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9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烟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泪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要气好像雾霭的轻潮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耐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     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     在那个小村落里,     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的衬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阔、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田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还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葬苍,午餐应可寄前庄,票晨有孤舟横筠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用。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笼lóng          河畔bàn                    落寞
B.轻笼lǒng          河畔pàn                    落没
C.轻笼lǒng          河畔pàn                    落寞
D.轻笼lóng          河畔bàn                    落没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落有致   缭绕   升腾B.长短不一   缠绕   奔腾
C.长短不一   缠绕   升腾D.错落有致   缭绕   奔腾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时遗漏了,请问放在下列哪一处最合适?(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展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露
A.①B.②C.⑧D.④
4.下列含“烟”的诗句与“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意境相符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霞。B.故人西游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厦门悬。
2024-04-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5.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①品读“_____________,三而竭”使我们明白了做事情要趁着情绪高涨时,一下子做完的道理。
②吟诵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两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南宋爱国诗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十五从军征》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强烈的时间差,侧面表现了战争的长久残酷,让我们感慨万千。
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重现了热烈喧闹的宴饮送别场景。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     )
(2)小信未(     )
(3)乃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9.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10.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022-07-09更新 | 10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蜉蝣

①自古以来,蜉蝣这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一直是人们咏怀的对象。最早吟咏蜉蝣的莫过于《诗经·曹风·蜉蝣》中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为何人们会钟情于这一不起眼的小昆虫呢?

②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也是现存最古老的飞行昆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蜉蝣的种类,目前世界已知的有3000余种。

③蜉蝣体形细长,体壁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咀嚼式。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明显小于前翅。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1根长的中尾丝。

④蜉蝣一生需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阶段。每只雌蜉蝣基本上能产两三千粒卵。卵在水里经过7~14天就会孵化成稚虫。稚虫生活在温度适中、不断流动的活水中,它们附着在水中的物体上,靠吃水里的植物或其它生物的碎屑以及藻类慢慢长大。如果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随意翻开一块石头,就会发现几只蜉蝣的稚虫瞪着圆圆的可爱的复眼,静静地吸附在石头上,养精蓄锐,等待飞出水面的那一瞬。

⑤稚虫在水里一般要待上1~3年的时间,经过10~50次不等的蜕皮才能离开水面。每蜕一次皮,它们都会长大一些,等到了末龄稚虫期,它们便顺着水草爬出水面,爬到水边的植物或石块上,然后蜕去稚虫期的最后一次皮,伸出美丽的翅,进入亚成虫期。

⑥亚成虫期的蜉蝣与成虫已经很相似了,已具有与成虫几乎一样的翅膀,但翅不透明,体色暗淡,复眼未发育完全,口器还没有完全退化,前足、尾须等附肢和体内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一时期时间非常短,短暂的停歇后便再次蜕皮,变成翅膀透明、发育完全成熟的成虫。这最后两次蜕皮的间隔有的仅几分钟,有的则数小时,因蜉蝣种类不同而各异。

⑦成虫只有几个小时到几天的寿命,最长的也超不过10天。刚刚蜕皮的成虫必须在翩翩起舞的同时立即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此时的蜉蝣,已经完全没有口器,它们不饮不食,身体轻盈,腹部的尾丝在空中随风飘动,尽展着优雅风采。它们在空中交配之后,同时向水面跌落,雄成虫因筋疲力尽很快死去,雌成虫将卵产在水中后,也在水面静静地死去。蜉蝣的生命就是从雌成虫拼尽最后一点力气产在水里的卵开始的。

11.下列对蜉蝣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卵孵化成稚虫的时间不会超过10天。
B.稚虫期最后一次蜕皮在水下水草里进行。
C.亚成虫期体内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D.成虫期口器虽未完全退化但已不能饮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段举《诗经·蜉蝣》例子足以证明“蜉蝣是美丽而又独特的昆虫”这一观点。
B.在全球的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蜉蝣这种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C.亚成虫和成虫蜉蝣差别并不大,不同种类蜉蝣由亚成虫变成虫需要的时间不同。
D.成虫蜉蝣无论雌或雄都不能生存超过10天,在这10天里它们还必须完成繁殖
13.第⑥段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的教育》之重沐

——振华女校40周年纪念献给校长王季玉先生

费孝通

①每逢有朋友问起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爱的教育》。有时我也自觉可怪,为什么这本书对我会这样地亲切?当我经了多年远别,重返苏州,踏进母校的校门时,这问题的答案蓦然来到心头:这书里所流露的人性,原来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何怪我一翻开这书,一字一行,语语乡音,这样熟悉。我又怎能不偏爱这本读物?

