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八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4-04-18 2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是细雨迷蒙里悠长又寂寥的小巷,那是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和深藏而不露的丰富,仿佛是深入骨髓的tián     )静。少了一些喧嚣之感,多了几缕清悠之气。这气正是来自静     )的苏州小巷,               ,也来自“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气是从古雅素朴的线装书中飘     )而出的,是从洒脱泻意的青花瓷里盘旋而至的,是在那伴着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拍曲的笛音里回环往复的,是在那穷极楼阁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 liàn     )而成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tián(     )       静mì(     )       飘yì(     )       修 liàn(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3)为上面文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以下排列最适合的一项是(     
A.来自铮铮的青石板,来自古色幽然的木栅板,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高高的风火墙
B.来自铮铮的青石板,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古色幽然的木栅板
C.来自铮铮的青石板,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灿烂飞扬的丁香花
D.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灿烂飞扬的丁香花,来自铮铮的青石板,来自简洁致朴的石库门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请你将有关作者和诗文补充完整。

历代文人志士面对个人际遇的变化时总是感慨良多。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发出感慨“①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张养浩经过潼关,发现“伤心秦汉经行处,②__________”;范仲淹在边塞忧国思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___________”;④目送武判官归去_____写下“⑤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帐然苦失的诗句;革命烈士秋瑾在《满江红》中“⑥__________、青衫湿”一句,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

家国之变更引发诗者情思。辛弃疾在《⑦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⑧__________”的词句,表达自己抗金复国建动立业的雄心:《出师表》中诸葛亮“⑨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以期恢复汉朝基业;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期,依然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⑩____________”的最强音,令人感怀。

2024-04-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八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阅读选段,结合整部作品来揣摩,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吴敬梓的写作用意?(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A.细致描绘了雨后的湖光山色,突出了自然明亮可爱之美,实则是含蓄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B.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意在告诉读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D.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从而引出下文时知县、翟买办索画等情节,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2022-05-24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4. 2024年是吴敬梓诞辰323周年。为纪念《儒林外史》这部巨著,请你从下列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设计一张人物纪念邮票,并说一说你的设计构思。
A.严监生            B.王冕            C.周进          D.匡超人
选:
设计构思:
2024-04-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八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余栽矣!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变子之所共知,曩独畏其强耳。韩信有言:“能反其道,共强易弱。”况今虏首庸儒,政令日驰,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情。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一朋人惩创,更立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

(节选自陈亮《中兴论》)

[乙]

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思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调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那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益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节选自辛弃疾《美芹十论》)

[丙]

南歌子

(宋)陈亮

池草抽新碧,山桃褪小红。寻春闲过小园东。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游镫归敲月,春衫醉舞风。谁家三弄学元戎。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

[注释]:①赤子:指百姓。②揆:估量,揣测。③更立令主:另立各的国君。④殂谢:死亡衰退。⑤这首词是陈亮闲置期间所作。⑥“三弄”指代箫管;“元戎”,泛指军事。
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浮之习                                        望其旗(《曹刿论战》)
B.豪杰                                        杀两尉(《陈涉世家》)
C.其实                                        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兵劫形                                        增其旧(《岳阳楼记》)
6.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共有十个篇章,[乙]文选段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察情》B.《观衅》C.《详战》D.《审势》
7.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之天时,摆之人事,当不远矣。
(2)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8.下列有关[丙]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春闲过小园东”写出暮春时节,词人寻见春天的经过,体现其内心暂时的闲适。
B.“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一个“乱”字,不仅实写花乱,更暗写词人内心之乱。
C.“游镫归敲月”,一个“敲”字,以春游归来月下敲门之声反衬出周围世界的静谧。
D.“春衫碎舞风”表面看上似乎写出词人落拓不羁,实则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9.请根据[甲][丙]诗文的内容,说说你对“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中“闲愁”的理解。
10.“能反其道,其强易弱”,强的一方也可以变成弱的一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金国可能由强变弱的原因。
2023-04-27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画中国》央视热播

