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 七年级 期中 2016-12-24 32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ì shí                         Dǎo gào                 DuōDuōBī rén
(      )       (      )          (          )
lìn sè                         lǎng rùn                 rén shēngDǐng fèi
(      )     (      )          (           )
2017-03-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倜傥(tì tǎng) 酝酿(yùn niàng) 酝酿(yùn niàng) 浅薄(qiǎnBáo)
B.整宿(zhěng xiǔ) 薄暮(bó mù)       绿茵茵(lǜ yīn yīn) 着落(zhuó luò)
C.发髻(fà jì)      澄清(chéng qīng) 粗犷(cū guǎng)     莅临(lì lín)
D.贮蓄(zhù xù)     窠巢(kēCháo)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Dàn
2016-12-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3.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本意是酿酒发酵过程,在《春》一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黄晕:昏黄而明亮。(原句“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客路”选自《次北固山下》)
D.杨花:柳絮。(“杨花”选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16-12-24更新 | 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4. 下列四个句子与课文原文不一致的选项是(       ),背书认真的同学一定能答出来!
A.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B.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16-12-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明喻
B.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
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拟物
D.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
2016-12-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6.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上学语文。
D.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7. 名著阅读之《西游记》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___。
2016-12-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8.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 思而不学则殆。
(4)子夏曰:“____________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点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 秋思》中用景物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10.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11.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2016-11-18更新 | 120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石景山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花担
张晓风
诗诗【1】,春天的早晨,我看见一个女人沿着通往城市的路走来。
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诗诗你能不惊呼吗?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夹在两筐璀璨之间。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2】般的待放的春天。
淡淡的清芬随着她的脚步,一路散播过来。当农人在水田里插那些半吐的青色秧针,她便在黑柏油的路上插下恍惚的香气。诗诗,让我们爱那些香气,从春泥中酿成的香气。
当她行近,诗诗,当她的脸骤然像一张距离太的画贴近我时,我突然怔住了。汗水自她的额际流下,将她的土布衫子弄湿了。我忍不住自责,我只见到那些缤纷的彩色,但对她而言,那是何等的负荷,她吃力的走着,并不强壮的肩膀被压得微微倾斜。
诗诗,生命是一种怎样的负担?
当她走远,我仍立在路旁,晨露未晞,青色的潮意四面环绕着我们。诗诗,我迷惘地望着她和它,那逐渐没入市尘的模糊的花担。
她是快乐的呢?还是痛苦的呢?
诗诗,担着那样的担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的呢?走这样的一段路又是怎样的一段路呢?想着想着,我的心再度自责,我没有资格怜悯她,我只该有敬意——对负重者的敬意。
那天早晨,当我们从路旁走开,我忽然感到那担子的重量也压在我的两肩上。所有美丽的东西似乎总是沉重的——但我们的痛苦便是我们的意义,我们的负荷便是我们的价值。诗诗,世上怎能有无重量的鲜花?人间怎能有廉价的美丽?
诗诗,且将你的小足举起,让我们沿着那女人走过的路回去。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今年春天,诗诗,今年春天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去参透。诗诗,让我们不再祈祷自己的双肩轻松,让我们只祈祷我们挑着的是满筐满篓的美丽。
诗诗,愿今晨的意象常在我们心中,如同光热常在春阳中。
注释:【1】诗诗,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儿子。【2】箭镞: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12.(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
(2)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13.作者初见担着花的女人为什么要“惊呼”?
14.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能从一些词语中来发现作者情感的走向,请你在文章中找到三个词语将作者的情感脉络梳理出来:
惊呼——(     )——(     )——(     
15.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1)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
(2)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
16.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问句?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向自己的孩子诉说什么道理呢?
2016-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 ) (2)去后至( )
(3)相而去( ) (4)下车文( )
18.“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                           
尊君:                         
家君:                         
19.“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20.通过阅读本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1.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016-12-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马鞍山七中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感动?有人这样说,当你夜晚在灯下苦读时,母亲的一杯热牛奶是感动:当你心中寂寞无助时,朋友的探视、问候是感动:当你漂泊而归,站台前家人那痴痴等待的身影是感动……人人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就这样被你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注意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选择题
5
名著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94字形
二、选择题
20.85字音
30.65一般词语
40.85名句名篇默写
50.85修辞手法
6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著阅读
70.65《西游记》
四、名句名篇默写
80.94名句名篇默写  曲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9-110.65史铁生(1951-2010)  散文
12-160.4记叙文
六、文言文阅读
17-210.64
七、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