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湖北 九年级 二模 2024-05-02 2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阅读与鉴赏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学校组织“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同学摘录的湖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简介,请你阅读并完成。

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洪湖市新堤镇西南部,南临长江,北望洪湖,雄伟肃穆。纵1ǎn ① 馆区,地域广阔,占地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革命烈士纪念碑高 27 米,碑身为汉白玉饰面,线条简洁,庄严挺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② ,奋勇向前。大型浮雕壁环绕纪念碑的东西两侧和北面,长82 米、高4.5米,蜿蜒曲折,反映百年来先烈们英勇奋斗的历史。纪念馆主馆雄踞纪念碑东南侧,巍峨壮观。

根据拼音和语境,为①处选择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揽B.览C.缆
2.根据语境,为②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乘风破浪B.翻波涌浪C.随波逐浪
3.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同学们为革命烈士献上挽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选出下联(     
A.青山绿水翠柏苍松慰英灵B.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C.赤胆吟高歌英灵含笑苍穹D.一腔热血浩气长存留寰宇
4.生活当中说话不恰当的地方有很多,请找出来并改正吧
①爷爷,我奉劝您多锻炼,保重身体。
②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③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5.返程途中,同学们对本次活动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根据以下内容,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研学活动。要求:(1)题目自拟,按照消息格式写作;(2)采用第三人称:(3)120字左右。
研学时间2024年4月3日研学地点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馆
活动主题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参加对象xx学校九年级全体师生
讨论发言【同学一】这次研学活动真有意义!参观纪念馆时,看着墙上一张张旧照片和一段段历史资料,我仿佛看见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同学二】是啊!当悲壮的哀乐在耳畔响起,大家充满敬意地为革命烈士献上挽联,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珍惜当下,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革命事迹”环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畅所欲言,述说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
【老师】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历史,感受到了先烈们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对传承革命精神、续红色血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05-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6. 下面是同学们所做的与“风”有关的古诗文整理表,请你一起探究,完成表格。
【探究过程】写出与“风”有关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相见时难别亦难,(1)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豪兴徜徉。[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身向云山那畔行,(3)_________________ ,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九万里风鹏正举。(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长风破浪会有时,(6)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水击三千里,(7)________________。(《<庄子>二则》)
2024-05-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7.【甲】诗借“杨花”“①____________”“明月”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乙】诗借“杨花”“风笛”“②_________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所以两诗配图都选用冷色调。
8.为更好地表现画中人物,请结合诗歌内容,对两诗中的“我”的情感加以品析。
2024-05-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记载那些(策士们)说辞的书叫《战国策》”。下面是同学们学习相关篇章后做的“《战国策》中的论说艺术”专题,请你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A)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禄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B)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丙】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人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C)?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谁朝:即朝谁,拜访谁。②人:官中负贵扫除的官吏。③反:通“返”。④捐:花费。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向。
9.下面是同学们围绕“论说目的”设计的表格,请你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段论说主体与对象论说目的方法提示
【甲】唐雎、秦王唐雎挫败秦王阴谋,不辱使命 (1)辱:【联系语境】
【乙】邹忌、齐威王邹忌劝齐威王纳谏除弊(2)谏:【联系旧知】“以塞忠谏之路也”
【丙】郭隗、燕昭王郭隗劝燕昭王致士 (3)致:【查阅辞典】①给予;②招引:③情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丁】郭隗、燕昭王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4)市:【迁移课内字词】

10.请将“尔”“乎”“矣”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          B.(     )             C.(     )
11.请为丙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1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示例】【甲】文中唐雎列举了专诸、聂政、韩傀这些“布衣之士”的例子,类比今日自己面临的处境,表明自己捍卫国土、视死如归的决心。
【任务二】【丙】文中郭隗举涓人花五百金买死马的事例,用意是什么?
14.下面是同学们围绕“论说意义”展开的对话,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战国策》中策士们的论说往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乙】文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点明了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内政后的成果,这是邹忌论说产生的积极意义。【丙】文中也有表明郭隗论说意义的语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小语:我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