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八年级 期中 2024-04-28 1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1. 阅读卷首语,根据拼音填写出汉字。

卷首语

八年级下册一至三单元,课课名品佳作,篇篇经典独特。你看,平桥村的夜晚,(1)mí_____ 散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色让迅哥沉醉。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2)huì_____ 暗了又明晰,最终使人大彻大悟。吴伯箫在夜深星阑时,想起将军挑灯看剑,愿化身那灯笼下的马前(3)zú_____ 。当一群大雁保持jiān(4)_____ 默,悄悄地飞过威斯康星时,人类的情感是否与大雁相通?

2024-04-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我们通过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跟着柳宗元,我们隔着竹林,听到“__________”的水声,看到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的小石潭;在《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不断追寻的过程,在《子衿》里体会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在两种时间的反差下显得如此深刻;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三、翻译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1)往来翕忽______                    (2)悄怆幽______
(3)势象形______                    (4)窈窕淑女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国学”都有了一定了解。班级拟围绕“国学”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关心他人。

4.下表为国学经典中的“四书”的相关知识,请你将文段序号填到对应位置。

四书篇目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篇目内容

____

____

____

____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你的同学小王打算期中考试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2024-04-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名校
材料一: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注释:①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无子,人称“梅妻鹤子"。
材料二: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宗朝累居要职。

有道士司马承桢者,睿宗遣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桢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卷十)

注释:①束带:整肃衣冠,表示端庄。②《归去来兮辞》:这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 的宣言。③卢藏用:盛唐诗人。④中宗朝:这里指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⑤司马承祯:唐朝 隐士。⑥睿宗:唐睿宗李旦。⑦仆:对自己的谦称。
材料三: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①暄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②狎:玩赏,亲近。③檀板: 这里泛指乐器。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过程字义
入笼中
课内迁移法
渔人甚异之,前行 (《桃花源记》)(1)
客坐余人各复至其家 (《桃花源记》)(2)
中宗朝居要职查阅词典法①积累,聚积;②屡次,连续;③操劳(3)          (填序号)
承祯答曰
参考成语法
不疾不(4)
藏用有惭面不改(5)
7.请你为画线句断句,限断一处。
我 岂 能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向 乡 里 小 儿!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颇有特色,请从多感官描写角度加以赏析。
9.陶渊明、卢藏用、林逋都有归隐经历,请结合三则材料,分别说说他们三人归隐的原因和背后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图1: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春分,古时候又称“日夜分”。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从春分开始白天会越来越长,而黑夜越来越短。春分时节,气候适宜,万物蓬勃生长。古代民间有簪花喝酒习俗,时至今天,踏青、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并有新的发展。所以,二十四节气对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增进文化认同的功能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百度百科及中新网)

【材料二】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的万物仿佛懂得人情事故,蓄满生意与春惜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是谷雨节气的洛阳牡丹,用这样一个震撼的仪式与春天告别。这时候鲜河豚、嫩香椿、谷雨茶蹦跃登场,让人强壮骨,慰藉肺腑。联合国将每年农历谷雨节作为“联合国中文日”,以此纪念中华文祖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震撼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比如“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隐匿林中的蓝色湖泊。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材料三】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春分篇》在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基础上,用跨品类艺术形式来“着色”,历史与现代交织增加“饱和度”。《春茶意暖》中,舞蹈演员们被固定在4.7米的杆子上,配合4米长的水袖舞动,宛若灵动的茶叶,在茶碗中律动。《剑器近》中,从龙泉宝剑起源铺陈开来,讲述到现代被授予荣誉的中国海军“深蓝之剑”。厚重的历史内涵在现代社会有了绵延。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听见江南》,用巧思来串联宋代文化,古琴中描绘出江南韵味,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凸显出传统文化在当地的浸润。节目始终与观众、时代同频共振,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好时节”春分篇》以CSM64城收视率1.629位列同时段收视第一,在全网7个社交平台获得热搜28个,全平台主话题阅读量近2亿,微博讨论次数超2.8万,抖音平台视频总播放量超812.7万等。“宋韵氛围感拉满”“春茶意暖舞蹈演员就是龙井茶本茶吧”等话题引发全网热议,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选自《浙江卫视》)

10.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不仅有生活实用价值,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增进人们的社会文化认同感。
B.联合国为了纪念中华文祖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震撼的就只是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的一一对应。
D.《中国好时节》成功出圈,在全网所有社交平台共获得热搜28个,主话题阅读量近2亿。
11.诗歌里也有节气。请结合上述材料和图1,说出下面诗句和选项中的节气一一对应的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白居易)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翁卷)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4)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春晴泛舟》白居易)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日》朱熹)
A.谷雨       白露       惊蛰       夏至       春分B.谷雨       白露       春分       惊蛰       夏至
C.白露       谷雨       夏至       惊蛰       春分D.白露       惊蛰       谷雨       春分       夏至
12.作为《中国好时节》的主创人员,请你结合材料中对二十四节气的介绍和链接资料,写一段推荐词,向广大观众朋友推荐这个节目。
[链接资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王羽说:“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正式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点、发力点。“国潮”节目多元融合的思路,多技术形态的应用,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层层密码,通过VRARMR、自由视角、跨越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等新科技创意,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潮”起来。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漫谈过年

