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24-05-11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容易(0.94)
1. 阅读下面语段,把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huì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     )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mào     ),需如何积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摘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默写

一片丹心凭谁问,家国情怀永流传。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直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胸臆;范仲淹追慕“古仁人”,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忧乐思想和政治理想;文天祥决心以死殉国,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作为新时代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024-05-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一切学问家,①虽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_____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划线句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将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
(2)在句①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     
A.怀疑     评判     修正     辩论B.修正     怀疑     辩论     评判
C.怀疑     辩论     评判     修正D.怀疑     评判     辩论     修正

(3)第②句划线的四个短句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B.一切学术停滞,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C.没有新发明,没有新问题,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D.一切学术停滞,没有新发明,没有新问题,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志愿服务播撒了凡人善举的种子,它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新风。

②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③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着、激励着每个人。近年来,随着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全面深入推进,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成长迅速。

④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在地震、泥石流、山火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扶弱助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等领域,广大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投身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在冬奥会等各项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的台前幕后,志愿者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调查表
参与动机完成父母、学校的要求获得他人认可享受志愿快乐结交新朋友其他
比例14%28%42%11%5%

(某集团学校调查表)

【材料三】

①雷锋非凡的人格、不懈的奋斗,铸就了雷锋精神。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转化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中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他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②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③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只要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B.材料一中以“中国名片”为喻,更通俗地论证了志愿者服务给中国带来的新影响。
C.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D.志愿者服务就是“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深圳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__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乙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5.苏轼这首词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请写出词牌名:“____________”。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乙词便是属于____________派的作品。
6.“狂”是【甲】词的词眼,作者“狂”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7.结合两词具体内容,简述两首词各自传达的情感。
2024-05-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鲰生:浅薄愚陋的人。②卮:古代一种盛酒器。③蚤:同“早”。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地可尽     王:__________            ②臣        活:__________
项伯        要:__________                         ④来项王        谢: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11.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刘邦打动项羽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材料二】书好,还是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书好。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书,以及善于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书,或者是先读书,后读书。

a)所谓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e)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书。,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书就;人要书,书就。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节选自蒋孔阳《读“死”书与读“活”书》)

【材料三】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节选自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12.下面的句子是从【材料二】第三段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在____________句和____________句之间。
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字、义三个方面。
13.下列名言警句哪一句可以用作【材料二】的论据(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4.阅读【材料一】回答问题。
“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赏析这句话的作用。
1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内容,说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如何读书?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棒球帽

黄咏梅

①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一个品牌店,隔三岔五会去光顾,以至于那里的店员都能认出我来了,招呼格外周到,说话格外好听。你知道的,人的虚荣多半是恭维出来的。不过,那次跟舅舅去过之后,我就没再踏进过这家店了。

②算起来,我跟舅舅已经快7年没见面了。那天,在火车站出口处,我接到了他。实际上是舅舅先认出了我。他说,他一出检票口,就看到我在柱子那边站着了。他说,你还是那个样子,没变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③舅舅比我印象中矮了太多,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我想,大概是那顶帽子把他压矮了。帽子是那种普通的棒球帽的形状,军绿色,不是那种常见的藏青色或者翠绿色,而是那种切切实实的军队绿色。在帽檐的中间有几个红字,远看以为是个红五星。电白建筑,等我看清楚那几个字的时候,其实已经盯着舅舅的帽子好一会儿了。这个,阿强仔给我的,不能脱的啦,脱下来会吓着人,阿强仔你还记得吗?舅舅扯了一下那帽檐,接着说起了他的儿子阿强仔,在广东打工、结婚,准备把儿子带回老家养……我们朝楼下的的士站走去。

表妹,表妹……舅舅用方言学着阿强仔小时候喊我的语气,试图让我加入到那个多年没见面的表哥话题中。

舅舅,你坐后边吧。我还没加入那个话题,出租车就停到我们身边了。我坐副驾驶位,舅舅坐在后边,那个话题就算结束了。

⑥大家都有点拘谨。我便向舅舅介绍起车窗外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来。舅舅变得很安静。后来,我也没话说了。出租车司机从镜子里瞄了好几眼舅舅。刚进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接了位解放军老兵呢。师傅,您不是老兵吧?说完又在镜子里瞄了舅舅一眼。后边没声。我侧头朝后看了看,发现舅舅在尴尬地笑着。

不是,他不是解放军。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司机有点不高兴。

⑧舅舅几乎不会讲普通话。他一直生活在只讲方言的农村,在村小学念到五年级。但他能听,电视连续剧每集都能看懂。在我家那张软皮沙发上,他腰板坐得直直的,认真地看着那部电视剧《十送红军》,聚精会神的样子,比我写作还投入。即使这个样子,他依旧戴着那顶军绿色的棒球帽。我不再要求他脱下来。我妈在电话里说过,外婆去世后,舅舅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大家以为再长不出头发了,可后来却又长了。五十刚出头,却长出了一头吓人的白头发,唉,还不如不长……我妈问能不能把舅舅带到我们这里的大医院看看。来这里之前,我给舅舅打了个电话,他显得很不好意思:也不是自己害怕这些白头发,就是,阿强仔要把儿子带回来养,我怕吓着小娃娃……实际上,我妈说,主要还是因为舅舅怕别人说闲话,想象一下,一个顶着满头白发的老翁在地里劳作,整个家族都会被瞧不起。

