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宁夏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6 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语境默写。
主题古诗文名句
爱国唐代李贺巧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疆将士严阵以待保家卫国的气势,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家国沦陷之时,南宋文天祥也发出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千古悲歌,以此表明他捐躯报国的决心。
山水曹操笔下的山水则别具一番格调,“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尽显大气磅礴,气象恢宏。异域风光,常让人惊叹不已。
志向孔子说:“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只有树立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乐观即使身陷困境,也要有王安石“⑨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那样的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坚定信念。
2024-05-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分享卡任务。

《经典常谈》阅读分享卡

作品介绍

这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亦可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摘录语段分享批注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说文解字>第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奠他的。

《辞赋第十一》

作者在许多篇章开头都写了这样的文字,请探究篇章开头的妙处:①_______

《史》《汉》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史记><汉书>第九》)

作者在这一章的结尾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其效果是:②______


交流记录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是如何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读这本书的?
我这样读这本书:_____


2024-05-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3. 成语积累。

龙的形象在中国(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龙部》载:“龙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意思是说,龙是有鳞动物的头领,,上天入海,无所不能。龙的身影活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和无限向往。(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的龙形象,或古朴稚拙,或婉转灵动,或奔放张扬,或高贵威严……不仅生动地反映各个时代的文化面貌,更在风云变幻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奋发开拓、的文化精神。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②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变幻无穷   励精图治B.变幻无穷   自强不息
C.原封不动   励精图治D.原封不动   自强不息
2024-05-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根据提示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下面是宁夏六盘山和黄河古渡两处风景名胜的对联,请你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将相应的备选词语填入横线,完成对联。
六盘山:   上联:红旗猎猎,壮志凌云望南雁
下联:战鼓咚咚,长缨在手 A       
黄河古渡:   上联:紫气东来,云山两岸花独好
下联: B     ,古渡千秋 C         
备选词语: ①缚苍龙   ②登高峰   ③黄河远去   ④白云悠悠   ⑤好风光   ⑥景多娇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
2024-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禀性彰显,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共建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百花园的有力推动。

②不同的历史传统、风土民情,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

③唯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能凝聚共识,打破壁垒,促进不同文明共同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实现永续和平发展夯实文明基础。

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摘自《光明日报》魏建国《以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程》,有删改)

A.④①②③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④②①③
2024-05-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来源   公开资源)

【材料二】

汉服热、诗词热、非遗热、文博热……这个暑假,比天气还热的是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风潮。绾青丝、点朱丹、着汉服,步摇流苏、衣香鬓影穿行在古城、园林、庙宇之中,想要复刻唐潮的游客让各大景区附近的汉服体验馆生意火爆;电影院里,孩子们和李白、高适一起吟诵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影院外,卖场食肆、地铁公交将古诗词元素应用其中,多地景点推出背古诗、免门票活动……让一首诗歌、一部名著、一幅巨作起来、起来,让受众在美好的体验中接受与理解、共鸣与共情,这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能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发生现实关联的宝藏,以时代的视角、科技的手段、艺术的规律,用不断创新的打开方式,解锁传统文化宝藏中的时代价值,让深植在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动起来

(刊载于2023年8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体现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凝结了历史、价值观、道德伦理和审美观念等多种元素的独特文化符号。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流失和传承的困境。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例如,北京开幕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以3D光雕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48台高清投影打造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再现敦煌石窟文化的艺术魅力;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全息影像技术和3D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剧目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增添了新活力;等等。伴随自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时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满足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源远流传、繁荣兴盛。

(刊载于2023年8月10日,有删改)

(1)请你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认识。
2024-05-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