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7 2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注意力,“好钢用在刀刃上”

①注意力,被认为是“一种无形的、有限的、最基本的心理资源”。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从事各类活动,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复杂思考。

②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展览、线上旅游……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在线”生活成为常态。线上信息丰富多元、线上活动方便快捷,既给人们带来大量选择,也使原本就有限的注意力面临巨大挑战。数字时代过度充裕的信息和个体的媒介化生存,容易带来注意力的超载,造成注意力过度损耗的精神疲劳状态。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每天在游戏、长短视频和直播等娱乐项目上投入的时间为两小时左右。热播剧、明星动态、动漫、电竞消耗了年轻人大量的时间,大大压缩了对其他信息的处理空间。

③数字时代,注意力面临巨大挑战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当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时,就难以形成专注力。许多人不停刷新社交媒体、回复消息,不断被娱乐八卦和热搜吸引点开链接,不时在直播、购物、游戏等网页间切换……时刻处于感知选择中,很难对一个信息作深入的判断和分析,很多是些不连贯、跳跃性、没有逻辑联系的信息序列。可以说,过多的信息切换让大脑处于游离状态,个体的深度学习和专注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工作和学习不停地被弹出的信息打断,就会使注意力像散射光一样四处弥漫,难以集中。

④在信息过于丰富的环境中,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用好宝贵的注意力,我们才能不被信息的洪流淹没,把握自己的人生。

⑤用好注意力,首先要科学辩证看待海量信息。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有益的,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是主体的“刚需”。要善于做好信息选择的“加减法”,在有效有益信息上分配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个体信息需求的层级序列,打造个体注意力分配的“知识图谱”,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让有限的注意力得到保护,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使用习惯。

⑥用好注意力,还要提升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注意时间越长,说明注意力越稳定集中,越有利于个体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深度的学习和创造,离不开对认识对象进行系统、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只有不断修炼慎思明辨的理性和澄澈清远的心境,才能排除干扰信息,思维高度集中,精神专注高效,用心做好一件事。

⑦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注意力,是信息时代的必备功课。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将它用在正确且重要的事情上。面对信息超载的压力时,我们要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需要的方向上,而不是任由它被各种无用的消息干扰。从心理学角度看,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就是通过大量的、全神贯注的投入实现与事物的深度联系。成功的事业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持守。反之,碌碌无为的生活并不都是因为能力不足,还因为把过多注意力花费在获取无效信息上,对事物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持之以恒的实践积累。在数字时代,固然要保持对信息的认知敏感,不让重要信息擦肩而过,更要强化注意力管理保护,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精神状态更加坚定从容。

(原文/路畅,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关于“注意力面临的巨大挑战”,下列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线上信息丰富多元甚至过度充裕会带来注意力的超载。
B.线上活动方便快捷带来的大量选择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C.个体的媒介化生存方式成为常态导致注意力过度损耗。
D.线上娱乐让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影响了注意力的稳定。
2.关于“注意力面临巨大挑战带来的危害”,下列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注意力不稳定和不持续会让人们难以形成专注力。
B.注意力不集中会让人对信息缺乏深入判断和分析。
C.注意力超载会让人们时刻处于感知选择状态中。
D.注意力受干扰会让人们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提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本质是什么?请用直白的语言概括。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何时花开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这句话,总能让人禁不住怦然心动。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心驰神移。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史载他是一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但他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每年寒食节,戴氏王妃必返临安娘家看望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这看似平常却又极为感人的一句话,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正是成就钱镠深情的载体,引得古今之人感慨连连、争相唱和。

⑦钱镠的九个字感动古今,背后隐现的是其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季节变换带来心灵敏感的悸动,一代君王流连于陌上风物之美,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深有触动。

⑧最令人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的稀缺之姿。“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今来昔往,逝水流年,无论是“千里江陵一日还”,还是“朝乾夕惕”“一刻千金”,人们听惯了向前、再向前的召唤,脚步匆匆又匆匆,少有像钱镠这般从容欣赏的韵致。尤其当下,是一个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之火熊熊烈烈。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再难回到自己的池塘观花赏月,曳尾优游

⑨当今时代,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

⑩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但只要留心,总会发现许多不曾出现在眼底的美景,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

⑪放慢脚步,调整身姿,如果愿意,可以听到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向内观照: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

