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七年级 期中 2024-05-09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下面是两幅有关保家卫国的书法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A.字体端正秀美,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
B.字体蚕头雁尾,要求我们每个人心怀祖国,关注国家命运。
C.字体灵动飘逸,歌颂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D.字体龙飞凤舞,体现了爱国精神的伟大和无私。
甲:(     )       乙:(     )
2024-05-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经典诗歌以生动传神的文字,带给我们独特的美感。课堂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风景入眼•情感入心”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诗歌原句书写在横线上。主持人:万物可人诗,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中景致之美!

小语:“深林人不知,(1)______”(《竹里馆》),王维诗中夜静人寂,明月相伴;“(2)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诗中百卉千花,争芳斗艳。

小欣:“(3)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岑参诗中故都长安,路途遥远;“谁家玉笛暗飞声,(4)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诗中笛声悠扬,散落全城。

主持人:心弦可共振,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中情感之真!

小德:“杨花榆荚无才思,(5)______”(《晚春》),韩愈表面是在揶揄“杨花榆荚”,更深层次是在表达对春天的无限留恋。

小雅:“雄兔脚扑朔,(6)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木兰诗》),这是对木兰女扮男装未被发现的巧妙解释,更是对巾帼英雄的赞颂。

小慧:“(7)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好像是在说别人,但第一个被勾起思乡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2024-05-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3.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两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示例:“巾帼英雄”花木兰,在苦寒疆场代父从军,书写爱国传奇。
备选人物:邓稼先 闻一多
2024-05-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4. 请结合以下对话解读青春之谜,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让我们一起探究汉字“青春”。“青”字始见于金文,写作“”,上半部分是“生”字,取“草生于地”的意思。下半部分是“井”字的变形,取“井中草木青葱之色”的意思。由此,我们推测“青”本义为①______。早期的甲骨文“春”写作“数”,由“木”“日”“屯”组成,“木”“日”表意,“屯”表音,原义是春阳抚照,万木滋荣。

小文:那么,我们由此可推知“青春”原义为②______。初一的我们告别了童年,跨入青春的门槛,我们要志存高远,书写精彩青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当代青年的历史机遇,也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2024-05-0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5. 有人说,老舍笔下暴风骤雨的场景(如下图),展现的也是祥子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雨下得好大。请结合原著中祥子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造剑的人

①楚国大司马身边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已80岁,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亮照人。“

②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虚心请教老工匠。

③老工匠听了大司马的夸奖,心中很是欣慰,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辈子剑,我在20岁时就喜欢造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在意,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④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话,更是对他无比钦佩。虽然老工匠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出的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6.阅读上面的材料,简要说说老工匠造出的剑又锋利又光亮的原因。
7.学习做事如同造剑,如何能够找到“造剑”的窍门?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保持热爱,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2024-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