①诗歌与绘画,同为中国最古老,也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创作活动,千百年来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便是将诗画这两种文化载体紧密结合,当诗情与画意在节目中自然相融,一种连接古今的诗画意境奔涌而来。

②《诗画中国》从近千个作品中筛选出40余幅画作和50多首诗文,讲述诗画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精神,描绘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时代长图。节目共十一期,对经典诗画作品进行主题化呈现和创新性解读,带受众领略诗笔与画笔共同绘就的中华风采:风骨中国的精神底色、山河中国的壮美辽阔、乐舞中国的多彩艺术、四时中国的流转生息、田园中国的自然乐趣、灵韵中国的生命活力、礼仪中国的大国气度、雅趣中国的格调意境、营造中国的智慧美学、色彩中国的缤纷璀璨、匠心中国的砥砺奋斗。

③《诗画中国》将诗画这两种文化载体紧密结合,当诗情与画意在节目中自然相融,一种连接古今的诗画意境奔涌而来,例如南宋赵伯驹的名画《江山秋色图》卷,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珍藏文物在香港展出。《诗画中国》特别邀请了香港演员汪明荃用粤语领诵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诗歌体会画中意境。

④《诗画中国》以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为“食材”,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为“调味”,熬制中国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老汤”,并通过电影级别的拍摄与制作方式,烹饪出“想象走入现实”的文化佳肴,每一期节目“开卷”将观众带入诗画的历史之中,“入卷”以赏心悦目的呈现对诗画之美进行创新表达,“赏卷”在多维思考的碰撞中激活作品的时代价值,“合卷”则定格经典演绎画面,为整场“丹青旅程”徐徐落幕。譬如在首期播出的节目中,老戏骨李光复化身“山间行者”,踏入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沿着极具绢画质感的山道攀援而上,笑看大美风光。事实上,这幅《溪山行旅图》,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其细细拆分出80多个元素,以超过1000小时的努力将各个元素重新绘制,再通过三维建模进行组合。

材料二

优酷发布2022传统文化节目报告

(摘自2022年9月13日《新快报》,有删改)

①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将至,优酷发布《2022传统文化节目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国风国潮成荧屏生力军,9.5亿人次通过观看视听节目拥抱传统文化。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实现双向奔赴,90后00后观看占比七成。《国家宝藏之文物季》《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元宵奇妙游》等节目最受年轻人欢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出圈。 消费时长显著提升。

②青年人喜爱观看传统文化节目的原因是什么?超六成Z世代认为,传统文化节目场景和剧情设计等极具感染力,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今,传统文化节目深入人心,众多受访网友表示,内容形式深度创新,以视觉上的新奇特丰富艺术创作空间,充分阐释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摘自2023年2月4日新浪网,有删改)

材料三

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①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其中,不少节目深入挖掘诗书画等古老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徜徉在精彩的视听画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②《诗画中国》中,朗诵表演艺术家瞿弦和与舞者李响以诗舞的巧妙结合演绎唐伯虎笔下雪景;《2023中国诗词大会》里,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的数字人苏东坡跨越时空,与真人演员饰演的黄庭坚在电视舞台还原了当年的鄱阳湖相会,为选手出考题;总台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将桃红、凝脂、细叶、群青等有着优美名字的中国色娓娓道来;歌手王晰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号手朱德恩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中把二十四节气唱成歌……文人墨客的至高理想、劳动人民的生活细察、古今同频的家国情愫,在演与唱、秦与舞中尽数迸发,以中国式审美为中国电视的传统文化之旅揭开序幕,让传统文化的富矿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散发出耀眼光芒。这些文化节目将诗情画意,古人哲思,今人体验融会贯通,创造出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全新文化产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和思想成果。

(摘自2023年2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1.根据材料一,说说《诗画中国》这一文化节目的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2.根据材料二中图1的内容,补出横线上缺失的句子。
1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传统文化引领荧屏时尚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2023-03-21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拓印画里的美

金岳清

①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那些日子,整个松阳都在蒙蒙烟雨中沉浮。那些青山白雾、黄墙翠竹,总在我眼前不断变幻。我还记得那松阳白老酒,还有包装盒上的拓印画。

