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八年级 期中 2024-05-22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下面是小葭同学设计的开场白,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通过阅读凝练隽永的经典诗文,使我们能跨越时空遇见他们的遇见。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苍苍,_______”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__________,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_______”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_________,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偶遇桃源,惊叹村中老幼“_________________”的岁月静好;遥望洞庭,欣赏“气蒸云梦泽,________”的浩渺与汹涌;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

2024-05-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 小华发现开场白的第一句话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开场白的第一句话:通过阅读凝练隽永的经典诗文,使我们能跨越时空遇见他们的遇见。
2024-05-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3. 活动第一部分是“推荐一部经典”。潇潇同学决定推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并草拟了以下三句话作为推荐语。你建议选择哪句,并简要阐述理由。
A.这是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
B.这是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
C.这是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中国文化学术史。
2024-05-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穿越时光,步入历史深处;触摸心跳,探索人物内心。活动第二部分是品评经典文章,请大家走进宗师柳宗元磅礴跌宕的人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柳宗元《钴铜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能:足、够。②笼:收拢。③货:卖。④售:买。⑤举熙熙然回巧献技:都欢快地呈现巧妙姿态。⑥以效兹丘之下:来为这个小丘效力。⑦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⑧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⑨匝旬:满十天。匝,周,满。旬,十天为一旬。⑩好事:爱好山水。
任务一:读其文,明其意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为屿,为嵁,为岩

(2)犬牙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尤       以其境过
B.全石以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C.潭中鱼百许头       知其源
D.记之而去       见渔人,大惊
6.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4处)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①______,②______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______,秀美的竹子露出了,奇特的石头显现出来。
任务二:品其文,悟其情
8.文学社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柳宗元先生的文章,请你完善下面的对话。
小语:柳宗元先生在永州的山水肆意徜徉,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诗文。先生写作技巧丰富,比如《小石潭记》中借鱼儿的灵动写出了水的清澈,这是________的手法;又比如“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是静景,“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是动景,动静结合,山水可爱也!
小文:《小石潭记》中也有“动静结合”的句子,“________”是静景,“________”是动景,把鱼儿写得活灵活现。先生用高超笔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风姿百态的永州山水图。
小理: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乐,同时,“凄神寒骨”“唐氏之弃地”“余怜而售之”也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的感情。
小语:作家余秋雨在他的作品《柳侯祠》中曾说,“灾难使他狼狈,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自我相晤。于是,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宗师致敬!
小新:读过柳宗元的作品,我们对于生活中的坎坷有了新的理解。他的作品启示我们: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中,同学们计划制作“低碳生活宣传展板”,请你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探究内涵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全球背景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威胁每一个人的生存。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地球人的使命。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材料三:新闻速递

碳中和与老百姓有何关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假设市民每天每家每户可以少看1小时电视、节省1立方米水、节省1立方米天然气、乘坐公共交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按此粗略计算,那么1天即可减少2.5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1年365天可减少918.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一年减少918.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什么?3月17日,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胡婧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种树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吸收(抵消)因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据国家林业局研究,植一棵树每年固碳4至18千克。若按照一棵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千克左右,粗略计算,那么每家每户一年减少918.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可以少种植51棵树(具体关系如图一)。全世界人人行动,这效果不言而喻。

9.为了让低碳生活概念深入人心,同学们计划在宣传展板上用醒目的大字精简阐明低碳生活的概念,请结合材料一完成任务。(15字以内)
10.美术组在展板上绘制了“可怕的发烧”宣传画(见图二),请你为宣传画配解说词,并将解说词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及内涵;②安排好说明顺序;③语言生动,表达有条理;④不少于80字。

11.调查阶段,组员发现有的同学对“低碳生活”不以为然,他们的质疑如下。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得体应对,说服他认可低碳生活理念。
小丽:地球“发烧”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威胁,我们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呢?
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雯: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就算践行低碳生活也没什么作用吧?
回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同学们准备在现场分发一张宣传海报,请根据材料及海报画面(见图三),拟写一句宣传语。

2024-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这里民风淳朴敦厚,民俗丰富多彩,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家乡民俗”美文分享活动中老师向大家推荐了《社火迎春》这篇文章,一起参与进来吧!

社火迎春

乔忠延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

闹社火,就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动,却也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襟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得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已有人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

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四个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然,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灯笼是个妙物,既让人看得见,又不让人看得那么真切,迷迷蒙蒙,亦真亦幻。当然,只把灯笼提在手里,是映照不出这样如梦似幻的光景的。于是,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

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先前是百家百户各自带灯,谁都可以高擎灯笼闹社火、看社火。后来,高擎灯笼有了讲究,谁家新娶了媳妇、新添了人丁、新盖了宅院、新考上大学,才有高擎灯笼的资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

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

临汾春烂漫,春天欢笑着到来了。

13.活动一:善思组的同学认为本文既有独特的民俗,精彩的场面,更有文化的积淀,他们想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主要内容,请帮他们完成。
民俗项目跑鼓车登天塔
精彩场面两拨后生争先恐后拔头筹四只雄狮腾空蹦跳攀高台
情感寓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欢乐喜庆,向上向善

14.活动二:笃志组的同学注意到文章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善于使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请你以文中所写的某种民俗活动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15.活动三:思齐组被文中极富镜头感的描写深深吸引,随着镜头长短远近不断切换,画面也随之改变。既有“面”的宏大,又有“点”的细致。请你仿照这种写法,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面,不少于80字。
小支架:

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的基本特征,指所有人的整体情况,如文章第二段用广角镜头拍出宏观画面,全村乡亲、男女老少广场云集;指典型人的个体表现,如两拨后生、四只雄狮是的描写,用短焦镜头近距离拍摄。


16.活动四:勤勉组想从下面两个不同角度对这篇散文作点评。请你任选其一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文章用生动浪漫的语言,演绎出闹社火的欢腾与美好。
社火迎春闪耀着民俗文化的光辉,激起作者内心的热爱。
2024-05-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写读后感是提升阅读品质的重要途径。请你就学过的某篇课文,读过的某部名著,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要求:
(1)题目自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拟成正标题,以“读(观)《XXX》有感”为副标题。
(2)以“感”为主,将引述内容、表达感受、联系生活融为一体。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语言表达
2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著阅读
30.65《经典常谈》
四、文言文阅读
4-8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五、综合性学习
9-120.4图文转换  漫画类  宣传标语  提炼与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13-160.4散文
七、作文
170.8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