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一模 2024-05-15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斑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幻,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A.演绎B.演义)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

落雨了。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是惜春的泪伴随着泪珠洒落的,还有紫藤花瓣。盛开是庄重的,diāo落同样也是一件圣洁的事情。那是秋叶一样静美的回归。回归土地的怀抱,回归根的呼唤。纷纷扬扬的花瓣在A.凄风苦雨B.斜风细雨)中飘落,飘落成一场盛大的花雨,谁都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                 diāo (     )
2.请写出“回归土地” “盛大的花雨”的短语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甲处应选_______(填序号)乙处应选_______(填序号)   
4.把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5.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文章最后引用的渔歌给读者以凄冷的感觉,所引的两句渔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时光固然可贵,但亦无可挽回。面对这似水年华的悄然流逝,或有无奈的叹息,或有无限的怀念。当我们想用文字来记录这份怀旧之情时,可以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诗句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本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孟子,字_____   
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8.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①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2024-05-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曰:汤系夏台,文主囚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位,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②种:即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③系:拘囚。④卒:最终。⑤坐:同“座”。⑥折节:放下尊严。⑦振:救济。⑧吊:安慰。⑨弊:同“疲”。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厚宾客 ________________       (2)越王勾践____________
10.用“/”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君贤相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数、百里奚和上文《卧薪尝胆》中引用曾经落难的商汤、周文王、董耳、小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24-05-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饮食对大脑构建过程和功能的影响

①“来吧孩子,吃点蔬菜和鱼!类似的话我们不知道听过、说过多少遍。第1过去的故事的背景是人类起源,不知道那时候,父母有没有对他们的孩子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毫无疑问,饮食对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具有关健作用。而最近一系列有趣的研究也表明,饮食不仅能够影响生理健康,对大脑和心理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②鱼类含有一种其他食物没有,人体也无法自己产生的成分。这种成分叫作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身体的基础物质,我们得从食物中摄取这些物质,它们对大脑构建和活跃状态的保持也必不可少。因为直立人的大脑跟黑猩猩的大脑差不多大,他们就不需要太多这种脂肪酸。另外,从直立人的化石能看出来,他们大脑的可塑性只出现在童年阶段,一旦进入青春期,这种可塑性就会消失,像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动物也是如此。而智人的大脑占身体比例较大,大脑终生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依赖于这种物质,需要持续摄入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我们通过食物摄入的大部分脂肪酸来自鱼类和蔬菜。

③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来自鱼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构建和重建我们的大脑。但是,来自蔬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就不同了,必须要经过我们的代谢系统处理才能为我们所用。事实上,鱼类也不能自主产生这种物质,它们也是从食物中,确切来说是从藻类植物中获取这种脂肪酸的,但是鱼类不会消化这种脂肪酸,而是将这种脂肪酸存储在肌肉中。1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不能吸收来自植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用来形成和支持其大脑活动的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的唯一来源就是鱼类。简言之,我们的祖先缺少一种正好可以用来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如果他们离开非洲,需要穿越没有湖泊和河流的大片土地,也就意味着迁移期间没有鱼可以食用。一旦开始,这场迁移会进展很慢,要持续好几代。没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他们如何存活?后代的大脑如何形成?大脑所需的物质限制了智人的活动,他们无法跨越这种切实存在的生理阻碍。如果有人企图进行这样的长途旅行,他必然无法生存。

④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2012年,人们发现脂肪酸代谢发生了一种基因突变,即脂肪酸去饱和酶1抗体(FADS1)基因,FADS1恰恰可以处理来自植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将植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对大脑有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来自鱼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相同的功效。一些遗传学研究指出该基因突变发生在约85000年之前,恰好是我们的直系祖先离开非洲的时间。这个进化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很简单地就解决了大脑如何形成和终生保持其可塑性的问题,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吃鱼,也可以通过吃蔬菜来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

⑤总之,饮食直接影响着大脑的构建和重建过程。饮食对保持良好的神经可塑性有重要作用,使大脑可以被塑造,从而保持大脑健康。怀孕时期的饮食(产妇摄入的营养物质影响胎儿的发育),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饮食,甚至是成年之后的饮食都很重要。2015年的一项研究收集并总结了之前的30多项研究结果,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术语中被称为元分析统计方法。这项研究指出,为了使大脑高效运转,人们需要摄取一些关键的营养物质。例如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维生素D以及锌、镁和铁等矿物质。当然,还有蛋白质和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也不必过分沉迷于研究饮食,均衡的饮食不仅仅包括本章第一句提到的蔬菜和鱼,还包括谷物、适量的肉类、新鲜水果、干果、奶制品、豆类、少量的糖等,比如地中海式饮食就已经包含了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要过多或过少摄入某种营养物质才是最重要的。