⑨我外婆生了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外嫁出去了,只剩下一个儿子留在家乡,也就是舅舅。我妈最大,嫁得最远。我妈对舅舅的负疚感最重,她认为舅舅为了侍奉父母不能出门发展,死做农活顶多也只能赚口粮。舅舅没过过好生活。我妈呢,退休在家,玩电脑小游戏,在iPad上看连续剧,口头禅是连连看游戏的主页口号——生活就是玩啊玩。可又怨得了谁呢,这就是宿命啊——我妈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而我呢,离开我妈的城市到了更大的城市生活,这模式将一代代循环复制,现代人失去故乡,或者说成为无根的人。我妈释放那些不时冒出来的负疚感,除了过年过节多寄些钱物回去之外,就是嘱咐我,托关系,带舅舅到著名的大医院找著名主治医生看白头发。我带着舅舅去了。那个权威医生说,不是什么大病,但白头发不可能一下子转黑,得悉心调理,慢慢恢复。舅舅对这个结论似乎还很满意,我猜他此前肯定认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⑩在最后一次复诊,取好药,迈出医院的时候,我们都显得很轻松。我走在舅舅的身后,才发现,他的那顶棒球帽太浅了,只罩住了后边三分之二的头发,遮盖不住的那一撮白头发,显得更为醒目。我决定带舅舅到那家品牌店,我在那曾试戴过一顶棒球帽,很好看,只是觉得没什么机会戴,所以没买。

⑪我们走进商场,还没走到那家品牌店,舅舅就不想走了,他被那些价格吓得走不动路。一件他有点动心打算买给舅妈的蓝色花衣裳,2380元。他一听之下,失态了——离谱!太离谱!好在他用的是方言。接着他一直用庄稼的价值来换算这价格,看起来快要生气了。服务员因为听不懂,没多大反应,我却特别难为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顶好看的棒球帽要900多块。我开始后悔把舅舅带到这里来。不过,我们还是去了。一路上,舅舅还在唠叨那些离谱的价格,好像谁得罪了他。

⑫到了那家品牌店,熟悉的店员很快认出了我,纷纷围过来招呼我——小姐,今天有空过来看看?正好上新货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觉得很尴尬,扯着舅舅匆匆往外走,头也不回一下,好像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舅舅奇怪地问我:她们认识你?我重重地摇了摇头,说:怎么会认识?……那顶棒球帽卖掉了。事实上,在迈进店的一刻,我早就看到那顶卡其色的棒球帽高高地挂在墙上。

⑬舅舅还是戴着那顶奇怪的帽子回家了。在火车即将开动的那一刻,他竟然脱下帽子朝窗外的我挥动,他那满头浓密的白发,的确是有些吓人的,可他似乎全然忘记了尴尬。我不由自主地也朝舅舅挥着手,就像老电影里那些送别的镜头一样。

(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7日16版))

16.根据文意填空。
小说围绕“棒球帽”写了“我”的情感变化。由初次见到舅舅头戴棒球帽时感到__________,到听到司机调侃舅舅的棒球帽时感到__________,再到带着舅舅前往商店买棒球帽时感到__________,最后,当舅舅离开时挥舞手中的棒球帽时我终于释然。
17.说说第8自然段在小说的作用。
18.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语言,说说其表达效果。
“一件他有点动心打算买给舅妈的蓝色花衣裳,2380元。他一听之下,失态了——‘离谱!太离谱!’好在他用的是方言。接着他一直用庄稼的价值来换算这价格,看起来快要生气了。”
19.小说中“现代人失去故乡,或者说成为无根的人”在文中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小说以“棒球帽”为题有什么作用?
2024-05-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经典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节,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浦道: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这又出奇了!牛奶奶道:怎么不是!我从芜湖县问到甘露庵,一路问来,说在安东!你既是冒我丈夫名字,须要还我丈夫!当下哭喊起来,叫跟来的侄子将牛浦扭着,牛奶奶上了轿,一直喊到县前去了;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

——(选自《儒林外史》)

【材料二】李逵看那人时,带一顶红绢抓角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心胆!

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

——(选自《水浒传》)

(1)牛奶奶状告牛浦谋害她丈夫,罪名成立吗?请结合原著内容分析。
(2)请从读过的名著中再找一例冒名顶替的人事。
(3)联系材料与实际,说说你对冒名顶替这种行为的看法。
2024-05-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根据要求作文。

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一定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珍藏在心底的财富,一定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一定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7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现代文阅读
3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94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基础知识综合
30.65关联词语  词义辨析  衔接与排序
四、现代文阅读
40.65非连续性文本
12-150.65非连续性文本
16-200.65散文
五、诗歌鉴赏
5-70.65苏轼(1037-1101)  诗歌鉴赏
六、文言文阅读
8-11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七、名著阅读
210.65名著导读  《水浒传》  《儒林外史》
八、作文
22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