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甘肃 九年级 期中 2024-05-14 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即君子要时刻检视自身,好像常有过错一样。其言外之意,就是指xiū shēn 、省察克治不是一两天的事,而要成为时时处处的自觉。一个人能否检身,别人不大知道,外界也没法强求。每当独处一室,能不能自我剖析、反躬自问(               )①可不可以做到不对自己隐瞒、主动查找并纠正错误? 如是种种,全都存乎一心

②建设好青年队伍,需倡导慎独慎微的清正之风。青年经历风雨少,定力难免差些,一进入社会大染缸,很容易被诱惑和 méng 。许多问题若不加以阻止,必会由小及大,毁掉自己的前途命运,也给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要教育引导青年人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时自律自省,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xiū     shēn                         méng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作风】zuò fēng 名①(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正派|反对官僚~。②风格:他的文章朴实无华。
【甲】其实经营生产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利”,最要不得的作风是就只摆花样让人看而不顾实利。
【乙】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①中的“隐瞒”“查找”“纠正”都是动词。
B.“时时处处”是偏正短语,“经历风雨”是动宾短语。
C.画线句②中的宾语是“清正之风”。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问号。
2024-05-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2. 从如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

2024-05-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荀子》有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历来都被称为“君子之树”。请你为下方的松树图片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D.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语出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意指君子不担心地位的低下,而害怕德行的浅薄;不以钱财的紧缺为耻辱,却因德才的贫乏而羞愧。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以改进浑天仪、发明地动仪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有安邦兴国之志、经世济民之能,善于进退有度,且审时度势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颇得百姓称道。
②兴学校、振礼乐、任贤能、改民风、促生产。
③张衡一生勤勉为学、正直为人、清廉为官,
④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⑤他曾婉拒高官厚禄而就低位以佐贤主,
A.⑤②①③④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⑤②①D.⑤②④①③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024-05-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小语认为,“君子立德”中对“德”的要求是古代先贤的观点,今天已经过时。你同意小语的观点吗? 请举例分析。
2024-05-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历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班级就“如何修身”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你所在的小组同学们的发言稿,请你对其加以完善。
要求:①根据提示,在前3位同学的发言稿中填上恰当的诗句。②参照前3位同学的发言稿,为你自己也写一份完整的发言稿,你准备引用的名句来自《鱼我所欲也》。
(1)“修身”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来警示自己,做人应该奋勇拼搏。
(2)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以《〈论语〉十二章》中的“③_________?④_________”来勉励自己,与人交往要忠诚、诚信。
(3)在展望未来时,我们要以《蒹葭》中的“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来提醒自己,美好的事物就在远方,不要忘记对未来矢志不渝的追求。
(4)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个人的村庄

大 海

①祖母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

②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巨大的镜子中部。依山傍水的曙光三村,只是曙光镇辖、曙光行政村属的三个自然村之一,而且只有一座由我们家族房屋围成的院落:中间是曾祖父母的老屋,旁边是祖父母的房屋,左右两侧是大伯、二伯、三伯、四伯、五伯、我父母的房屋。我们家族枝繁叶茂,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除了祖母外,我们家族先后举家搬离。大伯儿子在县城建有别墅。其他伯父子女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我和姐姐读完大学在县城工作,也将父母接去同住。

③曙光三村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村庄。祖母成了曙光湖唯一的常客。一棵长须坠地的榕树正对湖畔,树上鹭鸶早已熟悉祖母。我小的时候,祖母每天划着小船,送我和堂哥堂姐去对面曙光小学读书。小船是祖父在世时打造的,也是我们家族越湖通达对岸的交通工具。如果沿着湖岸绕行,大概五里路远。生性顽劣的我,有次藏了石头,待船离岸,突然起身将石头扔向榕树,惊起鹭鸶冲天而飞。小船打个趔趄,差点儿将堂姐晃到湖里。祖母劈我一掌,面向榕树湖泊,双手合十,喃喃祷告。祖母向来慈祥,那次动手打我,是怕我惊扰祖父的灵魂。

④祖屋左后是老旧的池塘、倾倒的围屋,昭示着客家祖先从远处迁徙而来,在此筑围而居。祖屋右后是宗祠、连片菜地,一条小溪潺潺流向湖泊。往上是一片坡地,十几棵龙眼树在此安营扎寨逾百年。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如今,坡地杂草齐腰,长长的藤蔓包围龙眼,登山的路径更是难觅,曾经的家园愈显荒芜。

⑤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 祖母没有回答,却描绘着往昔美景:龙眼开花漫山飘香,果实成熟压弯枝头;吃草长大的湖里鱼虾,撒网捕来,鲜美无比。

⑥城里人艳羡的瓜果飘香,在偏僻山村毫无价值。父辈抛弃家园上城,就是例证。脱贫攻坚期间,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我们家族也有贫困家庭。曙光镇乡村振兴办干部,同时也是我的高中同学骄傲地告诉过我: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 我给他发去微信:乡村振兴还在后头呢!

⑦牧民的归宿在马背,那里有风雨阳光、壮烈跌落。农民的归宿在乡村,农具是武器,田园就是江湖。曙光湖周边遍生绵密的竹子,也催生编织的篾匠。父亲说,祖父年轻时会一手好篾活儿,请他做工的人家很多。农闲时分,祖父每天晨出做工、傍晚返家;祖母每天送至村口、湖边迎回。湖畔榕树就是祖父早年栽下的,说长大了为祖母遮阴。痛心的是,祖父一次晚归时,醉酒溺亡。祖父埋在后山之上,陪伴曾祖父母。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

⑧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当父辈叨咕叶落归根,孙辈开始怀念家乡,只有扎根村庄一生的老人,无论脚下土地贫瘠还是富有,始终守望如斯。只是,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

20216月,珠三角来的驻镇帮镇扶镇工作队进驻曙光镇,深入村庄调研,谋划发展文农旅产业。同学告诉我,这些人是省里安排结对帮扶粤东西北乡村振兴的。

⑩夏雨如豆的某天傍晚,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 祖母颤巍巍地问:……要我搬走吗?我说: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祖母的眼里盛满希望:真的?我握紧祖母枯萎的手,啄米般点头:真的!

⑪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我置身如诗如画的村庄,轻轻搂着祖母,再次问:奶奶您一直不愿搬走,是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 祖母眼眶湿润:还有你爷爷的魂在这里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

7.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8.小语在阅读文章时作了以下点评,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一个人”说明村庄是一座由我们家族房屋围成的院落,是属于祖母一个人的。
B.第③段首句“曙光三村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村庄”照应了文章题目,结构严谨。
C.文章多处使用四字词,如“鹤发鸡皮”“守望如斯”“夏雨如豆”,语言凝练、典雅。
D.文中的祖父是个勤劳能干、关爱妻子的农民形象,可惜醉酒早逝,给后人留下遗憾。
9.在第⑥段中,“我”给同学发的信息“乡村振兴还在后头呢”一句有何深刻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10.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文章后,小语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仿照她的示例,也写一则有关本文主题的读书笔记。
【小语的读书笔记】我从文中抓到的关键词是“脱贫攻坚”。文章讲述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下,村人从举家外出务工、脱离农村贫困生活到要返回农村谋发展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策的讴歌,对农村焕发生机的期待。
【我的读书笔记】我从文中抓到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