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武汉专用)
湖北 九年级 一模 2024-05-25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数学建模:从真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桥梁

①“建模在计算机领域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在数学领域,建模是一种思考方法,它需要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实际现象的过程,即对一般事物的数学简化。

②2017年教育部颁发新一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2020年发布的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了数学建模为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2011年版)》也提出了数学教学应该实现发展学生包括建模思想在内的八种能力。尽管如此,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对数学建模还是很陌生的。

③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未来学校大会举行了六届,首次设立数学建模主题论坛,不但涉及高中,并组织专家教授指导数学建模课程的设计、推广、普及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

④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的初中教师马积良参加了这场盛会,收获满满,感慨额深。他带着精心设计的数学建模课程: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外卖折扣中发现最优析扣,获得大会初中组数学建模课程的第一名。

⑤马积良通过实景模拟,实际问题讨论,进一步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他感到, 运用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整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了系列问题。这次教学建模的套鲜激发了马积良的热情, 数学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这么对孩子是有帮助的。这解决了他之前感到棘手的回题,孩子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相对其他学料,数学高度抽象,学习价值和意义更难以被呈现。数学建模的出现让他看到一个捷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这种基于真实问题进行项目式学习更容易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建模是从真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桥梁

⑥马职良从大会回来后,开始在学校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在课上,和孩子一起研究生活中那些现实的问题,是马积良非常看重的。马积良说,在建立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研究实际对象固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建立反映问题本质的数量关系,这样才能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评价一个数学模型更多地是看它是否符合科学的逻辑推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⑦而且更可贵的是,数学建模即使与考学无关,但对不问层次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成绩较好的孩子想试一试自己的数学到底学明白没有;成绩一般的孩子想通过这个方式去理解数学的现象和知识,建模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当时学的这个东西还能这么用! 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建模考察最重要的东西。评审关注的是孩子们如何运用学段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学能力和知识的多寡并不直接相关。在已经举办的教学建模大赛中获奖的团队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传统意义上数学成绩很好的孩子,能团结合作,各有所长,才是比较合理的团队架构

⑧数学本是一门瑰丽的、充满影响力和逻辑的艺术,然而传统的教学把这门艺术撕碎成一大碗碎纸屑,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乏味十足的任务——把这碗纸碎拼回去。数学建模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数学不是纸屑而是一种整体、联系的体系,它将为数学教学改革打开新思路。

(选自《用思维雕塑人:重新理解数学教育》)

【链接一】

数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①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布了三版课程标准。2001年版课标提出了双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这个目标定位所带来的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讲授概念和法则,达到熟练扎实。对于应试,教学效果显著,无法应用于生活实践。

②2011年版课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希望学生除了知晓概念和法则,还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教育的方向从之前的走向如今的

③本世纪,当大效据、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些技术背后的核心就是数学,教育领域强调数学学习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问题。最新2022年版本的课标出台,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个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这三点对应的就是数学的三种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是数学教与学的终极目标。这三种能力是数学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好的数学教育应该呈现新的特点和面貌。

(选自《数学到底学什么》)

【链接二】

数学教育问题大家谈

①网友A:20年前,我爸妈就告诉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为了升学,刷习题、入题海,就怕他输在起跑线上。

②网友B:我觉得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它并不只是为了高考服务。当一个学生离开高考考场,如果他未来并不进入与数学相关的专业和职业领域

③特级数学老师贲友林:太可怕了,数学现在只是一张用来筛选学生的筛子’。很多学生只是在升学应考感觉到数学有用,离开考汤

④《三联周刊》编辑徐菁菁:我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上初中以后,我开始越来越不能理解那些字母、代数式、符号。我越来越学不懂数学,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作为数学不好的人

⑤网友C:我借小说《天才基本法》里林兆生的话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数学教育就是教会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复杂的工具,用突破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就像一个人

⑥数学特级教师胡兆云:的确如此,当我们只把数学教学定义为学知识’的时候,那么有些数学知识就可学可不学,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会影响学习者的素质。

(选自网络“三联生活论坛”有删改)

