综复杂地纠缠堆叠在一起,有些乱,有些野,有些荒,俨然几千年如一日,从来就没人碰过,也没人动过,看到有树枝晃动和树叶飘落,听着耳边川流不息的风声,瞬间心领神会,清源山这莽莽苍苍的原生态,只有风动过,日月星光碰过。

C】上山的石径狭窄,参天树木在头顶上方合围,天空被茂密的枝叶挤占,漏进来的阳光落在中午时分的石阶上斑驳却清晰。往上,山势愈高,风愈大,山中景色愈加奇特,清源山最奇特的景观在石径两边的深山老林里,一入眼帘,惊世骇俗。路两边源源不断的藤和树缠绕在一起,藤嵌进了树中,树吞噬了藤的躯干,藤和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上到处都是藤和树的无休无止的纠缠,拆不开,掐不断,缠得你死我活。

油麻藤在其他地方是藤,在清源山里是树。

一座山,就像一个手艺人,要有独门绝活。如果黄山有迎客松的话,清源山就是常春油麻藤,藤很普通,但在清源山却独具诱惑。上山途中比比皆是毛竹粗、碗口粗的油麻藤,油麻藤扭曲着身子,一贴近树身,就触电似的箍紧了松树、栎树、枫树,藤和树像是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又像是彼此角力、以命相搏,最终在不分胜负中,同生共死。

油麻藤没有树的粗大壮实,却将树从上到下五花大绑,在88级天阶的溶洞口,一株比碗口还要粗的油麻藤将一棵老松树捆绑结实后,从树顶处蹿跳到另一棵枫树树干上,拦腰将枫树缠死,且一直缠到了树梢。油麻藤一挑俩,弯弯绕绕,一路死缠烂打,愣是将两棵老树缠得不能动弹。哪来那么大的力量?随行的讲解员告诉我,油麻藤最长能长到25米,藤长成碗口粗的树,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没人考证过,但确是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站在阳光漏洞百出的树荫下,情不自禁地冒出了藤一样腾挪跌宕的念头,藤以树平等的姿态与树结缘,是藤侵略了树,还是树征服了藤;是藤以卵击石,还是树倚强凌弱;是藤战胜了树,还是树毁灭了藤。藤和树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人,抑或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想象纷至沓来,直到许多天后,也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隐喻和象征,都对,都不对。

每年栀子花开的时节,油麻藤也开花了,通常见到的油麻藤枝干裸露,骨瘦如柴,而花却无比鲜艳,紫色、红色的花密集地裹挟在枝干四周,一团团,一簇簇,远看像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走近了看花形像张开翅膀的小鸟,一只只紫色的小鸟歇在藤干上,等待一声命令,就会飞向蓝天。油麻藤花瓣紫色里透了些许的白、些许黄、些许红,艳丽而丰富,妖娆而清雅。秋天油麻藤结果,果实可以榨油、可以药用,但没有人来采摘。酉华镇文旅讲解员说:清源山不修边幅,是保持住了山的原汁原味,野茶、野花、野藤、野树、野草,在清源山野了几千年,没有人干预,没有人修改,没有人想着改变它们的面貌和性质。这是对自然的一份敬畏,对山的一种景仰,这里留下了绿水青山,还留下了天人合一的梦想。

记住一个地方,往往记住的是一个细节,也许是一条古街、一座牌楼、一条溪流、一座山峰、一片湖水、一棵树;记住清源山,是从记住一根油麻藤开始的。

(选自《新安晚报》2023年12月15日,有删改)

9.把下面句子还原文中,确切的位置是(     

在过度旅游开发的名山大川中,原生态被大幅度篡改。

A.【A】B.【B】C.【C】
10.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藤和树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人,抑或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
11.文中两次插入了讲解员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12.文章标题“清源山中的藤和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许人也。初,光武贰于更始,会关中扰乱,遣前将军邓禹西征,送之于道。既反因于野王猎路见二老者即禽。光武问曰:禽何向?并举手西指,言:此中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光武曰:苟有其备,虎亦何患。父曰:何大王之谬邪! 昔汤即桀于鸣条,而大城于毫;武王亦即纣于牧野,而大城于郏鄏。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是以即人者,人亦即之,虽有其备,庸可忽乎!光武悟其旨,顾左右曰:此隐者也。将用之,辞而去,莫知所在。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还家                 要:________                       (2)来问讯   咸:________
(3)前将军邓禹西征   _______                       (4)虎亦何   患: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反 因 于 野 王 猎 路见 二 老 者 即 禽。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
16.【甲】【乙】两文中的“隐士”有何相同之处?
2024-04-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些行为简单,而有丰沛的爱;有些人平常,而有深刻的心。


请以“简单的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 600字。
2024-04-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综合性学习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图文转换  书法字体识别、鉴赏
四、现代文阅读
4-80.4散文
9-120.65散文
五、文言文阅读
13-160.15陶渊明(365-427)  人物传记类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六、作文
17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