②25年前,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操场角里,浪木旁的空场上闲谈。那时的振华还在严衙前。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们下了课,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们奔跑或闲坐。这些孩子们中间有人这样说:“我将来总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不喜欢张良,项羽才是英雄。”

③另外一个孩子却说:“我是想做三先生(我们那时称王季玉先生作三先生,因为她在家里是老三)。”

④很快地有人笑了:“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

⑤“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我就说:“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你真的愿意她离开我们么?”有位小朋友急了。

⑥没有人再说话了。孩子们被问住了。没有人能想象三先生会离开我们这些孩子的。如果她真的要去做项羽、张良,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也不会放她。孩子们话是不说了,但是谁都感觉到一种悟彻:看孩子们拼拼法似乎比到月亮上去探险更值得我们的爱好,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可是这悟彻却使他们靠近了人性。在这把人性愈抛愈远的世界里,大家想在做项羽、张良,或是上月亮去探险时,我回忆起了25年前操场角落里所领悟的一种模糊的感觉,虽则我还是不知道应当怎样去衡量人间的价值,我总好像又重温了一课《爱的教育》。

⑦苏州的冬天是冷冽的,在艰苦中撑住的学校,当然更不会有室温的设备。孩子们穿得像泥菩萨般供在课桌旁,有太阳的晒太阳,没有太阳的烘手炉。“拜拜天,今天不要上黑板罢。”孩子们在私语。果然,三先生没有叫我们上黑板,她自己在台上抄字给我们读。这天的字可写得特别大,而且没有往日那样整齐了。再看时,三先生的手肿得像只新鲜的佛手。

⑧“三姨每天朝上自己洗衣服,弄得这一手冻疮。”坐在我旁边的她的侄女偷偷地和我这样说。话里似乎责备这位老人家不知自惜。我听着也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第一是大清早不必老在冷水里洗衣服,第二是既洗了衣服,生了冻疮,又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写字。学生们袖着手,老师却忙着抄黑板,这又何苦呢?

⑨那天放学,她的侄女和我一路回家,又告诉我说:“人家请三姨到上海去做事,她不肯去。”

⑩“上海去了,不是可以不必自己洗衣服了么?”我还没忘记那只冻疮的手。

⑪“可是三姨不肯去。”她侄女又加重地说了一句。

⑫三先生在孩子们心目中总是个不大容易了解的老师。我们那时不知怎么的想起了出张壁报,怕学校不允许我们张贴。我们去告诉三先生,三先生没有说什么话,点点头,在书架里拿出了一叠纸给我们。这真是使我们有一点喜出望外,因为三先生自己是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张纸的,这次却这样慷慨;原来她不肯放松足以教育孩子们的每一个机会。

⑬我们那时的壁报贴在小学部进门处的走廊里,走廊相当狭。我们那时通行着一种“提逃犯”的游戏,一个人逃,一个人追。我有次正当着“逃犯”,一直从操场那边冲逃走廊,想绕进小学部回“窠”。这一冲却正撞在站在走廊里转角处看我们壁报的三先生的怀里。我站住了,知道闯了祸。可是抬眼一看在我面前的却并不是一个责备我的脸,而是一堆笑容:“孝通,你也能作诗,很好。”她拍着我的小肩膀,“留心些,不要冲在墙上跌痛了。”我笑了一笑就跑了。直到这次回到母校,看见季玉先生的笑容时,才重又想起了这一段事。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⑭振华是40年了,我离开振华也已经20多年了,其间又经过了抗战的8年,原已经长成的振华,经此打击、破坏,也似乎停顿了一期。但是,我再来时,季玉先生却还是20多年前的三先生,一个看孩子们拼拼法,清早洗衣服,被孩子们撞着会笑的老师,她伸着手拉住我说:“孝通,你还是这样。”我也说:“季玉先生,你也还是这样,”她笑了,笑里流露了她的愉快,笑里也告诉了我25年前所不能了解的一切。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读《爱的教育》了。

1946年11月1日

(选自《费孝通人物随笔》有删减)

14.结合文章揣摩孩子们说话时的心理,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我是想做三先生。”(敬佩、仰慕)
B.“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质疑、不屑)
C.“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不解、疑惑)
D.“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敬佩、嘲笑)
15.三先生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大容易被孩子们理解的?
16.体会文中加点词的作用。
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17.从文章看,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
18.文章为什么以“《爱的教育》之重沐”为题?
2022-08-30更新 | 6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真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9. 提要钩玄读书法: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指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1)乐思组运用“提要钩玄法”阅读《儒林外史》,他们制作的读书记录卡被弄脏了一部分,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补全表格。
人物情节形象特征
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恳求他人带他进去。在贡院内见到两块号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迂腐、迷信科举、备受歧视
范进五十多岁还是一个童生,几十年应试不中。后来中举,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的状态,被其岳父一巴掌打清醒。
严监生吝啬、贪婪、虚伪
①人物选项:A 匡超人       B 周进       C 杜少卿
②形象特征:      
A 仁德宽厚、慷慨大方。        B 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趋炎附势。
C 迷信科举、热衷功名、恃才放旷。
③情节选项:      
A 临死前,手伸二指,迟迟不肯咽气。其妾赵氏为他挑掉了灯盏里的一根灯草。
B 扣压早先卖给邻居家的猪,还让几个儿子把讨猪的邻居打断了腿。
C 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赖了船钱扬长而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