1.下列对“数学建模”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建模过程中只需要将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抓住主要矛盾,建立反映问题本质的数量关系, 就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B.2020年数学建模被确定为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而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将其纳入课程标准中,因而该学段老师未对其引起重视。
C.与传统教学把数学的逻辑性“撕碎”相反,数学建模重视学科内在整体性和联系性,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它将为我国数学教学带来变革。
D.评价数学建模主要看它是否符合科学逻辑,是不是合理的预测与预估,学生能否在数学建模上有所建树, 与其数学能力和知识多少无关。
2.下列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推断与原文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的三版课标的改版,见证了我国数学教育的方向从重“知”到强调“想”,再到如今“以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变化。
B.新世纪以来三版课标的发布,说明数学教学目标一直在调校,导致变化的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革下,教育领域“与时俱进”。
C.数学教育不能仅定义为学习知识,它也是思推能力的培养过程,学数学能教会我们用思维解决问题, 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D.现在数学教育被放大了升学的作用,与生活脱节,然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不应该为高考服务,我们应思考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3.为了在学校推广“数学建模”活动,活动小组的成员开展了校园宣讲会,以下是他们的宣讲词节选, 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学建模符合最新版课标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它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学好数学建模能提高素质, 促进数学进步。
B.数学建模非常有趣,它寓教于娱乐,从现实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你在“玩”中学, 在“玩”中明确学数学的意义。
C.数学建模研究“真实任务”,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符合新时代数学学习的要求。
D.当你学不懂数学的某些知识,不知道学习数学的意义是什么时,你应该来参加数学建模,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4.根据以上几则材料,请谈谈什么是“好的数学教育”。
2024-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武汉专用)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学校“影视文学”社团拟以下面选文为参考,拍摄一集“跟着书本去旅行——回忆家乡”的纪录片。你作为社团负责人统筹全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粗瓷碗

吕峰

①碗,人们吃饭和盛放食品的器具。吃饭时,我们都会用到碗,饭店的、餐馆的、路边摊的、家里……可是,很少有人留意天天、顿顿端起的碗。其实,碗里大有乾坤,它可盛岁月,可盛历史,可盛生活,可盛万物,碗里有情、有自然、有世界……家的橱柜里有四个外形粗犷的粗瓷碗,是当年爷爷为了迎接家里添丁而购置的。如今它们盛着满满的光阴,无语也无声,固守着家的温度。

②粗瓷碗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瓷碗,碗边有两团蓝色的釉纹,口大肚浅,大腹便便的样子。从我有了记忆开始,饭桌上就有它们的身影。每到吃饭时,我喜欢帮着摆放碗筷,一边摆着,一边念叨着:“这是爷爷的,这是奶奶的,这是我……”。眼前的碗,对应着一个个正急着往家走的亲人。有时,遇到我喜欢吃的东西,奶奶会捏起一块,放进我的嘴里,母亲则佯装愠怒。瞪我一眼,那种感觉温暖、安详。

③家里有一个规矩,饭做好后,第一碗要盛给爷爷。奶奶给爷爷盛饭时总是说,你爷爷是家里的大劳力,家里的活儿全指望他干呢,这做好饭呀就得先给……奶奶去世时,面对鬼子刺刀也面不改色,号称“铁打汉子”的爷爷痛哭流涕,一个劲地用手拍打着奶奶的棺木念叨:“你走了,谁给我盛第一碗饭呀!”那副悲痛欲绝的神情,让前来吊唁的人无不动容。

④粗瓷碗也见证了父母亲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没有浪漫,有的只是每日三餐、添饭夹菜,虽朴实平淡,却无限温暖。每天早晨,母亲会雷打不动给父亲冲鸡蛋茶。在粗瓷碗里,磕上两枚鸡蛋,滴上几滴香油,再加一勺白砂糖,用筷子搅和均匀,将刚烧开的水慢慢地冲到碗里,边冲边用筷子搅动,那碗里就慢慢形成了一梭又一梭的鸡蛋穗,略微沉淀后,上面变成稀清的蛋汤,下面是稠状的蛋花。这是母亲最熟练也最拿手的活儿,原因很简单:父亲最好这一口!

⑤当时,我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后来看到台湾作家张晓风写道:“看见有人当街亲热,竟也视若无睹,但每看到一对人手牵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场走出来,一颗心就忍不住恻恻地痛了起来,一蔬一饭里的天长地久原是如此味永难言啊!”原来,碗可盛爱啊!所谓的白头到老的爱情,所谓的天长地久,就蕴藏在寻常的一日三餐中,蕴藏在精心盛出的一碗饭里。那一刻也才明白,粗瓷碗中的爱情,因为有日日的惦念,才有天长地久的丰盈。

⑥粗瓷碗里除了有爱情,还有满满的亲情。有一次,我生病了,一直高烧不止。母亲觉得服用汤剂比打针副作用小,就开了一大包中草药回家煎汤。她守在厨房的煤炉前,严格按照老中医的要求去煎药,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细细地熬。随着母亲的辛劳,那带点苦涩味儿的药香弥漫了整个房间。