⑫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若遇狂风暴雨又急急前行,难免摔倒在地。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把脚步放慢,把脚跟站稳,把前行的方向看准再上路。一位哲学家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才能更好地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⑬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学会放慢脚步吧,细致、从容地应对世界,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注释】漫:本义是书版、石刻等因年代久远遭磨损而模糊不清,这里指古老的文字和故事中留传下来的真理隐约可见。

(文/刘玉琴,基于命题有改动)

4.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怦然心动的原因。
5.第⑦段谈到钱镠有“感动古今”之处,令人感慨。请阅读第③—⑧段简要概括。
6.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再难回到自己的池塘观花赏月,曳尾优游。

7.阅读第⑨—⑫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主张人们在当今时代要放慢脚步?
2024-04-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阅读《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他是投水死的。他是楚国的贵族,怀王时候,作“左徒”的官。他一方面参赞国事,一方面给怀王见客,办外交,怀王很信任他。

当时楚国有亲秦、亲齐两派;屈原是亲齐派。秦国看见屈原得势,便派张仪买通了楚国的贵臣上官大夫、靳尚等,在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怀王果然被他们所惑,将屈原放逐到汉北。张仪便劝怀王和齐国绝交,说秦国答应割地六百里。楚和齐绝了交,张仪却说答应的是六里。怀王大怒,便举兵伐秦,不料大败而归。这时候想起屈原来了,将他召回,教他出使齐国。亲齐派暂时抬头。但是亲秦派不久又得势。怀王终于让秦国骗了去。拘留着,就死在那里。 可是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却还是听亲秦派的话,将他二次放逐到江南去,他流浪了九年,秦国的侵略一天紧似一天,他不忍亲见亡国的惨象,又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沉在汨罗江里。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9.请根据选段内容,说说屈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残魂零落”,神情“黯然”且加“倍”,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送兄弟到越江边,双双落泪,表现出兄弟之间的骨肉深情。
B.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六千里”表示被贬之远,“十二年”表示被贬之久,既有对往事的回顾,也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和愤慨。
C.颈联虽然以“岭”、“瘴”表现自己处境险恶,但一想到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作者一扫忧愁,为有美好前程而高兴。
D.尾联中,诗人说自己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地的烟树,是因为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即将远在他方。
2024-04-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方其得意,万物无以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字子瞻,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弟苏辙也受累被贬。后来,苏辙来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江上                    庐:居住
B.不足以众客             席:容纳
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   具:准备
D.万物无以             易:交换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A.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B.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C.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D.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被贬齐安,在山水之间恬然自适,并没觉得日子有多难过。
B.子瞻在西山探幽访胜时发现了一个废弃的亭子,亭子面积不大。
C.子瞻他们在雷雨交加的时候拔去一棵大树,扩大了亭子的面积。
D.子瞻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并不是被贬官之后才开始的。
1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2024-04-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______,贯天山云海之______,醮几滴边塞征人______,摘几缕少妇回首时眼波的______,让贵妇素雅的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②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备战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号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在床前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时代的强光。

③读这样的唐诗恰似与古人进行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A】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世事哀怨【B】但今天的人们在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C】最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D】在今天依然育着文化的成长。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qiān)手B.沟(hè)C.徘(huái)D.(bǔ)育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   精华   离泪   忧愁B.精华   气势   忧愁   离泪
C.精华   气势   离泪   忧愁D.气势   精华   忧愁   离泪
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A.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B.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C.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D.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19.将“卷帙浩繁的唐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着兴衰哀乐”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②段开头B.第②段结尾C.第③段开头D.第③段结尾
2024-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中有“舒适圈”的概念,指一种生存状态与生活模式。在这个圈子里人的生活相对平稳,少有压力、竞争,也很难有创新、挑战,人们感到舒适轻松、安逸自在。但是,长期停留在“舒适圈”里,易导致个人成长和进步受到限制。

因此,人只有跳出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4-04-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选择题
1
文言文阅读
1
基础知识综合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立论文
4-70.65散文
二、名著阅读
8-90.85提炼与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经典常谈》
三、选择题
100.65诗歌鉴赏  内容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11-140.65山水游记类课外阅读
五、基础知识综合
15-190.4字音  字形  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衔接与排序
六、作文
20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