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浙江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7-02-09 3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要想(cuì)炼出经典的作品,就要不断地从生活(xī)取丰富的营养。
B.蜜蜂将花蜜和植物分泌物在体内转化、脱水、(zhù)存至成熟,(liàng)造成蜂蜜。
C.每年迎新季,各高校都人头(zǎn)动,不少陪送的家长在体育馆打起了地(pù)。
D.打工的人们如候鸟一般迁(xǐ)回乡,即使风雪(zài)途也阻挡不了归程的脚步。
2017-02-0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郎平用她的人生积淀赋于女排精神新的内涵,使之形成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力量。
B.晨曦像薄纱一样从天井倾泻而下,老屋每个角落明灭不定,似乎在诉说岁月的苍桑。
C.中国是最早卫戍管辖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国家,拥有南海主权的铁证毋庸置疑。
D.这家电商企业心无旁鹜地研发新技术,坚持不懈地攻关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7-02-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是没有时间界线的,必须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交通秩序发生根本性好转。
B.这首新创作的歌曲不仅惊叹于青藏高原雄奇壮美的景色,也包涵着对青藏铁路建设者深情的赞美。
C.志愿者们顶着高温,齐心协力清理杂草垃圾和废旧物品,即使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将整个庭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D.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这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刻不容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互联网浅阅读使人们蜻蜓点水般地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但无法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B.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水滴石穿”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靠瞬间的激情和一时的干劲,靠的是恒心和毅力取得的。
D.只有深化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规范网约车的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出行。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____。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④李清照在《武陵春》中通过新奇的比喻形象表现了女词人愁之深、愁之重无可化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样写江上景物,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人生的达观,而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守候的哀愁。
⑥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屡屡失败的情况下,里皮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可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
2017-03-14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6.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收获心灵的成长。西汉史学家      (作家名)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叙述了陈胜年轻时曾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让我们更懂得不满足于现状,志存高远;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小说《孤独之旅》中记述了       (作品人物名)经历了孤独最终成长的故事,让我们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困境;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在短篇小说《       》(作品名)中,反复写道“我”心中默念叔叔两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贵重,世态的凉薄。
7.“无巧不成书”,“巧遇”可以改变人物的命运,决定人生的走向。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概说他的某段“巧遇”,并简要论述对他的意义。
A.骆驼祥子             B.林冲
2017-02-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8. 家住打铁关的李可与张宁约好在周末下午3点一起去观赏西湖音乐喷泉。西湖音乐喷泉在地铁龙翔桥站附近,而张宁家住钱江四季城。请你代李可给张宁发条短信,建议出行线路。(不超过60字)
2017-02-0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偷桃记
秋人
桃园在山脚花溪旁,守桃园的老铁头住在溪边的草屋里。花溪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长满青苔的石拱桥。老铁头也不是经常住在草屋里,他只是在桃熟时节才来住上一阵子。有人从石拱桥上过来,老铁头养的小花狗就汪汪叫,提醒老铁头提高警惕。
正是初夏,桃子开始成熟了,鹅蛋大的桃子一嘟噜一嘟噜把桃树枝压弯了腰。有几棵长在溪边的桃树,果实都挨着水面了。河水流过来,荡得桃枝乱晃,枝头的桃子红着脸跃跃欲试要跳到水里去玩耍,却总也跳不下。
石娃他们打定主意去偷桃。他们商议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桃园对面的溪岸边长满了水柳。天很热,水柳上的蝉一阵一阵地聒噪着,青蛙躲在水草里咕嘟咕嘟冒气泡。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脱得精光,借水柳的掩护悄无声息地下了水。
大中午的,老铁头正躺在草屋的竹床上摇着蒲扇打瞌睡,忽然听到狗叫,一下就把瞌睡赶跑了。他一骨碌爬起,提了竹烟竿走出草屋。白花花的日头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他深一脚浅一脚赶过去,看见小花狗正对着溪水汪汪。溪水还像平时一样荡得桃枝乱晃,枝头上的桃子跳动着,调皮地挑逗小花狗:来呀!来呀!有本事你跳下来咬我呀。
老铁头站在溪岸上迷迷瞪瞪看着溪水,忽然明白就是那些调皮的桃子在逗引小花狗,这个天真的傻家伙。
“你看见啥了?”老铁头朝小花狗扬了扬烟竿,“还不给我回去?”小花狗屁颠屁颠跟着老铁头回了草屋。
老铁头和小花狗一走,水面上忽然噗嗤噗嗤冒出来几个小脑袋瓜,抹脸、喷水、摇头,小鸭子一样唧唧嘎嘎欢笑,正是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
老铁头回到草屋继续瞌睡。刚闭上眼睛,小花狗又叫了起来。老铁头不放心,再一次爬起来走出草屋,小花狗果然又在溪边叫。老铁头骂骂咧咧赶到溪边,看见小花狗还像刚才那样仰着脖子对着溪水叫,水面上还像刚才那样除了那些调皮的桃子之外啥也没有。这一回,那些调皮的桃子不仅是笑小花狗了,连老铁头也一起嘲笑了,笑他和小花狗一样傻。老铁头气不打一处来,抡起烟竿对小花狗砸过去,小花狗夹起尾巴一溜烟跑了。
老铁头回到草屋想再迷瞪一会,没等他躺下又听到小花狗叫了起来。他再也没有瞌睡了,坐在那里抽闷烟。这狗东西今天是中邪啦?老铁头再也没有兴趣去管它了。
抽了两袋烟,小花狗还在叫。老铁头烦躁起来,一定是溪边那几个成精的桃子惹的祸,得立即去收拾它们。反正这些桃子也已经熟了,正好摘了让九奶尝一尝鲜。一想起九奶,老铁头的心变得柔软。他是个孤儿,大冷天饿昏在雪沟里,是拾柴的九奶救了他一命。九奶是个孤寡老人,老铁头把她当亲娘待,冬天送柴禾,热天送凉粉,时时惦记着她。现在,老铁头决定摘些桃给九奶送去。