⑦近两个小时的工夫,那碗黑褐色泛着泡沫的汤药被端到了床前,我只呷了一口,便受不了那份沁入心肺的奇苦,不由得翻江倒海般呕吐起来。母亲慌忙为我捶背,清扫秽物,又忍不住焦急万分。望着她忙碌而辛劳的身影,我内疚极了,真对不住她煎熬那碗中草药的苦心。

粗瓷碗原本是十个,后来在不经意的迎来送往中,磕了,碰了,碎了,最后只留下了四个。再后来这四个碗也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又一套精美的细瓷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碰巧前段时间碗被女儿打碎了几个,一直没去购买。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橱柜里的粗瓷碗,便拿出来以解燃眉之急。端着那早已退出了生活圈子的粗瓷碗,朋友顿时乐了。那天吃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晚上的话题都没有离开过它。再后来,朋友去了日本留学,每次回国,捎来的礼物都是图案各异的碗碟。看着那饱含心意的礼物,我知道碗里还藏着友情。

⑨粗瓷碗里有美好的回忆,那是逝去的懵懂岁月,那是千金不换的温情与美好。因为它,家的概念更加清晰,家也在无情的光阴里侧影翩跹。每逢节假日,我便拖家带口去田间乡野,过几天农家生活,用粗瓷大碗吃饭、喝粥。夜晚坐在生凉的农家小院里,天上一轮明月,碗中似乎有月光在荡漾,让人心醉。

⑩人生很复杂,其实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与放下的过程中,生命一点一点绚烂,又一点一点枯萎、终结,直到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

(选自《读者》2022年第15期,有删节)

5.讨论影片题目时,有社员认为换成“捧放之间”更有味道,有社员认为还是“粗瓷碗”更有味道,你觉得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6.拍摄组发现第②段画线句适合特写镜头,你认为哪些字词可以用特写镜头,为什么?
有时,遇到我喜欢吃的东西,奶奶会捏起一块,放进我的嘴里,母亲则佯装愠怒,瞪我一眼,那种感觉温暖、安详。
7.拍摄时,剧本组社员提出第⑧段画波浪线内容无需在影片中呈现,你是否赞同?请阐明理由。
8.宜传纪录片时,文案组想写一幅对联作为宣传语。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青瓷碗中,祖辈父母朋友回忆不断
下联:                              
9.该纪录片播出后广受好评,社团决定拍摄“跟着书本去旅行——回忆家乡”系列纪录片,请你联系生活,回忆你家乡的值得拍摄之处,并介绍给大家。
2023-04-06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①就这样,诺第留斯号的四周上下,都是穿不透的冰墙。我们成了冰山的囚徒!我眼盯着船长。他的脸上又恢复了平常的冷漠,他两手交叉抱在胸前,静静地思考着。“先生们”,他语气平和地说,“至少我们应该试一下,把围住我们的冰墙凿开。”……大家立即动手,以不知疲倦的精神拼命凿冰,一层一层的冰陆续被凿掉了。但是早晨,我却发现,两侧的冰墙正在往船体渐渐冻结过来,如不阻止,船的舱壁就会像玻璃似的被碎。我立即向尼摩船长报告了这个极其严重而复杂的情况。

②“这事我知道,”他依然语气十分平静地说,任何复杂可怕的情况都改变不了他那神情,“我们得救的唯一机会,就是我们干得比海水结冰的速度快。”

③……这是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尼摩船长凭借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肉体痛苦,保持精力。他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大家都按照他的指令齐心协力地干着。……突然,冰墙像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

④“冰层穿破了!”

——《海底两万里》节选

10.根据上面的文段,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通读概括,上面的文段主要讲述了冰山封路,凿冰脱困的故事。
B.精读细节,第①段加点字“挤”形象地写出了冰墙冻结力量的巨大,体现了处境的危险。
C.精读人物,可见尼摩船长在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高傲浪漫,有强大的领导和指挥能力。
D.快速浏览整本书,可以领悟到人类自古以来渴望自由的梦想,同时也惊叹于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1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9-01更新 | 63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14. 阅读回答各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脾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①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②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一日走三十里宿营,称“一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流奔放       肆:极,甚
B.亦足以称世俗       快:快意,高兴
C.而人有不遇之变       遇:会面
D.西山之白云       揖:拱手问候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②“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3)结合文中所举宋玉、张君的之例,依据作者的思索,请简要阐述“骚人思士悲伤憔悴而不能胜”的原因。
2022-11-06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