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七年级 期中 2024-05-03 6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语境,补写古代诗文句子。

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木兰在边塞艰苦的战斗生活“①_______,②_______”;是木兰返家后的兴奋喜悦“脱我战时袍,③_______。”;是诗人岑参《逢入京使》中回望故乡时的泪流满面“④________,⑤________”;耳畔回荡的是王维《竹里馆》里悠闲自在的琴音“⑥________,⑦_________”;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充满离情愁绪,回荡在洛阳城内的笛声 “⑧_______,⑨_______”;是木兰独自坐在黄河边,听到的水流声,唤起了对爹娘的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⑩_______”。

2024-05-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龙年寻“龙”。在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藏着一家“建州拓印馆”。在这里,龙不再只是幻想中的神兽,而是以传拓的形式,栩栩如生地yuè①然于纸上。传拓在建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作为建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通过将石刻、木刻等文物上的图案和文字转印到纸上,让历史的印记以一种独特的方式(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huàn②发出新的光彩。在龙年这一特殊的时刻,传拓技艺得到了新的关注和诠释,成为(     )古今、传承弘扬“建”文化的桥liáng③。“龙”与传拓的相遇,不仅是非遗在新时代寻求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文化的交汇。

(1)根据拼音,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承担   惟妙惟肖   连接B.承担   触手可及   贯穿
C.承载   触手可及   连接D.承载   惟妙惟肖   贯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龙”与传拓的相遇,不仅是在新时代非遗寻求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文化的交汇。
B.“龙”与传拓的相遇,不仅是文化的交汇,也是非遗在新时代寻求新发展的有益尝试。
C.“龙”与传拓的相遇,因为是非遗在新时代寻求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所以是文化的交汇。
D.“龙”与传拓的相遇,虽然是文化的交汇,但也是非遗在新时代寻求新发展的有益尝试。
2024-05-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困难(0.15)
3.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
《骆驼祥子》中还写了祥子周围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1)_____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2)________等等。
(2)阅读《骆驼祥子》以后,同学们围绕人物形象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哪个观点呢?请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①祥子虽好强,但也有些懦弱。     ②虎妞虽泼辣,却也很可怜。
2024-05-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
B.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C.本诗通过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繁华将尽、时光流逝的惋惜。
D.本诗写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024-05-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传

陈寿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助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节选《三国志·吕蒙传》)

【注】①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②孟德:曹操,字孟德。③助助:勉励。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当令涉猎关联教材:微颔之①但:_____
权谓蒙蒋软曰查阅词典:①追上:赶上。②到,等到。③和,与。②及:____
手不联系成语:爱不手。③释: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B.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D.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9.结合选文《吕蒙传》及联系《孙权劝学》,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024-05-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④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骨峰战斗十分壮烈,展现了志愿军战士英雄群体形象,所选材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B.第②段画线句采用排比的修辞,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美志愿军战士。
C.第④段引述营长的话,再现了战斗惨烈的情景,使叙事更加全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选文开头两段主要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赏析加点字)
(2)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12.松骨峰战斗是如何体现战士们的“最可爱”?请简要分析。
2024-05-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每年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④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⑤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⑥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⑦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⑧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⑨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⑩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⑪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⑫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⑬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揭示文章内容和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兴趣。
B.文章的最后一段,卒章显志,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
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的形象,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都是实景。
14.第④⑦⑩段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1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②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17.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本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说明理由。
A.《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
B.《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
2024-05-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全长约251公里,道路中间有“红黄蓝”三条彩色线,代表的是旅游观光线路,也被网友称为“彩虹公路”。251风景道,寓意“爱武夷”,这条风景道经武夷山市、建阳区的11个乡镇40个村,串联起武夷山主景区、黄坑景区、楠木林景区、考亭书院、五夫朱子故居等30余处核心景区和文化景点,构筑起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

②这条线路,以武夷山南源岭作为起点,建阳黄坑作为终点,全程81公里距离。“南源岭——黄坑镇”路段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核心地带,森林覆盖率高,保存着地球同维度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空气清新指数一级,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沿途风景如画,云海星空、茶马古道、水流瀑布,游客可以体验“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

③这里是人与动物共享的绿色空间,更是开放的“天然博物馆”和中小学生的“自然课堂”,每年节假日都吸引众多研学团、考察团等慕名来访。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点。300年前,一条伟大的茶叶贸易之路从下梅村启程,武夷山的茶北上跨越亚欧大陆沿万里茶道抵达俄罗斯以及欧洲,曾以“最东方”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

某日武夷山市国内游客信息

【材料三】

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引来八方游客“圈粉”,获得游客们的赞誉:

②“趁着周末来放松一下的,这里空气清新,森林广袤,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脚步慢下来,很惬意,体验感很好。”在月亮湾观景台上,来自福州的游客吴明敏和伙伴举着“长枪短炮”打卡,开启愉悦身心之旅。

③“摇下车窗,风里都能闻到茶的香味。”游客张振由衷发出感叹,“在1号风景道自驾非常舒服,满眼都是青翠欲滴的绿色和时不时穿行而过的溪流,心情十分轻松愉快!”

④参加研学的吴珊珊同学说:“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截至目前,共调查记录到高等植物2100种、脊椎动物561种、昆虫4506种、大型真菌480种、地衣128种,其中鸟类430种,全国近1/4的鸟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⑤来自山西的李香在星村镇感受到了茶的温度,她说:“滚烫的热水冲入杯中,热气升腾,卷揉成细绳状的叶片在水中舒展。茶汤渐渐透出琥珀色,氤氲出醇厚香气。”

⑥在五夫镇,叶玲同学朗诵起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追寻朱子足迹,感受圣贤魅力。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连接武夷山、建阳两地,全长大约251公里。
B.“南源岭——黄坑镇”路段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C.武夷山的茶历史悠久、汤色宜人、芳香四溢,游客在此获得很好的体验。
D.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引来八方游客的“圈粉”,许多游客到此打卡。
19.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
20.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简要概括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被“圈粉”的原因。
2024-05-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字形  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著阅读
30.15名著导读
四、诗歌鉴赏
4-50.65韩愈(768-824)  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6-90.65人物传记类  读书学习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0-120.65通讯
13-170.65散文
18-200.65非连续性文本
七、作文
210.4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