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西 八年级 期中 2024-05-08 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这个村子,古老的传统文化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这里的人们注重礼数,他们以传统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对生活的尊重和敬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纯粹而充实的生活,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平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不过,这种平静的生活在一个夏日的傍晚被打破了 (        )村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活动。

在互动环节,村民们踊跃上台展示才艺,活动现场气氛逐渐沸腾起来,似乎连冬日冰冷的空气都躁热起来,连困倦的世界都亢奋起来。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上台跳起了舞。他舞姿轻盈,却又带着冲破一切羁绊和束缚的力量,翻涌出强大的生命力。霎时,现场声音戛然而止,似乎被按下了静音键。村民们深受震撼,泪湿眼眶。

他的舞蹈让村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他的舞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它是一种人情世故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恬 (tián)B.亢 (kàng)C.羁(jī)D.眶(kuāng)
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礼数B.躁热C.戛然而止D.人情世故
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D.——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他的舞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B.通过他的舞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C.他通过舞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D.他通过舞蹈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2024-05-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
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曲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
④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
⑤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⑥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
A.⑤⑥①④②③B.③②④⑤⑥①C.⑥⑤①②④③D.③⑤①④⑥②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你的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中的一切都应以个人喜好和舒适省力为出发点,像用水、用电、买衣服之类的根本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也没有必要节约。下列用于劝说的话语,最得体的是(       
A.爸妈,感谢你们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环境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所以,让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一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吧!
B.“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即使是花自己家的钱,浪费也是让人鄙视的行为。所以,还是让我们一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吧!
C.爸妈,你们太老土了吧!现在低碳生活才是最时尚的生活理念,你们那一套早过时了,出去这么说可是要让人笑话的。
D.爸妈,不选择低碳生活的方式就是在残害我们的地球,这样会导致各种动植物的灭亡,也会让我们人类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这简直就是在犯罪啊!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一身:独自一人。③远使:诗人应边塞大将高仙芝之聘,离开长安赴安西任职。④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身”和“万里”相对,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边塞遥远的特点。
B.颔联“汉月垂乡泪”,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将明月拟人化,来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
C.颈联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指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
D.尾联中的“子”是诗人的朋友李判官,醉题家书的是诗人自己。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4-05-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洞在县南三十里,洞下有遇仙桥,桥左右山陇,方竹郁翠。迤北里许,为清风桥。又里许,为桃花溪。……考《晋书·隐逸传》有刘歆之子骥,采药衡山,见二石门,一闭一开,从开者入,深广不可测。既远失道,就樵人问径,而归后欲更往,不可复得。大率渊明所指必此人也。

洞当孔道,使车所至,往往蹑屐焉。而无亭以,先是右廷尉念所江公捐金构之,恐木久易朽,下令所司结砖为亭,方台石室千载可垂。……攀石层级而上,形胜景概,清幽奇邃,著于人寰,真天造也。……白石清泉,豁然高举,此地不为东园绮里者,少矣。秦之事,何必问有无哉。

(选自陈性学《桃川八方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山陇:山丘。②迤:往。③孔道:关口,这里指桃源洞的洞口。④蹑屐:拖着木屐,穿着木屐。⑤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⑥问:追究,考察。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许(      ) (2) 既(      ) (3) 憩(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归后欲更往,不可复得。
(2)避秦之事,何必问有无哉。
11.本文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叙述了“桃源”这个地方,二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2024-05-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写尽了主人公难耐相思、思绪万千以致长夜无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
(2)自古离别多愁苦。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豪迈旷达的姿态写出了别样的离别之情。
(3)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柳宗元《小石潭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了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2024-05-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