(选自《全国新书目》有删减)

1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大脑终生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需要持续摄入鱼类和蔬菜。
B.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可以帮助我们吸收来自植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C.2012年,人们发现脂肪酸代谢发生了一种基因突变。我们可以将植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对大脑有用的物质。
D.为了使大脑高效运转,人们需要过多摄取一些关键的营养物质。
13.文中画线句子的“约”字能否删掉,请谈谈你的理由。   
14.“来吧孩子,吃点蔬菜和鱼!”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读完此文,你会怎样帮助这位母亲劝说?   
2024-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丁

梁衡

①“补丁这个词恐怕要退出词典了。它本是指衣服破了,用一块碎布头补上。但是,现在30岁以下的人有谁见过补丁?又有谁还穿带补丁的衣服?

②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政策,凡大学毕业生都得先到农村去劳动一年。1968年年底,我们几个从北京、上海来的大学生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临河县报到,被安置在一个生产队劳动。吃住、干活一如知青,只是有国家发的工资,不拿队里的工分,农民乐得接受。第二年春天,我们在门前搭了一间草棚,垒了一个灶台,挑水、拾柴、做饭,过起了农家烟火的日子,还不忘在土墙上刷了一条放眼世界的时髦语录。那天,当地报社的一个摄影记者路过村子,意外地发现这里有几个种地的大学生,就为我们拍了几张照片。旷野衰草风沙,土房柴草泥巴,书报锄头镶把,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哪里是什么知青,是困青。五年寒窗各有所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现在却被困在塞外的一个沙窝子里。理想虽还未破灭,却不知将落何处,一脸天真,书生天涯。照片上最显眼的是我坐在一个小柴凳上伸出的一双脚,脚上是从北京穿来的那双帆布解放鞋,上面摞着13个补丁。这个数字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那个年代是短缺经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全民勒紧腰带过日子,穿带补丁的衣服很平常。周恩来为防两袖磨破,办公时戴上一双袖套,就像在包装台上干活的女工一样。毛泽东接见外宾时屁股后面有两个补丁,工作人员说换条裤子。毛说不用,外宾又不看后面。这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这种困境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明星达式常(人名)拍《人到中年》,背心后面有几个破洞,那不是道具设计,是他自己平时穿的衣服。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正常生活。我们这些乡下学生鞋上有几个补丁算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不管是领袖、明星,还是平民,他们的补丁都没入了历史的烟尘。衣不为暖而为美,走马灯似的换着花样穿,不再因破而补,而是因时而弃,许多完好的衣鞋都成了垃圾。

衣可弃,习难改。我常碰到的一个难题是,一双袜子,别的地方还好好的,只是脚后跟上张开一个大洞。用之不能,弃之可惜。早几年的尼龙袜时代,有一种补袜的胶水,可解此难题,这几年也不见了。一天在购物网站上忽发现补丁二字,如他乡遇故知,乐从心底生。网上有各种补丁,颜色、布料、款式任选,还自带胶水,一贴即可。我大喜,即下单购得几款。几日后到货,才知道此补丁不是彼补丁,而是专往新牛仔衣裤上贴的小装饰。我这个祥林嫂,只知道补丁是补衣服的,不知道补丁还会耀武扬威地骑在衣服上,而且能变脸。就如过去戴口罩是一色的白,现在有红,有黑,还有卡通,甚至国旗都印了上去。我收到的变脸补丁自然不能解我的补袜难题。

袜子没有补成,补丁二字倒由实际问题升华成一个哲学问题,终日萦绕在我的脑子里,抹之不去。这世上的事是缺而后补,还是不缺也补?补是为了填洞找平,还是为平地上起楼?本来,者,补缺、补漏之谓也,有弥补、挽救之意。物因残而补,衣因洞而补,牙因缺而补,实在万不得已才去补。凡补过的东西总归不如原装原配的好。但再一想,也不一定,者,又有补给、补充、添加、增强之意。补过的东西其强度和外观也有反超原物的,如胶粘的木板、焊接的金属,若去做破坏实验,先断裂的并不是补焊之处。掺了新元素的合金,也强过原来的单一金属。现在连人的脸也可以修补了,补后的面容更漂亮,以至于整形美容成了一种风尚、一门产业。莎士比亚说,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补还是不补,也成了一个我想不透的新课题。