老铁头带了摘桃的工具赶到溪边,一看傻眼了,水面上那十几个桃子不见了,树枝弹回到半空中,开心地在风中摇曳。难道这些桃子真的成精逃跑了?老铁头拿眼往对岸一瞭,看见几颗小脑袋在水柳后面一晃就不见了。他恍然大悟,原来几个小鬼头利用小花狗和他演了一场精彩的“狼来了”的闹剧。
老铁头气得不行,连桃也忘记摘了,带着小花狗跨过石拱桥去追。追到村头,一眼看见了九奶的小屋,老铁头改变了主意,要先去看看九奶。
到了门口,隐约听到屋里有人说话。老铁头好奇,探头往窗户里一看,大吃一惊。他看见石娃、满伢和土狗仔他们正在给九奶削桃子吃,九奶一张脸笑成一瓣老菊花。
小花狗听出了石娃他们的声音,正张口要叫,被老铁头一伸手捂住了嘴。然后,老铁头带着小花狗悄悄离开了村子。                      (选自《精短小说》2016年5期,有删减)
9.小说围绕偷桃一事,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法。请补全表格空缺处的内容。
明线
暗线
老铁头养了一条小花狗守桃
石娃他们想出办法去偷桃
老铁头听到狗叫,起身察看却无动静


石娃他们终于成功偷得桃子
老铁头发现桃子被偷,一路追桃


10.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一回,那些调皮的桃子不仅是笑小花狗了,连老铁头也一起嘲笑了,笑他和小花狗一样傻。(请赏析这一描写的妙处。)
(2)老铁头好奇,探头往窗户里一看,大吃一惊。(请分析划线词蕴含的心理情感)
11.小说题目是“偷桃记”,却写了九奶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12.小说既是一幅童趣图,也是一首乡情诗。请结合全文,选择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2017-02-0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我想当网红
陈鲁民
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幼稚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名、收入颇丰等因素。
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不经风寒就难有花香的道理,所以没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还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但孩子的理想都是成人赋予的,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的各种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这可不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的系列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有为舰艇加工特种钢管的镗工师傅戎鹏强,有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
说实话,这个社会有没有低俗的“网红”,实在是无关紧要,其意义最多是闹点噱头,博人一笑,而且还很廉价;而没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舰艇下不了水,飞机上不了天,百姓吃不上好药,那损失就大了。
“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大国工匠”顶礼膜拜,社会对“大国工匠”尊崇备至,小学生在谈理想时也有很多人立志将来当“大国工匠”,甚至也“多到八成”,中国制造就一定会大放异彩,中国经济也会增添惊艳世界的软实力。这样的“网红”才能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
(选自2016年5月1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①“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13.造成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14.本文的语言尖锐犀利,有嘲讽味。请从下列两句中找出具体词句加以品味。
(1)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
(2)“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15.第五段作者列举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6.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选取下列一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红”的看法。
(1)发现裂缝,摆放锥形桶,指挥车辆绕行……因为一段视频,杭州协警礼为奇突然成为“网红”。而这个朴实的男人连连摆手说:“过了,过了,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2)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为其率真的回答,夸张的神态,瞬间红遍网络。面对媒体采访,她说:“我不想做网红,还是希望好好当一个运动员,简单又快乐。”
2017-02-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王士禛 《香祖笔记》)
(二)方竹柱杖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冯翊子 《桂苑丛谈》)
【注】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③祗(zhī):恭敬。④筇(qióng):竹名,可以做拄杖。⑤朱方:地名。这里与前面的浙右同指一个地区。
1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增其价(希望)B.不而去(回头看)
C.昔有客筇竹杖一条(丢失)D.至今之(把……看作珍宝)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B.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C.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D.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2)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20.贾胡、朱崖“惊叹”“嗟叹”的原因各自是什么?两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2017-02-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孤 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当时政局纷乱,诗人旅居四川。②饮啄:饮水啄食。③望尽似犹见: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与下一句是互文。
(1)    21    诗歌以“野鸦”结尾,有何用意?
(2)    22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02-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赛马选手如果把焦点停留在障碍物以及输赢的结果上,往往使自己变得紧张起来,从而给赢得奖牌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不再把栏杆看作是障碍物,注重赛马的过程与体验,融入现场的环境与氛围,反而能激发热情,赢得比赛。明确的目标固然能激发一个人去争取成功,但更多时候,享受过程和经历可以让成功来得更加容易。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7-02-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1
诗歌鉴赏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94字形
30.8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94诗  词句子默写
三、语言表达
6-7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四、诗歌鉴赏
8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图文转换
21-220.64
五、现代文阅读
9-120.65小说
13-160.4记叙文
六、文言文阅读
17-200.4
七、作文
23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