冰心

①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八十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

②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十一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捡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小纸捻,里面卷一点火药,拿在手里抡起来,就放出一点点四散的金星。既没有大声音,又很好看。

③除夕夜,我们点起蜡烛烧起香,办一桌很丰盛的酒菜来供祖宗,我们依次磕了头,这两次的供菜撤下来,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

④初一,我们一早就穿起新衣,给父母亲和长辈磕头拜年,也拿到了包着红纸的压岁钱,里面是锃亮的一块墨西哥“站人”银元!

⑤既不会演奏,又不敢放炮的我,这一天最关心的就是附近几个村落“耍花会”的到来了。这些“花会”都是村里人办的,有跑旱船的,有扮“王大娘锔大缸”的,扮女人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擦粉描眉,很标致的!锣鼓前导,后面跟着许多小孩子,闹闹嚷嚷的。到了我家门口,自然会围上一大圈人,他们就停下来演唱,唱词很滑稽,四围笑声不断。这时,我们赶紧拿出烟酒点心,来慰劳他们,这一个花会走了,那一个花会又来了。最先来的总是金钩寨的花会。

⑥到了1911年,我们回到福建福州去(那时已是中华民国时代了)和祖父、伯叔父母同住在一起。大家庭里的过年是十分热闹的。从祭灶那天起,大家就都忙乎起来。最先是叠“元宝”,那是用金银纸箔,叠成元宝的样子,然后用绳子穿成一串一串的,准备在供神供祖的时候烧;然后就忙扫房,用很长的掸子将屋角的蛛网和尘土都扫除干净,又擦亮一切铜器,如蜡台、香炉,以及柜子箱子上的铜锁等。

⑦大门上贴上新的鲜红的春联。祖父还用红纸在书桌旁边贴上“元旦开笔,新春大吉”等等的吉利话。这些当然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小孩子只准备穿新衣服,放花炮,拜年,拿压岁钱。因为大家庭里兄弟姐妹多,祖父的红纸包里,只是一两角的新银币,但因为长辈也多,加上各人外婆家给的压岁钱,我们每人几乎都得到好几块!

⑧新年过后,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笼,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但最好玩的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大门口去看灯。有许多亲友到我家街上来看灯的,我们都高兴地点起用篾片编成的火把,把他们送走。

⑨1913年,我们到了北京,又过起小家庭生活,过年供祖宗也不烧元宝了。给父母和长辈拜年也只鞠躬,不好意思拿压岁钱了。家里没有了大孩子,没有人敲锣打鼓。弟弟们只会放些小炮仗,过年就显得冷清多了。

⑩家庭里过年不热闹,而集体的节日庆祝,却一年一年地扩大了,学校里有新年团拜,大门口还张灯结彩,也有种种文娱节目。如今呢,过年庆祝活动,更是以集体为中心,真是普天同庆!以近两年来的“地坛文化迎春庙会”为例,会上什么都有,参加的人既饱了眼福、耳福,又饱了口福。去年到过迎春庙会的朋友,回来都十分兴奋,我虽然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参加,但从报纸上的消息里,我已经想象到了那欢腾热闹的盛况,精神上已经参加进去了。

13.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过年最难忘的事

氛围

前清时代(1)_____笑声不断
(2)_____跟着哥哥姐姐们去看灯热闹
1913年不拿压岁钱,只放些小炮仗(3)_____
如今(4)_____欢腾热闹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扮女人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擦粉描眉,很标致的!(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最先是叠“元宝”,那是用金银纸箔,叠成元宝的样子,然后用绳子穿成一串一串的,准备在供神供祖的时候烧;然后就忙扫房,用很长的掸子将屋角的蛛网和尘土都扫除干净,又擦亮一切铜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5.蒋子龙说:“过春节就要遵年俗,有俗才有年,越‘俗’,年就越有味儿。”请结合作者过年习俗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本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都提到了灯笼,其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吴伯箫《灯笼》)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此次活动,学校计划出一期《家乡文化我传承》专刊作为小结,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请从以下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文章,依据“文体类型”,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向校刊专栏投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写作目的文体类型参考角度
任务一自拟分享、交流记叙文记叙与家乡某一风味、风光、风俗、风尚有关的事情,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
任务二自拟介绍、解说说明文介绍你熟悉的家乡某一风味、风光、风俗、风尚……
2024-04-27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翻译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94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翻译
30.65文言实词
四、综合性学习
4-50.65劝说词  文学常识综合
五、文言文阅读
6-90.4诗歌鉴赏  人物传记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0-120.65非连续性文本
13-160.15散文
七、作文
170.4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