再说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后来自然都离开了农村,但那是每人都打过补丁之后的事了。或者考研,或者入乡随俗,重学一门本事,反正必须重打补丁。别的不说,只外语这个补丁就有天来大,补得你喘不过气。那个时代,我们从中学到大学学的都是俄语,而要考研就得从头学英语。人近三十了重新投一次胎,要用多少吃奶的力?不像是补一双鞋、一件衣,人打补丁是很痛苦的。我没有做过整容,想来一定很痛。但我见过钉马掌,要用钉子生生地在马蹄上钉一块生铁,那马也得忍着。不要小看这块铁补丁,肉蹄变铁蹄,踏遍千里烟尘绝,大大地提高了军力(当然还有生产力),历史学家说蒙古人就是靠此横扫欧亚而造就了一个超大帝国。

再回看那张照片,如烟如尘,恍如隔世。那位给我们照相的记者名叫李青文,想来也已80多岁了,不知天涯何处。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难忘岁月的印痕,也愿他能看到这篇短文。

看来,生活乃至生命总是在不停地打着补丁。当然,最好一开始就能有一种正常的状态,量不要人为地破坏而后再去打补丁,但是,又有几人能一生顺遂呢?岁月蹉跎命多舛,人生谁能无补丁。

(选自梁衡《人生谁能无补丁》)

15.选文围绕“补丁”讲了哪几件事情?
16.请从下面的语句中任选其一,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表达效果。
(1)我这个“祥林嫂”,只知道补丁是补衣服的,不知道补丁还会耀武扬威地骑在衣服上,而且能变脸。
(2)人近三十了重新投一次胎,要用多少吃奶的力?不像是补一双鞋、一件衣,人打补丁是很痛苦的。
17.有同学认为,在朗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掉第⑦自然段,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18.联系全文,谈谈第⑧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答出两点。
19.作者说“人生谁能无补丁。”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下列对名著《艾青诗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创作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C.《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
D.艾青的长诗《光的赞歌》借赞颂太阳、索求光明,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选段(一)

A道:你一个梨园中的人,却有思念父亲孝敬母亲的念,这就可敬的狠了。我怎么不帮你!鲍廷玺站起来道:难得少爷的恩典。A道:坐着,你要多少银子?鲍廷玺看见王胡子站在底下,把眼望着王胡子。王胡子走上来道:鲍师父,你这银子要用的多哩,连叫班子,买行头,怕不要五六百两。少爷这里没有,只好将就弄几十两银子,给你过江舞起几个猴子来,你再跳。A道:几十两银子不济事。我竟给你一百两银子,你拿过去教班子。用完了,你再来和我说话。

选段(二)

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B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选段中A和B分别指__________(填人名)和__________(填人名)。两个选段都运用了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A和B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024-05-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2. 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来参加。
(1)【探“和”之源】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和,谐也。——《广雅》

材料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①从造字法来看, “和”是________字。
②根据以上材料试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
(2)【寻“和”之用】

礼之用,和为贵   “和”文化不仅在礼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治理国家讲“和”,统治者期望自己的国家         ;管理军队讲“和”,将领要努力使军队         ;对待师长讲“和”,学生面对师长的时候要让自己         ;生意场上讲“和”,做生意的人特别讲求         。。

选择正确的顺序 (     
①行阵和睦       ②言和色夷       ③和气生财          ④政通人和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3)【定“和”之规】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需要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根据班委会的对话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长:我们应该要发动全班同学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宣传委员:但在议事的时候,要①_________________
文艺委员:我觉得需要要注意②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委员:我觉得还要注意③__________________
班长:对!还加一条:最后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2024-05-15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3. 题目:推开这扇窗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 不少于600字。
2024-05-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4.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张建娜是北京三里屯使馆区的一名环卫工,带领团队清扫保洁,十年如一日。仅有高中学历的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近十年,掌握3000多个单词,练就一口流利英语,可以和问路的外国人无障碍交流。她励志、好学、坚持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被赞为深藏不露的“扫地僧”。她说退休后想回保定安国老家,用英语为家乡的旅游多做推荐。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 不少于600字。
2024-05-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40.85字音  字形  短语的结构  词义辨析  选用、变换句式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6-80.65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9-11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2-140.65说明文
15-190.65散文
五、选择题
200.4文学常识综合
六、名著阅读
210.65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七、综合性学习
220.65词语  衔接与排序  意见建议  提炼与概括
八、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24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