②我们那天是坐车上的山。来时有小雨,山上大雾弥漫。下车时看到一个木牌:松庄。四周全是山,松庄就在山底,一条小溪环村,仿佛是轻轻一搂,便把小山村搂在怀中。小溪两边,老屋傍水而建,黛砖黑瓦,青山碧水,那色调宁静、恬淡,有一种独特的意韵。

③屋内泥墙上挂着许多画,我在一幅拓印画前驻足良久。画面仅盈尺,上面有黑乎乎的四个手印,四个大拇指上居然用黄色颜料点缀成四个神态各异的鸭头,或惊呼,或疑惑,或恬静。上方是一只被惊起的肥大白鹅,白鹅右侧散落着几只稚态可掬的小鸭。这一下,画面活起来了。似乎来了危险,白鹅先受惊,扬头振翅欲飞,下面一只黑鸭闻风呼唤自己的孩子,另一只却一脸懵懂,而小鸭们仍然悠然自得,实在是意趣盎然。

④我想,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有人从旁介绍,作者是隔壁的村民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屋主人指着边上的一张照片:喏!就是她。她穿着咖啡色上衣,黑色裤子,头顶已是白发,两条粗大的麻花辫子却黑得发亮,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主人说,叶奶奶每天早上四点多去田头劳作,每年五月份开始赤脚,一年四季喝自家做的端午茶。她是个爽朗热心的人,隔三岔五给邻居们送一把豆角或者苋菜,所以人缘很好。叶奶奶热爱拓印画,用手掌拓,用手指拓,用脚掌拓,也用蔬果拓,青椒、土豆、菜心、柠檬、苹果……再看墙上,我被另一幅色彩丰富的拓印画吸引住了。那是一个粗糙的瓦罐,里面插着一把摇曳的山花,红的、黄的、紫的,重重叠叠,散而不乱。枝干纤细,花朵肥大,每一朵花都是抽象的,但簇拥在一起的花,又似乎构成了一朵更大的花。我受到了感染,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那笑声与歌声一浪一浪地涌过来,使我陶醉。

⑤我还沉浸在想象中,主人轻轻拉了我一把,用手指指另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赤膊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古铜色的皮肤,头发花白。主人说,这位叶阿公更年长,今年八十多岁了。那天主人请村里人来作拓印画,叶阿公来了,从山上摘了茶叶,拓了四幅作品,分别表现山村的春夏秋冬,一鸣惊人。我一边听,一边品味墙上的画。不得不佩服叶阿公,这些叶子在他的手中千变万化,形态、疏密、层次、色彩、方向,无不恰到好处。这纷纷落叶昭示着四季更迭,昭示着自然的法则,也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边上的另一张照片里,叶阿公正用一双苍老的手,把蘸满灰蓝色颜料的茶叶压在赭色的画纸上,那种自如、随性、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村艺术家。

⑥出门时,我看见叶奶奶充满意趣的拓印画被印在松阳白老酒的包装盒上。这对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幸福。我想,创造美的人是幸福的。在这小山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他们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选自202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作者因什么而“醉”?请根据文意完成思维导图。

   

15.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
16.第④段描写拓印画里满是“山花”,“我”为什么似乎听到“笑声与歌声”?
17.小南同学为松阳拍摄短视频,将叶奶奶作为特写镜头。如果再增加一个,你更想推荐下面哪一个镜头?说说你的理由。
A叶阿公与他的拓印画
B印有叶奶奶拓印画的松阳白老酒包装盒
18.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松庄老人的生活态度带给你什么启示。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9. 作文。

春天里,阳光下,一切都会闪闪发光。“春到人间草木知”“春风十里柔情”“留连戏蝶时时舞”……春天是本书,远不止“花红柳绿”,可观可思,意蕴无穷。

请以《春天是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2-05-24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根据拼音写汉字  常见易错字  衔接与排序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选择题
30.65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四、名著阅读
40.4《儒林外史》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5-100.4历史事件类  议论说理类  词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1-130.65非连续性文本
14-180.4记叙文
七、作文
19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