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武汉专用)
湖北 九年级 一模 2024-05-25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湟源排灯

刘大伟

①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湟源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据传当初街市商家为了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灯箱,箱内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图案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告排灯,后来演化为排灯。这种排灯首见于道光九年(1829年),当年的元宵节展出了大量过街排灯。光绪后期,古城内的京津洋行从苏杭购回纱灯、宫灯、彩灯,悬挂在洋行里外,为湟源排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②到民国初年时,湟源排灯的发展步入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元宵之夜,丹噶尔古城内灯笼高悬,彩布篷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所有的排灯被点亮时,整条街道流光溢彩,宛如白昼。好看的排灯从古城西门(拱海门)到东门(迎春门),一路蜿蜒,犹如长龙,一直延伸到万安街、张家泵铺;还有一路排灯直下丰盛街,及至火祖阁。人们拖儿带女,一路赏灯,间或聆听街头的吹拉弹唱,或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③在那个年代,四方商旅齐聚丹噶尔古城,用精湛的排灯艺术,表达着生活的内容。对于本土民众而言,排灯是灿烂的生活一角,而对于那些常年旅居高原的客商而言,排灯也许就是他们的乡愁。

④那么,这种交织着生活与乡愁的民间艺术是如何呈现的呢?据民间艺人讲述,很久以前的排灯大都由长2尺、宽1.5尺的方格纱窗组成,大都五格两面,共十格,长约一丈,画面绚丽多彩,栩栩如生。现在的排灯制作工序,首先是用上好木料制成框架,并将传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精心雕刻于框架上。框架制成后,上面蒙纱,并根据不同架形,绘制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和名人逸事等画面。最后的步骤是内置蜡烛,进行艺术的排列和组装,使单个排灯具有整体的艺术效果和主体思想。

⑤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重视这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自2004年始,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的论证与革新。特别是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灯箱调整为落地式灯箱,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形式;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内容,在保留了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他们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湟源排灯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湟源民间艺人杨增贵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选自《凝眸青海道》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
2.请根据第④段内容,将下面关于排灯的制作工艺流程图补充完整。

3.请你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很久以前的排灯大都由长2尺、宽1.5尺的方格纱窗组成,大都五格两面,共十格,长一丈,画面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4.请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归纳为了保护传承湟源排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07-14更新 | 5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青海省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王国梁

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A)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呆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B)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5.第②段写母亲“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下文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母亲的“固执”?请简要概括。
6.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A句进行赏析。
(2)画线B句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好处?
7.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8.下面三个标题,你觉得哪个作为本文的标题最合适?(     
A.母亲的柴鸡蛋B.母亲“等蛋”C.柴鸡蛋
9.“我”回城后,望着满满一箱柴鸡蛋,想到母亲递给“我”那个鸡蛋时的情景,于是发了个朋友圈,配图为一箱柴鸡蛋,文字为“母爱是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母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了我的天空……”你看到朋友圈后产生共鸣,在评论区仿写了一句。
2023-07-21更新 | 8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名著《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节选)

施耐庵

①戴宗埋怨李逵:“教你休来讨鱼,又在这和人厮打。倘一拳打死人,你不去偿命坐牢?”李逵应:“你怕我连累,我自打死一个,我自去承当。”宋江便道:“兄弟休要论口,且去吃酒。”李逵拾起布衫,跟了宋江、戴宗便走。行不得十数步,只听背后有人叫骂:“黑杀才今番来和你见个输赢。”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扎起一条水棍儿,露一身雪练似白肉,独自一人撑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千刀万刷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李逵大怒,撇了布衫,抢转身来。那人便把船咯拢来,凑在岸边,口里大写着。李逵也写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腿一蹬,那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

②李逵虽也识得水,却不甚高,慌了手脚。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赢。”便把李逵胳膊拿住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在岸上叫苦。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荫树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一肚皮水。”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

③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掀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正是: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

真是黑风吹白浪,铁牛儿作水牛儿。

④宋江见李逵吃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教。戴宗问众人:“这白大汉是谁?”有认得的说道:“唤做张顺。”宋江听得,猛省得:“莫不是绰号浪里白跳的张顺?”众人道:“正是。”宋江对戴宗说道:“我有他哥哥张横的家书在营里。”戴宗听了,便向岸边叫道:“张二哥不要动手,有令兄张横家书在此。这黑大汉是俺们兄弟,你且饶他,上岸说话。”张顺便放了李逵,赴到岸边,爬上岸来,看着戴宗唱了个喏道:“院长休怪小人无礼。”戴宗道:“足下可看我面,且救我兄弟上来,却教你相会一人。”张顺再跳下水里,赴将开去,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挣扎凫水。张顺早已凫到,带住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采。半晌,张顺、李逵都到岸上,李逵喘做一团,口里只吐白水。张顺讨了布彩穿着,李逵也穿了布衫,与宋江、戴宗一道,四人到琵琶亭上来。

(节选自北京燕山出版社《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有删改)

10.请你阅读上面的选段,概括情节,将回目“及时雨会神行太保,______”补充完整。
11.请你阅读上面的选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链接材料: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

泗州庙后亲埋葬,千古传名李铁牛。

2023-06-27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是一种浅青的染色。③鳌:神龟。④戴:背负。⑤蛰:潜伏。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观感。
B.“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上下翻飞的白鸥,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
C.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D.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13.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
2023-06-21更新 | 62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与谢万书

[东晋]王羲之

古之辞世者……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

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君谓此何如?

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注释】①选自《晋书》,有删节。②仆:我。③坐而获逸:指轻易获得隐退自由。④顷:不久。⑤举策数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谨慎。⑥万石:即西汉石奋,与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称“万石君”。⑦比:近来。⑧安石:东晋谢安。⑨陆贾、班嗣、杨王孙:都是无为清净、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风:向往一时的风尚。
14.下列不是描述“我”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项是(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孙游观林下B.果实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颐养闲暇D.兴言高咏,举杯斟酒吟诗作对
15.王羲之在书信中,表明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______,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_____
1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割而分       其翼若垂天             《(庄子)二则》
B.令举策数马       竭驽钝,攘除奸凶             诸葛亮《出师表》
C.君此何如?       菊,花之隐逸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D.老夫志愿尽此也       仓鹰击殿上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023-07-05更新 | 69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中考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